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发扬“三光荣”精神 为地质事业做出新贡献

22.02.2016  16:38

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人事厅职称评定专家库专家……集丰硕科研成果、市场开拓领头羊、综合管理先进者为一体的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院长赵亚辉的头衔和光环不仅仅这些,他用32年“默默坚守、执着追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三光荣”精神,为单位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瞩目的贡献。

                                                                                                  地质勘查排头兵

赵亚辉出生在革命老区湖南省平江县一户普通家庭,从小接受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教育,胸怀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初中时,老师讲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用地质力学勘察出大油田,为国家摘掉“贫油”帽子的故事深深影响着他。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迎来经济体制的改革浪潮,地质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内地质人才急缺。1980年,赵亚辉参加高考,在填写志愿时毅然选择了成都地质学院,选择了当时比较冷门的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专业。1984年毕业后,他如愿进入湖南省地矿局402队工作,立志用所学知识为湖南的地质事业贡献力量。

 

(图一:赵亚辉实地勘察矿井)

到单位后,他自告奋勇去省101铀矿区开展铀矿、石煤矿野外一线详查勘探工作。铀矿区受放射性影响,是癌症的高发地带,对身体危害很大。很多同事都有顾虑,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只是说:“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一定完成好任务”,便毅然踏上了前进的征程。

草帽、登山鞋、挎包、地质锤、记录簿,是他从事野外勘探的全部行头。以地为床、以天为被、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1988年,他和三分队在平江县黄金洞进行金矿详查时,睡帐篷、啃压缩饼干,穿着湿衣服,在毒蛇蚊虫丛生的密林,在随时可能会出现泥石流、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点坚守。白天勘探,与同事交流勘探中发现的地质现象,晚上还要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数百次的现场勘探、分析研究,再现场试验、再分析研究,夜以继日的劳作,他患上了眼疾。赵亚辉回忆说:“那段日子就是过着野人的生活,很苦,但是很满足。

1989年,他作为项目负责人赴东安和株洲矿区开展石灰岩、陶粒岩、粉石英的矿产勘查工作。1991年,他又担起了浏阳七宝山矿区多金属矿勘查项目技术负责和分队长的重任。正是那些年艰苦的一线地质勘查生涯,奠定了他扎实的野外工作经验,打牢了他的专业理论功底。他主持的地质项目多次获得了全国地质找矿成果奖。

                                                                                                  市场开拓领头羊

上世纪90年代,正值地质事业的低迷期,许多技术人才纷纷“下海”改行,但赵亚辉从未动摇,始终坚守。1995年,他从湖南省地矿局402队作为人才引进到湖南省地质研究所。那个时候研究所的技术力量、业务优势、市场地位还比较薄弱,对于一个拥有10年野外一线工作经历的他,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他毛遂自荐,带头闯市场,谋发展,拓展业务领域,面对省内市场竞争日趋严峻的局面,立足土地调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设计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市场前景,带领其他同志,一天跑3、4个县市联系业务。当时都没有经验,靠的是一份执著和真诚。他白天跑业务,晚上做项目,认真扎实的专业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成果质量赢得了服务对象的满意,也为单位开拓了新的市场。

2001年,地质研究所成建制划归省国土资源厅管理,并先后加挂“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牌子。他也以出色的工作成效和管理能力逐步成长为单位负责人,带领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不断转变发展观念,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发展能力,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单位业务范围由单一的地学基础研究发展到地学研究、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规划、水工环及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研究、土地资源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不动产登记、测绘地理信息等多个领域。

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对单位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赵亚辉与班子成员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积极加强地质、土地、测绘相关资质的申请和升级,目前,单位已拥有测绘、固定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调查、测绘等8项甲级资质。同时,他提出了单位发展由“单纯生产科研向综合技术管理”转变的思路模式,积极向省厅争取相关技术管理职能,省厅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公室和矿产资源保护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单位挂牌,项目办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为促进全省地质合理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国家矿产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

                                                                                            科研成果集大成者

  1984年,赵亚辉从学校毕业,一头扎进国土资源事业,痴心不改,无怨无悔。32年来,他辛勤耕耘在科研一线,主持完成100余项地质和土地科研项目,获省部级成果奖11次,发表论文20篇,著作2部,带领团队将创新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地质、土地科学,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国土资源部着手开展“湖南省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得知这一消息,赵亚辉积极参与专家团队的研讨,提出要在已有农业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地质学理论运用到土地科学之中,努力促进学科融合。他说,“创新就是生产力,是科研事业发展的动力,作为科研带头人,我必须带头思考,搞好谋篇布局,抢占先机。”他就是这样背负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夜以继日的研究、探讨、实践,组织科研团队创新了生态地球化学技术体系,成果与方法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系统的土地管理与相关研究中,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湖南省科技优秀成果奖。他还带领团队创新“生态地球化学理论”,对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展开研究,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地质科学的延伸和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二:赵亚辉带领项目团队赴醴陵市肖家山矿区开展金矿详查)

在他的积极影响下,单位的基础研究工作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开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专题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大幅度降低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成本,防止了传统土壤污染修复的二次污染问题,对湖南乃至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意义重大。去年年底,在国土资源部公益性科研专项—“典型工业区重金属污染场地再利用技术与示范”基础上,该院研发了一种“镉污染复合岩矿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又一次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同时,为提升单位发展能力,赵亚辉主张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推进搭建科研平台,广泛聚集科研力量,重点攻克前沿问题。他带领科研人员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国家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科研专项、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省国土厅组织实施的科技项目和标准制订等科技计划项目开展深度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积极加强与北大、中南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与湖南科技大学联合创建硕士培养基地,为增强单位的科研能力加强人才储备。

地矿经济资深专家

作为省内知名的地质领域专家,赵亚辉为保证报告基础资料的真实和评估结果质量,经常深入矿山实地、生产一线与野外工作人员同吃同住,获取印证第一手资料。2011年,湘西金矿提交深部勘探报告,该矿已开采百余年,开采垂直深度达千米,最深探矿巷道因通风不畅、氧气不足令人呼吸困难,井下温度近40℃,赵亚辉为核实准确的数据,不顾身体不适,坚持下井勘查,深入到最低层坑道核实有关情况,直到全面完成任务。还有一次,他在主审一条高速公路压覆煤矿资源储量价款评估报告时,发现该评估报告价款存在严重偏高的现象,为保证国家资金不流失,他深入矿山实地调查,同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对煤炭价格取值和压覆资源量进行了论证,及时纠正了原评估价值虚高的情况,保证了取值参数的科学、合理与公平,为国家减少经济损失达3千万元。

自2003年我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成立以来,他作为负责人和主审专家,共评审各类储量报告近300个,涉及全省有色金属、贵金属等20余种主要矿产和柿竹园、黄金洞等全省著名大中型矿床,慎谨、准确的评审意见,为省厅矿政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他评审的矿业权价款项目约计20亿元人民币,均做到科学公平、公正,既保护了矿业权人的正当权益,也维护了国家权益,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在我省一些大型地勘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他还经常深入勘查实地,指导地勘单位找矿。湘东某铅锌矿位于花岗岩体内,虽然在外省有过这种类型,但在我省从未发现过。他多次深入矿区现场,辗转于山岩峭壁中,与勘探人员一起实地调查,结合外省花岗岩体中铅锌矿成矿特点研究,探明矿区具体位置和储量,增加铅锌矿储量20多万吨。单位也于2011年荣获“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先进集体”。

赵亚辉不仅注重实践,而且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先后承担了《矿床工业指标论证制订要求》、《全国钒矿地质勘查规范》两项国家规范标准制定,填补了我国钒矿地质勘查工作没有统一技术规范的空白,改变了目前矿床工业指标论证没有统一规范要求的现状。他主持完成的《湖南省部分矿种矿床一般工业指标修订》、《湖南省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试行)》和《湖南省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三项省级规范标准均已由省厅发布实施。为推进我省重要矿种矿床工业指标的标准化、规范化,促进全省地质勘查和矿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文 萧欣/编辑)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