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药物过敏致"换皮" 手皮像手套一样褪下来

23.12.2015  11:24

  红网长沙12月22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洪雷 通讯员 周莉 汤雪)突然发热、全身瘙痒,65岁男子王顺义(化名)以为自己患了冬季皮肤病,未引起重视,谁知几天后,他全身皮肤脱屑,双下肢出现干裂,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所谓的“皮肤病”是抗结核药过敏导致的全身性剥脱性皮炎。

   结核药过敏,他手上的皮肤像手套一样脱落

  王顺义4个月前因咳嗽、咳痰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肺结核,反复查痰找到抗菌杆菌,给予组合抗结核药治疗,用药半个月后咳嗽、咳痰症状缓解。“因为家里比较困难,为了节省住院费,病情控制后我办理了出院手续,带药在家治疗,我以为只要坚持吃抗痨药,病就自然会好。”让王顺义没想到的是,他自行在家服用2个月结核药后,突然发热,全身瘙痒,当时家人以为是冬季皮肤病,没引起重视。几天后,他症状加重,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9℃-40℃,后来全身皮肤脱屑,双下肢出现干裂,部分地方有渗出。家人赶紧将王顺义送到了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治疗。

  “12月初,患者到医院就诊,入院时基本上已经是面目全非,全身性剥脱性皮炎,考虑为服用抗结核药过敏所致。”据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一病室主任、主任医师龙章改介绍,完善各项检查后,主管医生立即停用全部药物,予以激素、抗炎、抗过敏、静脉营养、氧气吸入等对症支持治疗。一周后,王顺义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皮肤开始大片脱落,呈手套、袜套状脱落,颈部、大腿、背部渗出明显好转,瘙痒感也很快消失,目前皮肤已恢复正常。

   专家:结核病吃药不规律、不按时后果更严重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副反应的患者,有的患者是吃药不规律、不按时,结果不但没能根治疾病,反而产生耐药;有的患者则不重视复查和服药过程中的副反应,比如皮肤瘙痒、肝肾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肌酐升高)、视神经损害(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周围神经损害(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龙章改介绍,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以肺部为主,常伴有低热、乏力等症状及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结核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合理化疗可使病灶全部灭菌、痊愈。由于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时间长,如不能坚持服药或随便停药,将造成复治、难治,甚至导致长期慢性排菌而丧失痊愈的机会。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对药物疗效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若患者的依从性差,将极大影响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进展。

  龙章改主任提醒结核病患者,服用抗结核药时一定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十字方针,不可盲目用药或停药。患者每月应定期到医院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血象,如果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皮肤瘙痒、视力下降等药物副反应,请及时到医院复诊,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