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家王建民:退休20余年玩出一条艺术之路

06.12.2014  01:55

  (花鸟画家王建民正在专心作画。)

(王建民的作品用笔写意,墨以不鲜活为鲜活,浑然一体,被业界誉为上品和逸品。)

  红网记者 黎鑫 汤红辉 通讯员 曹江 长沙报道
  
  初冬,久雨后的长沙,迎来难得的暖阳。
  
  长沙城北的弘山书画院内,退休干部王建民与几位老友交谈甚欢。兴起之时,这位七旬老人欣然提笔作画。十余分钟,一朵鲜艳的牡丹,绽放在纸上。阳光透过窗户斜射进来,王建民脸上的笑容犹如这朵牡丹,灿烂、浓情。
  
  “画为心声,起于心,出于手而成于笔端。”没有上过一天美术学校,没有拜过专业老师,王建民情注水墨、悟道丹青,20余年来形成了一套属于他的人生哲学。
  
   画画就是好玩
  
  王建民,长沙人,今年71岁。退休之前,他一直在一家铜铝材厂从事技术工作。
  
  “我从没觉得自己的画有什么过人之处,搞这些就是好玩。”这是王建民对自己从事艺术,朴素而真挚的总结与评价。他精神矍铄、头发花白,穿一条牛仔裤搭配一件米白色的高领毛衣,说话井井有条,思维格外清晰。
  
  6岁时,王建民就爱上了画画。当时,他随亲戚来到怀化一家工厂,宿舍内一个大他十几岁的男孩子,在画各种画,也挂着许多漫画,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我当时看这些东西挺有意思,就开始试着临摹。”王建民回忆,这一临摹他便再也没有放下画笔。
  
  在他早年的学习和工作当中,王建民一直是同学和同事眼中的文艺宣传能手,但凡有黑板报、宣传绘画之类的活儿,都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这段时间,虽然王建民一直坚持绘画,但终归只是他生活和学习之余的业余爱好。他真正全身心投入这项爱好之中,得从他2003年退休之日算起。
  
  “人一辈子总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两件事,我在人生初期没有实现画画的心愿,我想在晚年做好这件事。”王建民说,他并不是为了给自己开创一个晚年副业或者成为什么画家才去画画。
  
  在他看来,画画不仅好玩,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这是我心灵所向,是心迹的洒泼,是个性的自然流露。”用长沙话讲,“画画就是好玩”。
  
  退休20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受到业界好评。目前,他是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直机关书画家协会特聘研究员、长沙市老年大学书画系主任。
  
   举头三尺皆是师
  
  著名画家、评论家张楚务曾经评价王建民的作品:“取精旧法是新法”,使中国画艺术犹如我们现在用古典诗词的格律抒写时代精神一样,有着无限的表现空间。
  
  这是对王建民极大的肯定和鼓舞。
  
  在绘画之道上,王建民没有受过科班训练,也未有过师承之幸运,他刻苦钻研,自成一派。他写意的用笔、设墨,笔以不刚劲为刚劲,墨以不鲜活为鲜活,浑然一体,以气生象,以象生气,其作品经常被业界誉为上品和逸品。
  
  王建民坦言,虽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美术学习,但他坚信“习画,亦得有师承。得良师,是为幸事,亦有缘也。虽未承师,绝非无师。前辈吾师,后辈吾师,画友吾师,造化吾师,举头三尺皆吾师。
  
  因此,只要看到好作品和题材,王建民都会默默地琢磨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同时,他喜欢阅读各种书籍,文学、历史、哲学、绘画等涉猎广泛,他对古今中外著名画家的作品和长处均烂熟于心。在常年的摸索和钻研的基础上,王建民找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绘画路子。
  
  “学书、学画,皆须得进得出、恰到好处。只进不出,所求为何?即进即出,所得有限。既入,当得其中之道,得出,为求自我之法。”王建民介绍,以前他曾模仿过许多类型的作品,后来发现,只有把心思专注在一类作品上,才能走得更远、更深,带来的快乐也才更多。
  
  退休后不久,他便开始专攻国粹中国画,作品内容以花鸟为精。
  
   不以创作速度论好坏
  
  在王建民创作的这些作品当中,经常有人会问起他,最得意的作品有哪些?他的回答总让人尴尬:“我没有最好或者最喜欢的作品,我觉得我以后的作品会比这些都要好。
  
  王建民说,经常有人用创作速度来评价一个画家的好坏,这种参考标准绝对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一幅画作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他与作者的学识、修养和情趣都有很大的关系。创作速度不能反映所有问题。
  
  “同样一幅画,不同的人创作会有不同的效果。”王建民认为,好的作品一定是作者在具备扎实基本功的前提下,在某个最有感觉的时段有感而发,一气呵成。
  
  到目前为止,王建民画得最多的景物是梅和竹,这两种植物不仅具备形式美,更具有令他崇敬的精神内涵。为了画好它们,他在家栽种了很多梅和竹,并将其视为自己的挚友、亲人,悉心呵护。
  
  王建民也很少公开售卖作品,“我只管画的高兴,结果莫问,享受过程就够了。
  
  目前,王建民仍在长沙市老年大学授课,每星期2-3节课时,他不用教材与教案,课堂上也不分老师与学生,“大家聚在一起,为了研究绘画这个课题。我只不过把自己的一些体会与他们分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