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粮食生产又获喜讯

03.08.2015  13:18

日前,省农业厅粮油处处长周志魁一行对湘阴县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及早稻定点测产数据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验收,该县早稻总面积64万亩,单产485.9公斤,比去年增5%,总产再创新高,实现6.2亿斤的新突破,68万亩晚稻已进入返青分蘖期,长势喜人,为实现全县全年粮食总产13亿斤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该县连续八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以来又一喜讯。

年初, 该县推出三大举措,确保粮食安全,形成粮食生产新常态。 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的粮食生产指挥部,彰显行政监管高度。年初,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的粮食生产指挥部。县委、县政府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粮食生产责任制度,从稳定扩大面积、提升单产、早稻集中育秧、高产创建、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惠农政策落实、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各乡镇的粮食生产进行考核奖励。从3月份开始,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县农业局加大粮食生产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分3次对早稻集中育秧、高产创建等粮食生产重点工作进行督查,环环紧扣,狠抓落实。将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范畴,对宣传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力,出现大面积水稻直播、单季稻或荒芜现象的乡镇,进行黄牌警告、诫勉谈话直至停职检查。今年完成早稻集中育秧示范面积23万亩,带动全县早稻软盘抛秧、机插秧等育秧生产面积发展到56万亩以上,约占早稻播种面积的90%,早稻直播面积压减到10%以内,全县无单季稻和荒田现象。

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体现政策扶持力度。 今年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共同建设和打造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平台。对专业化集中育秧服务给予重点补助,在省级财政补贴专项的基础上,县财政再追加800万元补助资金,加大对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的支持力度。抢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遇,争取专项资金,大力推进水利建设事业,完成了6座水库除险加固,19座泵站得到更新改造,完成大堤护坡5.48千米,衬砌渠道18.5千米,维修机埠320台套,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加速推进,农业抗灾能力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基础全面夯实。同时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纠纷。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建立了符合政策的财政补助制度,重点扶持30-300亩种粮大户、100-200亩家庭农场发展。今年全县承包耕地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发展到5327户,承包水田面积25.27万亩,其中100亩以上的达121户。狠抓农机推广服务。严格落实国家农机补贴政策,今年组织召开农机装备推介和技术培训会4次,农机春耕备耕现场会3次,机插秧示范演示4场次,销售各类补贴机具9800多台套,全县农机装备总动力达102.5万千瓦,机耕机插机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以上。强化粮食价格保护。加强县级粮食市场调控, 出台县级粮食储备制度,严格落实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组织粮食收购企业严格按最低保护价收购,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切实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重奖扶持种粮大户。县政府今年拿出30万元对种粮大户进行奖励;建立种粮大户档案台账,为其农资采购、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进行全程跟踪技术指导和帮扶,最大限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创优科技服务,推进科技兴粮,强化技术推广服务深度。 为确保粮食总产13亿斤的目标不动摇,今年农业主管部门主要推广和实施了选用优质高产品种、病虫绿色防控、集中育秧、双击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测土配方施肥等创新科技体系。同时,各乡镇和相关单位组织对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等进行广泛培训,采取印发“明白纸”和发手机短信等各种方式和手段,将各项关键增产技术普及入户到田。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蹲点示范,对机械化育秧专业合作社和双季稻全程机械化增产等创新技术,实行一对一帮扶,确保高产技术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