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抗日女兵的孝顺女儿

13.07.2017  20:32

  ◎星沙时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婧

 

  7月12日,在路口镇路口社区易俊超的家中,71岁的她把104岁母亲从躺椅上搬到轮椅上,和母亲聊天。  李文婧 摄

  当年幼的侄子、侄女失去父爱的时候,她撑起臂膀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在母亲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年逾七旬的她又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百岁老母亲。“古稀之年上有老下有小,人皆羡慕;坎坷人生饱尝世间温暖,苦尽甘来。”70岁生日时,她给自己写了两句话,字里行间足见乐观。

  她就是长沙县路口镇路口社区居民易俊超,在长沙县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中,被评为“孝老爱亲模范”。

  哥哥家出现变故

  她抚养侄子侄女长大

  “她一直担子不轻,却从未有过怨言。”易俊超的丈夫吴克俭告诉记者。

  1977年,一场持续的大雨导致她哥哥的房屋倒塌,哥哥不幸去世,嫂子迫于无奈,留下一儿一女,带着其中的两个女儿改嫁。家中只有60多岁的母亲以及在抗日战争中负伤的父亲。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易俊超和丈夫决定担起照顾侄子侄女的重担。

  易俊超开始教年龄较长的侄女学缝纫,并把小侄儿接到身边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上学。为了多挣钱,易俊超晚上12时忙完以后,便生一炉煤火、淘好米在床边,早上5时一到,便烧水煮饭,忙完家务,去别人家做缝纫。每天晚上从外面回来,还顺手打好了猪草。

  “毕竟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只能拼命做。”1.6米高的易俊超,在那艰难的十多年里,体重从未超过90斤。“虽然很累,但不觉艰难。孩子们都很听话。”

  尽管这样,日子仍然不好过,夫妻俩只能“长期贷款”,直到2001年才全部还清。现在,侄儿侄女都跟他们一家非常亲。“时刻把我们放在心上,昨天还从金井给我们送了好吃的。”易俊超告诉记者。

  百岁母亲瘫痪在床

  她如照看婴儿般细心

  靠着夫妻俩拼命,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但老母亲却年岁已高,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生活不能自理。

  为了不给子侄辈增添负担,从2008年起,易俊超又坚持日复一日地精心护理老母亲。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易俊超的家中时,71岁的她正把104岁母亲从躺椅上搬到轮椅上,等母亲坐定,她又轻手轻脚地帮母亲梳理头发,老人舒服地享受着女儿的按摩。邻居孙许华告诉记者,这样的温馨场景每天都会上演。“她对待老人比带小孩还细心。”

  老母亲不喜欢吃饭蔬菜,易俊超便将黄豆、核桃仁、红枣、枸杞打碎,泡上麦片或者馒头,一点一点喂给老人。

  夜晚不放心母亲,她便陪伴到夜里11、12时,等母亲入睡后才休息。神经衰弱、腰椎一度脱落的她,每天还要起夜给母亲把屎把尿。在病床上躺了多年老母亲,被照顾得干干净净,所住的房间也是毫无异味。

  “每天给她擦洗两遍身子,让她尽量舒服。”因为常年给母亲洗衣、洗尿片,她的手经常皴裂。

  “家里大大小小都喜欢我,对我特别好。就是辛苦女儿了。”言谈间,易俊超的母亲,这位湖南省唯一的百岁抗日黄埔女兵郑淼也为之动容。

  事实上,易俊超的言传身教的确给全家人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在外工作的孩子们都时不时会举家回来看望在家的老人,一听说家里老人有点身体不适,哪怕再远再忙,孩子们也会尽早赶来看望老人。

[编辑:杨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