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风雨长征路——气象防灾减灾潇湘行纪实

14.04.2016  16:17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80周年。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足迹遍布湖南省境内8个市州26个县区,先后于1934年8月、10月、1935年11月在湖南境内书写了战略转移的壮丽篇章。
      3月20日,由湖南省气象局、湖南省气象学会、湖南红网联合主办的“点亮风雨长征路——气象防灾减灾潇湘行”活动正式启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通过重走长征路,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深入宣传报道气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湖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常国刚告诉记者,众所周知,长征沿途大都是湖南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那里是气象防灾减灾中的脆弱区域,气象条件复杂,灾害性天气频繁,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合理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尤为重要。
      3月21至27日,由湖南省气象局总工程师汪扩军,湖南红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沈国清,以及湖南日报社、红网、中国气象报社等单位记者组成的一行8人考察组沿着红军长征足迹,走进郴州、永州、邵阳、怀化、张家界等5个市及其桂东、宁远、城步、通道、溆浦、桑植等6个县,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考察调研,总结归纳灾害防御的好举措、好经验。
      拓宽渠道 昔日“雷击村”变“平安村”
      在乡村,如何降低雷击风险一直是各界所关心的。
      山背村位于溆浦县葛竹坪镇,所处地形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类似于“锅”状的山坡,由于这里每年都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因而被称为“雷击村”。
      2012年以来,山背村防雷工程成为溆浦县的一项民生工程,防雷项目包括区域雷电灾害防御建设、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和现有建筑物防雷设施建设三个方面。2015年12月,该工程第三期雷电灾害防御建设项目竣工并顺利通过国内防雷专家的验收评审,建成后检测山背村的雷击风险低于国际标准容许值,防御能力明显提升。
      目前山背村在努力打造5A级旅游景区。政府在山背村主要的劳作区及观光旅游集聚场所修建10个应急避险亭,对农作人员及游客在雷雨季节的生命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从工程完工到目前,山背村没有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昔日的“雷击村”变成“平安村”。
      山背村防雷项目的推动,也为湖南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带来了新机遇。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防雷中心牵头、联合各市州防雷中心,深入调查、统计全省农村历年发生的雷灾情况,并结合雷电监测资料编制了《湖南省严重雷击村综合防御工程治理方案》。
      应急高效 预警发令4万群众紧急转移
      除了雷击,汛期的强降雨也是对乡村百姓安全的威胁。
    “现在只要一下雨,睡眠质量就不好。”2010年的一次应急响应过程让桂东县委书记谭建上对气象灾害增添了一份更强的警惕之心。
      2010年6月20日凌晨两点,谭建上接到时任县气象局局长李峰的电话:“经监测,受连续性强降雨影响,建议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想到桂东连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强降雨,若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谭建上立即下令启动全县二级应急响应,并组织相关部门部署群众转移工作。 令人庆幸又后怕的事情发生了,在启动响应一个半小时后,强降雨导致桂东县境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房屋倒塌、山体滑坡。监测显示,两个小时内桂东降雨量高达210毫米。据统计,18个乡镇、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宋坪国有林场全部受灾,紧急转移4.2万人次。
      预警信息是一切科学决策的先导,为应急高效提供了可靠依据,保障了部门联动的实效。自2011年以来,桂东县每年都有气象防灾减灾项目纳入“民生100工程”,气象部门不断完善气象预报预警机制,尤其是加强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短历时、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预警预报。近年来,桂东县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先后出台了《桂东县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桂东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和《桂东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和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桂东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服务细致 当好特色产业的气象“保镖”
    “得赶紧把水排出去,烤烟刚移栽更要培育好,不能把根长时间泡在水里。”3月23日,在湖南省宁远县湾井镇田心村,种植户李进宣一边忙活着下田挖沟排水,一边对记者说,他通过气象短信得知未来几天还会有雨,便提前来田里做好排水工作。
      今年已是李进宣加入烤烟种植行业的第25个年头,200多亩的烤烟田每年能给他带来四五十万元收入。和其他烟农一样,每天下午四点准点看手机气象预报短信成了他的习惯。“手机短信上除了有天气预报,还有针对极端天气发布的预防措施。”李进宣说。
    “在2005年以前,由于岩区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烟叶基本‘靠天收’。”宁远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庚旺介绍,从2013年起县气象局与全县所有烟农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烟叶生产气象公益服务协议书,气象服务人员定期深入烤烟基地,结合天气变化趋势指导烟农合理生产,常态化的直通式服务机制确保了宁远烤烟丰收。
      历史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传承红色基因的气象工作者努力将气象服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到百姓生产生活,融入到各行各业。“眼下,湖南已进入了汛期,正值气象灾害高发、频发期。各级气象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保障服务,切实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常国刚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