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警方"电话 长沙一老板460万转入骗子账户

22.11.2014  12:34

  接了电话后,长沙一老板将460万元转入骗子账户

  警方教你识别防范20种骗局

  本报11月21日讯 “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诸如此类的电话你接到过吗?形形色色的电话与网络诈骗骗局如何识破?

  在长沙经营公司的李先生,多年来积蓄了460万元,却在接到骗子几通电话后,竟将血汗钱自愿存入了陌生账户。今日,长沙市公安局通过三湘都市报发布预警,向市民解析各类电话与网络诈骗案件特点、方式和防范措施,20种常见骗局一眼看透。

  据警方通报,5月2日下午,李先生接到一个座机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朝阳公安分局的民警,称其银行卡信息泄露,被他人用来“洗黑钱”,要求李先生将个人现金转入“警方”提供的“安全账号”进行资产清查。李先生因缺乏警惕,8天内分13次给对方的账户汇去了460余万元,事后发现被骗。

  这一案例被长沙警方拍成防范电话与网络诈骗微电影《一通电话460万》,21日在城区闹市多个宣传点,通过LED屏滚动播放。

  “今年以来,电话与网络诈骗犯罪呈多发趋势,1-10月全市电话与网络诈骗涉案金额逾5000万元。”长沙市公安局副局长欧益科现场提醒市民,不管电话与网络诈骗方式怎么样翻新,必须牢记一点,只要骗子把你的思路引到ATM机或者转账汇款时,就应该警惕这可能是个骗局。

  今年以来,长沙市公安机关共侦破电话与网络诈骗案件5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0余人,避免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各级公安机关内保部门与银行机构共同阻截电信诈骗犯罪65起,避免经济损失870余万元。

  ■记者 黄娟 通讯员 孔奕

  警方支招

  【骗术1】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提醒】冒充政法部门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声称你的身份被冒用或涉嫌经济犯罪,此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转账时,应咨询公安机关。

  【骗术2】 冒充“110”电话诈骗

  【提醒】公安机关绝不会通过“110”拨打群众电话办案,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的形式要求转账,更不会有所谓的“安全账户”。

  【骗术3】 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提醒】预防中奖诈骗,最重要的是确定你是否主动参加过此类活动。一般所谓“随机抽取”、“先缴手续费或保证金再领奖”等多是诈骗。

  【骗术4】 “法院传票”诈骗

  【提醒】政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会当面询问当事人,并携带相关的法律文书等手续,绝对不会在电话中向当事人索要银行账号、密码,所以请大家务必要注意。

  【骗术5】 网络交友诈骗

  【提醒】网络交友、恋爱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随意透露个人、家庭信息及财产收入情况;不要随便给对方买贵重礼品,更不要轻易借钱给对方。

  【骗术6】 盗用QQ借款诈骗

  【提醒】此类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亲友间相互信任、警惕性不高的心理,事先获取QQ使用人的视频信息诈骗财物,迷惑性较大。凡涉及钱物,都要核实后再汇款。

  【骗术7】 贷款信息诈骗

  【提醒】无担保的贷款业务是不符合常理的,千万不要向指定账户汇入“验资款”、“手续费”、“好处费”等。如要办理贷款业务请到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8】 “骗取话费”诈骗

  【提醒】市民遇到手机响两声突然挂断或者手机里有陌生的未接电话,或短信请你拨打9××××收听朋友点播的歌曲,请切莫轻易将电话回拨过去。

  【骗术9】 汇款诈骗

  【提醒】犯罪分子大量群发“我的银行卡消磁了,请把款转至我同事账户,账户*****”等类似信息诈骗,通过电话核实和确认是最直接的方法。

  【骗术10】 “猜猜我是谁”诈骗

  【提醒】市民遇到“猜猜我是谁”的电话询问后,要多留心眼,不要主动报出朋友姓名,如对方自称是你好友,且能准确叫出名字时,也不要在未见面的情况下给人打款。

  【骗术11】 退税诈骗

  【提醒】税务、财政、车管所等部门工作人员对消费者进行退税的时候都会通过电视、报纸等权威媒体发布公告,不存在电话指示ATM机操作退款情况。

  【骗术12】 网络炒股诈骗

  【提醒】遇到以某某证券公司的名义要求有偿成为会员、提供情报信息等情况要高度警惕,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资料、银行账号等情况。

  【骗术13】 虚构绑架等诈骗

  【提醒】犯罪分子打电话谎称事主的孩子被绑架或在外受意外伤害、突发疾病等,要求你汇款。挂断电话后,应立即联系孩子或孩子工作单位、学校、朋友等多渠道核实。

  【骗术14】 “冒充领导”诈骗

  【提醒】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村干部,不要盲目听从“领导”电话“指挥”,要理智对待,通过正确渠道核实人物身份、电话号码、事情真伪。对涉及钱、工程、人事等方面的过分要求采取拖延方式,核实后再作应对。

  【骗术15】 “网银升级”诈骗

  【提醒】银行不会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以系统升级或身份认证工具过期激活等为由,要求客户到指定的网页修改网银密码或进行身份验证,所以请大家务必注意。

  【骗术16】 “扫一扫”诈骗

  【提醒】不要随意打开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二维码,尤其是使用手机二维码在线支付时,应认真核对网站域名、认准官方渠道。

  【骗术17】 “高薪招聘”诈骗

  【提醒】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称只要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提醒求职一定要通过正规的劳动部门或者中介机构。

  【骗术18】 以销售廉价物品诈骗

  【提醒】利用网站、手机群发短信等发布虚假供货信息,谎称是海关罚没货物或走私商品等,价格极低,引诱电话咨询,之后便以“交订金”、“补关税”、“托运费”等诈骗。提醒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诱惑,遇到销售赃车等违禁品应向公安机关举报。

  【骗术19】 “航班取消”诈骗

  【提醒】收到“航班取消,办理退票手续”短信时,应及时联系航空公司求证航班是否取消,或联系订票处求证消息真实性,不要拨打短信中的陌生号码,更不要进行网银转账等操作。

  【骗术20】 “到我办公室来”诈骗

  【提醒】市民接到类似电话时,应直接询问对方姓名。当对方说自己遇到突发事件,急需用钱时,一定要核实事件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