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三城传递“百公里”精神 努力做中国最有毅力的人

25.10.2015  21:14

在终点庆祝完成百公里的毅行者

毅行者结伴而行 唐俊 摄

在湘潭的晚上,毅行者搭起了帐篷 唐俊 摄

医疗组的志愿者在包扎伤口

陈天雨负责的这段正在修路,大货车一过来就灰尘飞扬

徐大叔在路上结识了读大二的汪琪,俩人一起走完了最后五公里

华声在线10月25日讯 (记者 张鼎峰)10月25日,2015湖南百公里在株洲落下帷幕。即便最高气温达到了30℃,大部分毅行者依然坚定地完成了全程,在这场挑战自我的旅程中取得了胜利。

长沙,溯流而上,一路灰尘和汗水;湘潭,众人扎帐,月光下共诉夜话;株洲,迈过终点,不留下一丝遗憾。

坚持、承诺、奉献、友谊……众多元素汇聚在一起,共同描绘出了两天三地的精彩,传递着“百公里”精神。

坚持:两日三城的执着不能忘

我不想待在宿舍做宅男虚度光阴。”“小伙伴都来参加了,我也跟风来感受一下。”“生活实在是太无聊了,需要这样的挑战来刺激。”说起参加湖南百公里的初衷,每个毅行者都有自己的原因。在亲历了全过程后,他们或许也都得到了自己执着的答案。

确实和想象的有所不同,这种感觉只有自己走过才知道。”终点处,李同学既疲惫又兴奋。“路上没想过放弃,来了就必须坚持走完。

一路走来,毅行者既有欢声笑语,也有呜呼哀哉。脚上有水泡不愿处理,走不动了不肯坐车,即便磨出来血迹,也要坚持。在这场自我挑战之中,随处可见他们的执着。

承诺:给五年后的自己一句悄悄话

一封信,可以写出时间,可以记录故事,也可以许下承诺。湖南百公里一直是毅力、坚持的象征,毅行者在挑战自我的同时,也为五年后的自己写下了一份承诺。

我写的都是美好的愿望,也是作为一个提醒给自己,希望五年后能成为自己想做的人。”来自湖南工业大学的魏维志告诉记者,他将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家,信中写了自己给自己的承诺,五年后收到信时,能回头看看此时的愿望是否实现。

主办方为每一位毅行者都准备了一张信纸,在开幕式现场收取了信件,将这些“悄悄话”寄存在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资料室,到了2020年的9月1日,再将信件统一寄给毅行者。

奉献:感恩一路上的陪伴和付出

毅行队伍安全顺利地前行,少不了强大的后援团,医疗小组和安保小组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团队。

上一次我参与了百公里,期间得到了医疗组贴心的帮助,这次便决定自己来加入医疗组。”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的谢敏是医疗小组的组长,她们的医疗队伍主要是帮助毅行者处理水泡,包扎伤口,并及时提供防暑药品。曾经在百公里中的得到帮助的她,这次希望能为毅行者付出自己的力量。

我和队友是轮流站岗,差不多需要在这站8个小时。”陈天雨是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他所站岗的位置正好在修路,他不得不带上口罩。即便是灰尘飞扬,他也一直挺直着腰板。

整个路途,还有很多志愿者在默默地奉献。他们在签到点忙碌地盖章,在休息点配发红牛和海之言,在行李寄送处整理物资,在大部队后面收拾垃圾。

友谊:百公里路上都是小伙伴

一个是湖南警察学院的大二学生,一个是益阳安化年近50的公务员。在百公里的路上,他们成为了一路相伴的小伙伴。

100公里,以前我想都不敢想,这次还是我老婆偷偷帮我报名的。”来自益阳的徐大叔是一名公务员,他坦言一开始并没信心走完全程,还好最后有小汪的陪伴。“最后五公里跟着他的节奏走,我感觉没那么累了。

本来最后五公里,我是准备跑到终点的,看到徐大叔就决定和他一起走到终点。”汪琪是湖南警察学院的大二学生,已经参加了几次湖南百公里,也在活动中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一路走来,尤其是百公里的第二天,毅行者们相扶相搀,互相鼓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毅行三座城,情系五千人。2015年湖南(秋季)百公里第一期已经落幕,但爱心和公益没有终点,湖南(秋季)百公里第二期即将开始,你愿意来努力做中国最有毅力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