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王家坪镇“农民春晚”成新年文化大餐

26.01.2016  23:22


张家界王家坪镇“农民春晚”成新年文化大餐。邵颖摄

  湖南新闻网张家界1月26日电(通讯员 王建军 石更新)梨耙、扬叉、扁担、背笼这些农民日常的劳动工具,成为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新落成的民族剧院的表演道具。近日,王家坪镇民族剧院挤满了村村寨寨的数千名农民,欣赏全镇19个自然古村落的近400名平均年龄达50岁的农民表演,在欢声笑语、前仰后合中,共同享用新年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化大餐。

  王家坪是张家界最典型的土家族聚居区,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全镇大多数村落保持了千百年的原始古朴的土家吊脚楼建筑,保存着具有民族特色的习俗和文化艺术。干净整洁的土家吊脚楼、独特的文化艺术、洁净的小溪流、清新的空气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土家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更是吸引了群众参与,活跃了农村文化活动,让大批城市里的游客痴迷。这些具有带给人们乡风乡愁的民族习俗,不仅传承了祖辈留下来的文化,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还给村里的百姓带来了经济效益。

  一年间,这些农民一边在田间地头滚爬农活,一边在吊脚楼下为游客表演。山菊花、油菜花、桃李花、玫瑰花等19个村自己命名的各种山花名称艺术团悉数登台,他们要为自己过去一年的成绩、一年的表现,好好为全镇乡亲们对2016年的期许鼓舞喝彩。

  由于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这些农民演员平均年龄达5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超过84岁。别看这些老头老太太,平时他们是在田间劳作的普通农民;此刻,他们或弹拨琴弦,或引吭高歌,成为舞台上闪亮的主角。几个小时的演出中,贴近农村生活、充满浓郁泥土气息的表演,赢来大家阵阵掌声。年轻的回乡大学生客串主持,回乡大学生说,农民春晚是藏在吊脚楼里布满灰尘的包裹,是风雨桥上风吹雨打上的椽条,是上辈爷爷奶奶唠叨不休的话题。

  近5年来,当地镇党委政府注重挖掘乡土民俗,整理传承民族艺术,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石堰坪村、关水坪村已成为国内外游客来张家界乡村游的首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基金会总裁迈克尔曾在联合国相关大会上多次推荐。2015年,王家坪镇接待旅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万人民币,全镇生产总值突破1亿元,成为张家界市文化旅游项目生力军。

省外人员来返长沙最新要求:不满5天不得进餐饮商超
   关于进一步加强来(返)长人员健康管理的通告 新浪湖南
长沙博物馆最新公告
   长沙博物馆发布    疫情防控措施最新新浪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