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制消除风险比良知更靠谱

23.04.2015  10:32

  “你决定不学了,我也放心了。”近日,湖北武汉市某驾校的张校长,握着网友王女士的手说。从2001年到现在,王女士每次都只考过科目一。昨天一早,她果断跟教练说,不想学了。(4月22日《楚天都市报》)

  王女士考了14年之久仍未过关,虽然只是一个极端个案,但也充分说明:开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笃定掌握的技能,确有人因心理素质差等原因不适合开车。

  对于王女士来说,以她的“开车天赋”,就算某一天侥幸拿到驾照,上路之后也不免成为“马路杀手”。因此,她出于良知从来不钻空子、不走捷径。她的主动放弃并非怯懦无能,而是对自己与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对于驾校而言,大可让王女士继续学下去,照收学费、补考费,但这家驾校并没有这么做,也没有采取“花钱包过”等保其过关,并且善意地劝说她放弃,这种对规则的敬畏、对责任的坚守也同样值得肯定。

  而在为不强求的学员与严把关的驾校点赞之余,我们更需呼唤的是一个能最大程度消除风险的合理机制,从源头上阻止不适合开车的“王女士们”将车开上马路。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比如在德国,考驾照只有5次机会,若3次还没通过,就会被送去参加智商和判断力的心理测试。只有通过测试,才能获得最后2次机会。

  其实,很多不适合开车的人,主要是在心理素质上过不了关。如果能设立驾考心理测试制度,让这些人及早发现自己的“没天分”,就可减少“马路杀手”产生的概率,也能让不适合学车的人及早放弃,以免浪费时间。这对于公共安全和学车者来说,都将是一件好事。

[编辑:邓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