印度没文化的送餐小哥 出错率 "也许是两月有一次"

24.02.2016  10:06

  每天早上他们从各个家庭的厨房取走饭盒,然后送到在孟买市区工作或学习的人手上,为他们带来可口的家常美食。这些送餐小哥,就是Dabbawala。

  在印度语中,Dabba是指午餐盒,而Dabbawala就是送午餐的人。这份职业,已有超过120年的历史。而从事Dabbawala工作的有5000 人,每天送出的午餐将近20万份。整个送餐过程中, Dabbawala 使用的交通工具基本就是火车、自行车、板车和双腿。

  不一样:送的都是客人自家的饭

  Dabbawala的主要顾客是学生、小企业老板、上班族,特别是银行职员和工厂工人。他们有的是为了省钱,有的是为了卫生,有的是因为有特别的民族饮食习惯。

  也许你会好奇,既然是自家带的饭,为什么不能上班时自己带着,专门要用Dabbawala送餐呢?

  很简单,这是因为在孟买,居住在市郊的人们主要靠火车上下班。而孟买的火车,上班高峰期的时候,哪里还能有手有空间拿个饭盒啊!

  另外,对于上班族的妻子和母亲来说,不需要早起就能为心爱的人准备午餐也是件美好的事情。于是就孕育了Dabbawala这份特殊的工作!

  收费:每月大概人民币15-30元

  这样的服务,一个月的服务费大概是150-300卢比,大概人民币15-30块钱。

  Dabbawala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每天工作12小时,除去中间的费用,月纯收入4700卢比,大概400-500元人民币……

  每天孟买的5000个Dabbawala要准时送达将近20万份午餐,而在送餐中,Dabbawala使用的交通工具基本就是火车、自行车、板车和双腿。

  令人惊奇的是,在整个送餐过程中,客人们不需要在饭盒上写任何的地址,只要每月订上了他们的服务,口头告诉他们地址,Dabbawala会用自己发明的颜色和数字来代表取餐地点和送餐地址。

  始发和到达火车车站代号,街道代号,具体房间和楼层代号……他们有这么一套自己的系统。

  行规:无论发生什么,必须准时送达

  从1890年这个行业出现开始,不论天气如何,Dabbawala都坚持周一至周六风雨无阻的送餐。甚至是发生了2005年的孟买大洪水或是2008年的恐怖袭击那样的重大事件,都不会暂停他们的服务。

  流程

  一份午餐从客户家送到客户的手里要经过5道Dabbawala转手:

  ●家人在10点之前准备好午餐并放进餐盒。如果顾客的家人连续几次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餐盒,Dabbawala有权在一个星期之内拒绝服务。

  ●Dabbawala A 在10点之后赶来取餐盒,再前往下一个顾客家。他要负责30-35名顾客,取餐顺序和路线都经过详细考虑,基本是最优和最短的路径。

  ●10点半,Dabbawala A赶到距离最近的火车站,将餐盒交给Dabbawala B。 整个B团队专门负责按照目的地将餐盒进行分拣、归类,之后交给Dabbawala C带上火车。

  ●火车在一个站的停留时间是两分钟,10:40至11:30,餐盒在火车上旅行。

  ●火车到站后,Dabbawala D接过餐盒,再次按区域分拣。 最后的运送会交给Dabbawala E。

  ●Dabbawala E把餐盒放到客户单位,客户吃过饭后将餐盒放回原处,Dabbawala就会按照来时的方法把它送回。

  800万分之一的出错率?

  “也许是两月有一次”

  在 1998年8月一篇名叫《Fast Food》的采访中,孟买送餐组织的负责人 Ragunath Medge 对记者 Subrata Chakravarty 说,他们的出错率“也许是两月有一次”。记者根据每天的送餐量,估算出800万分之一的出错率,并把它用在了文章里。

  记者 Subrata Chakravarty 自己都没想到,这个估算的数字会在随后几年里被反复引用,甚至被当做学术会议的依据,还和六西格玛搭上了关系。在2010年的一次采访中,这名记者说:

  “《福布斯》从来没证明过 Dabbawala 是六西格玛组织。实际上,我从来没用过这个词儿。你知道,六西格玛是项流程,不是一项统计。但六西格玛经常跟10亿次运转中1.9次的出错率联系在一起,这点造成了大家的误会吧。”

  “我问了这个组织的头儿,他们的出错率是多少。他说,几乎不出错,也许是两月有一次吧……我计算了下,得出800万分之一的错误率……显然,2002年一次会议上,有记者问会议主席,印度的外卖小哥是不是六西格玛组织,主席说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后来记者提起10亿次运转中1.9次的出错率。主席说,你去问《福布斯》。显然,记者没看我的报道就写道 ‘《福布斯》曾证明 Dabbawala 是六西格玛组织。’ 这段话一再被引用,让 Dabbawala 几乎已经成为一段民间传奇了。”

  ■综合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