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溆浦万人过"腊八" 零距离体验民俗
腊八节,火了阳雀坡
1月17日,溆浦县龙潭镇阳雀坡,上万游客零距离体验打糍粑、磨豆腐、杀年猪、哭嫁、舞板凳龙等民俗民风。图为民俗表演之抢绣球现场,游客纷纷抢绣球。
热闹的阳雀坡
小朋友品尝腊八粥
磨豆腐
舞板凳龙
打糍粑
背媳妇
文/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周晓鹏 夏喜衡 图/湖南日报记者 张目 刘尚文
1月17日,是腊八节,浓浓年味飘荡在溆浦县龙潭镇株木村的阳雀坡古村落。
这一天,《爸爸去哪儿》里的“村长”李锐带领游客畅游有近300年历史的阳雀坡。来自长沙、邵阳、怀化等地的上万游客,零距离体验打糍粑、磨豆腐、杀年猪等民俗,欣赏板凳龙、草把灯、蚕灯、木偶戏等地域文化。
游客潮水涌来,民俗璀璨夺目
阳雀坡是个古村落,由6座清代建筑风格的四合院组成。腊八节这一天,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游客,把村落挤得满满当当。
阳雀坡的6个院落,分别在上演木偶戏、哭嫁、打糍粑、磨豆腐、纺纱绣花、舞板凳龙等民俗文化。
“咚咚——”随着锣鼓声响起,1号院里,株木村的谌姓木脑壳戏班子正式开演,第一出戏是《薛大元帅亲出阵》,大人小孩把临时搭的戏台子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我已经快20年没看过木脑壳戏了。”粟水燕的声音里透着兴奋。她家住在离阳雀坡10公里的地方,她大姨嫁在阳雀坡,听说阳雀坡有腊八节的活动,前一天就来了。粟水燕告诉记者,为了感受节日的盛况,阳雀坡家家户户都来了亲戚。
木脑壳戏,就是木偶戏。戏班子的负责人谌赐荣年近古稀,他说,木脑壳戏是祖传下来的,至他是第五代。20年以前,戏班子每年要外出演几个月,而近些年已经很少演。
腊八节,当然少不了腊八粥。冒着热气的腊八粥刚一出锅,就吸引了众人品尝。与此同时,在4号院里,现磨的豆腐脑儿,让游客们大快朵颐;现打的糍粑,也被争抢一空。
在6号院,女子板凳龙表演开始了。清一色的女子,大的五六十岁,小的二三十岁,两人舞一条用板凳装饰成的龙,通过各种各样的舞姿,表达出五谷丰登、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景。现场欢快的气氛,感染了围观的游客。
一脚踏进清朝,房舍飘逸古风
“来到阳雀坡,有一脚踏进清朝的感觉。”一位游客这样感叹。
阳雀坡四面环山,周围树木葱茏,翠竹起伏,风景秀丽。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起,王氏子孙在阳雀坡定居立业。至清末100多年间,逐渐建起6个院落。
历经200多年风雨,村落里栋栋房屋古墙青瓦、古门天井、画壁飞檐,依然保存完整,古色古香不减当年。难能可贵的是,古村落内至今还保存了水车、花轿、雕花床、琴凳、石磨、风车、油灯、钱锉、纺车、八仙桌、太师椅、组合茶盘等历史文物以及草把龙灯、地方婚俗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村落年代特征明显,保存完好,没有现代建筑的干扰破坏,这与王氏家训有关:“与人为善,取财有道,只准修房,不准拆屋”。
住在1号院的王莉龙说:“祖传下来的老房子,拆了不可复制,我们都希望能保护好。”
在吉首大学教授张建永看来,溆浦龙潭一带文化底蕴深厚,难能可贵的是,当地人把祖宗留下来的文化捍卫住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决战阶段,阳雀坡还曾驻扎过国军74军的1000余名官兵,国军74军军长王耀武的指挥所就设在阳雀坡的2号院内。
火爆热闹年俗,唤起文化寻根
阳雀坡的老人介绍,从清代开始,村里就年年在腊八节举行活动,每年这一天,舞草把龙、舞板凳龙、祭祖。而近些年,由于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腊八节的活动越办越少。
今年腊八节,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发起组织“阳雀坡腊八节亲子嘉年华”活动。“在雪峰山最小的古村落举办这么大型的文化年俗活动,没想到会如此火爆!”该公司董事长陈黎明说,这是一次人们对文化的寻根。希望通过民俗的展示表演,弘扬传统文化。
“这一活动,当地老百姓欢迎,游客喜欢。”怀化市文体广新局局长姚团高兴地告诉记者,雪峰山区古村落分布多,民俗文化浓厚,这是一种好的传承形式。
在这里,传统和现代交织。当天,一场稻田音乐会也在古村里上演。音乐会以田间为舞台、古院落为背景,游客既可以享美景,又可以听歌声。周卫星、包威尔等笑星明星的加入,让古村里的音乐会别开生面。
同时,滚南瓜比赛、袋鼠跳、“珠行万里”、舞草龙……简单好玩的小游戏,让来自都市的亲子家庭在古村落里尽情“撒欢”。嘉年华成了狂欢节。
傍晚开始,草把龙、蚕灯等各类龙灯荟萃,四五百人的舞龙灯队伍同时起舞,绚丽的效果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