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点赞长沙 这是一座尊重文化的城市

09.05.2016  19:42

   星辰在线5月9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颜家文 饶丽) “碑痕深带苔痕古,池浪犹翻墨浪香。”昨日,国家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受邀来到长沙望城,参与首届书堂山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本报记者有幸与他面对面畅谈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访谈中,王蒙对长沙的文化产业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称长沙是一座尊重文化的城市。

  谈印象:长沙是座尊重文化的城市

  因为小时候临的是柳公权的贴,对楷圣欧阳洵了解不多。来长沙前王蒙特地做了一些功课。来到书堂山,感受从一碑一石一阁中散发出的墨香,王蒙对望城这个地方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感觉这地方的人对文化、对书法,有一种尊重。”

  说到望城,王蒙用了“了不得”三个字来形容,因为这里不仅是楷圣欧阳洵的故乡,更是雷锋、李淑一等名人的故乡。在他看来,不管是从革命的历史文化,先进的人物或是古代的书法家来说,望城的人文遗产都非常多。

  王蒙表示,目前举国上下对传统文化都有一种热情,这种热情很大程度上缘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迅速发展。“在我们走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家增加了对自己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的信心。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另一方面的不平衡:(中国)精神资源的丰富(度)与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人民的文化素质修养与优良化都还存在让人不满意的地方。”

  “我们不要当破坏祖宗遗产的那种人。”王蒙坦言,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像GDP,不是一个硬指标。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书法名家,但像望城这样将“书法文化”作为一张名片,并花大力气去建设与宣传的并不多。他很遗憾地看到一些地方存在一些不珍惜尊重文化的现象。

  幸而此次的书堂山之行,让他感觉到了望城、长沙对文化的重视,感受到当地人民有一种对文化的珍惜感,对古代的文化名人有一种尊重和敬畏。这令他非常欣慰。

   谈传承:搞文化千万不要变成形式主义

  在王蒙看来,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实质就是开拓和挖掘更深刻、更丰富的精神资源,从而提高一个地方的文化视野、素养,使这个地方的人精神品质能够提高。

  “文化的事情是个长久的事情,千万不要变成一种形式。”谈及一些地方将“国学复兴”演变成让孩子穿上不知道哪个朝代的衣服,背背三字经、弟子规,王蒙表示不赞同,认为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

  他认为,对传统文化要有创造性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复古,因为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文化一定要与现代化趋势对接,要保持文化的开放性,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融合中求发展。同时要注意在传承中创新,还要努力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否定,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自己的传统,没有自己的精神资源。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化都包涵着自己民族的、地域的特色,同时也包涵着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到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这些东西不仅来自传统文化,也是来自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与宝藏。”

  说到创新,王蒙特别引用了《大学》提到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说明中国文化中那种特有的、积极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事实上,传承与创新,民族化地域化与国际化,不是一个矛盾的事情,而是应该统一。”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