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⑧铁建重工:加快长沙“地铁时代”到来

15.03.2016  11:35

铁建重工。

铁建重工员工正在为武汉地铁项目建设研制的土压平衡盾构机起吊刀盘。刀盘重55吨,员工要在调度的指挥下,确定起重设备正常情况下,遥控手中的机器,将四个碗口大的对接口对准。

图为工人在气割盾构机整圆器的工艺支撑。整圆器圆度要求高,误差需控制在3mm以内,为了控制误差,整圆器在机加工前会加上工艺支撑以防止其变形,在完成机加工后再拆除工艺支撑。

全电脑二臂凿岩台车。均为黄姿供图

  编者按:在过去的一年里,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民生项目陆续开工和投产,仅2015年50亿以上的项目就有14个,这些项目正在优化长沙的经济机构,助推长沙转型升级发展,造福长沙人民。3月5日开始,星辰在线、长沙网、长沙发布启动了“春天的故事”系列报道,记录“品质长沙”的发展足迹,见证“幸福长沙”生长力量。敬请继续关注,为长沙点赞。

   星辰在线3月15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黄超) 铁建重工在长沙经开区打造以地下工程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进一步打开了地下掘进装备市场,加速地铁时代的到来。

  目标:向“地下空间”时代进军

  21世纪,被誉为“地下空间”时代。未来5至10年,我国地铁的发展将达到高峰期,将带动盾构机市场高速发展。面对广大的市场应用前景,铁建重工正在全面布局。而在长沙经开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就是公司面向未来的一次全新产业布局。

  为了尽快把公司近年新研发的特种施工装备产业化,创新业务模式,铁建重工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产业化落地的探讨和比选,最终确定在长沙经开区进行落地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如今,以中国经济“新常态”为基调,铁建重工正积极探索装备制造与互联网的联姻,让传统的大型设备融入未来的智能大潮。与此同时,羽翼渐丰的铁建重工还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将中国高端地下装备投射到世界各地,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故事:“三顾茅庐”吸引科技精英

  有人说,是程永亮成就了重工集团的盾构事业;也有人说,是铁建重工成就了程永亮。程永亮, 33岁,大学本科学历。恐怕谁也不会把这样一位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的小伙子,与世界500强中国铁建盾构业的创始人联系在一起。

  2008年,当重工集团决定要生产盾构机时,集团从上到下却找不到一个懂行的人。创新人才是创新型企业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中楼阁。重工集团为了将程永亮收至麾下,派副总经理刘华军从湖南长沙跑到河南新乡,“三顾茅庐”。当时的小程,虽然只是一家国企的技术科长,却已在国内盾构领域崭露头角。

  求贤若渴的重工集团,给了程永亮全集团最高的工资待遇,职务连升两级,因小程还不到晋升高级职称的年限,他们只好暂时把他放在集团副总工程师的位置。

  让一个只有中级职称的年轻技术人员,担纲起一个局级企业的技术主管,去管理一支包括6名博士生在内的400多人的创新团队。这在国企,已是“破了大格”。

  铁建重工党委书记宋占波笑称,只要是他们看上的人才,都别想跑掉。目前,国内盾构界最顶尖的人才,几乎都已成为重工集团的员工。

  和同行企业相比,重工集团的收入虽然不高,可他们把最高的薪酬给了科研人员。刘飞香、宋占波这些企业掌舵人,年收入都要排到5名开外。一切为科研服务,一切为创新开道。

  未来:政策助力产业再腾飞

  2015年,铁建重工投资50亿元在长沙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项目拟用地近千亩,将分两期建设,预计4年建设完成,设计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约3000个。

  以铁建重工为代表的制造业是长沙产业的主力,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长沙规模工业总产值进入“万亿俱乐部”,形成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表示,新常态下,长沙制造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阵痛。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实施,就是为充分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以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和推进长沙制造业优化升级,形成长沙发展新动力,打造长沙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