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环境监察支队学习讲话精神,谋划2016年工作思路

19.01.2016  10:21

2016年1月13日上午,常德环境监察支队召开今年第一次全体人员工作会议。会上,支队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在环保厅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和市委书记王群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了市局“3+3”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了讨论。之后,支队长就2016年环境监管网格化、双随机抽查、清理整治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排污收费、司法联动、应急管理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大家一致表示,将以两个讲话精神为引领,在来年的工作中认清新形势,找准新差距,苦修内功,勤练外功,切实干好本职工作,为常德的经济发展和环保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6年环境监察与应急管理基本工作思路如下:

1、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推进开展“双随机抽查”,逐步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严格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严厉查处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对重要领域、重点行业的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坚持铁腕治污,对各类违法行为“零容忍”,采取综合手段,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负有连带责任的环境服务第三方机构,一并严格追责,并及时将环境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开。加强行政执法和司法联动,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的无缝衔接。

2、创新环境监管机制。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稽查与监督。合理划分事权,明确层级责任,实施市级稽查、检查,县级检查、巡查制度。加强对下级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建立有效的层级监督机制。

3、加强环境监察与应急能力建设。推进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全市环境监察执法部门逐步配备移动执法工具箱、执法终端、执法记录仪,建立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日常执法监管模式。开展环境应急能力达标创建工作,实现市、区(县)环境应急能力达标率100%。

4、强化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对重要领域、重点行业的环境监管,继续加大沅水、澧水流域重金属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对工业企业废气、淘汰落后产能、机动车(船舶)尾气排放、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餐饮业油烟、秸秆及垃圾焚烧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合力。

5、深入推进工业园区环保工作。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的相关主体、职能、责任明确,建立起与自身定位、环境承载力、发展水平、区域特征相适应的环境管理体系。生态红线与环境准入制度得到贯彻落实,产业结构与布局明显优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及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基本健全,循环化、生态化、低碳化、清洁化水平明显提升。

6、持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大力提高环境监管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现有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要全部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新进人员,坚持“凡进必考”,择优录取。

7、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五个第一时间”要求,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力求将事件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事后管理,开展事故调查,强化追责机制,严肃处理由于信息上报不及时、处置不得力导致事态升级的行为。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的管理机制,提高预案的备案率;对已备案的企业开展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的现场检查,对未落实的采取行政手段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