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麻山锣鼓咚咚锵

22.06.2016  23:16

    锣鼓是汉族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民间吹打乐,在宁乡境内流传的麻山锣鼓以其格调清新,秀丽大方广受欢迎。接下来一起去走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山锣鼓传承人——杨天福。

    这一首是麻山锣鼓现存最古老的曲目之一《接姐》,讲述的是旧时弟弟接姐姐回家时的场面。麻山锣鼓每个曲牌都冠以形象生动的名字,或记事、或叙景,渗透出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这位打鼓的就是杨天福,与其他锣鼓不一样的是,麻山锣鼓往往只用一根鼓槌。

    麻山锣鼓最初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由一云游僧所传授,当时作为庙宇化斋时用的礼乐。基本以五吹六响为基础,再加上丝竹乐器伴奏,少则七八人,多则十三四人,不仅节奏平缓,婉转悠扬,清新动听。杨天福说,麻山锣鼓还曾得到过彭德怀的高度赞扬。

    杨天福的父亲是宁乡县麻山当地的教师,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7岁开始学拉胡琴,11岁时学会打鼓。他回忆,当年父亲和地下党员一起打锣鼓,学先进理论。

    后来,杨天福到处拜师学艺,把麻山锣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游走各地,搜集整理锣鼓曲调。为了能将麻山锣鼓传承下去,年过七旬的他,仍然坚持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县老年大学开设“麻山锣鼓培训班”,希望有更多人能听到来自田间地头的美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