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商务工作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

20.01.2015  19:09


2014年,在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州商务部门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年、项目工作推进年、基层建设巩固年”活动主线,着眼调结构、稳增长、保目标、促突破,强化开放引领,突出项目带动,大力实施外资外经外贸 “破零倍增”计划、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四年行动计划、“湘品出湘”计划,有效应对了外需低迷、内需不足的严峻形势,全州商务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2014年主要成效及特点



招商引资来势强劲,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全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6.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1.5%,增长20.4%。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325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1%,增长15.4%。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合同引资107.9亿元。一是项目开发取得突破。高质量开发包装了61个总投资近600亿元的重大优质项目,更好地促进了项目与市场接轨。项目营销模式取得重大创新,率先在全省推出政府招商项目微信二维码扫描,不断提高了我州项目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二是大项目引进来势好。新引进过亿元重大项目20个,合同引资107.9亿元。其中,龙山里耶旅游风景区综合开发、泸溪城市综合体建设、湘西经开区仁安新城开发和环保纸袋项目、龙山县道路建设等5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0亿元。三是项目履约创下新高。去年“港洽周”活动签约的32个项目,已履约23个,履约率72%,到位资金19亿元;今年“沪洽周”活动签约的19个项目,已履约18个,履约率94.7%,到位资金20.18亿元。



对外贸易触底回升,运行结构逐步优化。全州实现进出口总额2.34亿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6.9%,增长31.1%。一是“破零倍增”成效显现。在全州34家有实绩的进出口企业中,6家企业实现出口破零,湘西晖泰出口8131万美元、古丈旺利出口2259万美元、凤凰合亨出口111万美元、吉首银颜雕塑出口15万美元、泸溪椪柑出口4万美元、保靖永和出口6万美元。3家企业实现出口倍增,湖南众鑫出口440万美元,增长162%;湖南金昊出口326万美元,增长235.8%;古丈有机茶出口106万美元,增长202.7%。二是贸易便利化水平逐步提高。面对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锰矿产品价格大幅大跌的严峻形势,认真探索扩大进出口的有效方法和措施,积极培育贸易型进出口企业,进一步提高了我州对外贸易的便利化水平。三是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在巩固锰矿产品出口优势的同时,全州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605万美元,增长25.91%;机电产品进出口7018万美元,增长66.74%;农产品进出口662万美元,增长6.43%,其中茶叶出口106万美元,首次突破百万大关;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208万美元,增长24.55%。逐步成为我州新的外贸增长点。



外经合作态势良好,境外投资逐步扩大。全州实现劳务合作营业额1453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2.3%,增长10.4%;实现境外投资额385万美元,增长28.3%。一是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新授牌龙山第一职业中学、永顺电脑学校等2家院校作为全州外派劳务技能培训基地,积极搭建劳务人员“能力再造”平台。二是供需合作逐步加强。先后与长沙汇洋、湖南询真等外派劳务公司开展对接合作,并与澳门建立长期合作的劳务关系,进一步畅通了我州对外劳务输出渠道。三是境外投资取得进展。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家,即泸溪县嘉美澄日用品有限公司在日本东京设立子公司,中方合同投资额35万美元。福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美国新增投资额350万美元。



社会消费稳中有升,体系建设取得突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99.8%,增长12.8%。一是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湘西自治州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基本成型,12月28日已提交州政府常务会研究并原则通过,正在进一步完善。州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工作的意见》、《湘西自治州农贸市场建设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二是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州30个农贸市场累计投资8700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0%。吉首 步步高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龙山亿利购物广场正在加快建设。吉首武陵山水果批发市场二期改造完成;泸溪5万吨椪柑果蔬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已完成80%;吉首、乾州2个冷藏中心一期工程均已完工。大湘西物流城、国盛商业广场建设进展顺利。三是扩大消费成效明显。先后举办了年货订购会、车展会、装饰材料砍价会等系列刺激消费活动。电子商务发展来势好,湘西盘古、湘军电商、福来临、良宇电商等20家入统电子商务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36亿元。湘西餐饮特色彰显,在“湖南省第九届湘菜美食文化节”中,我州荣获4个地方金牌招牌菜及8个地方特色招牌菜。四是“湘品出湘”初见起色。依托省里在北京设立的“湘品展示中心”,以及我州在上海松江区设立的“湘西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平台,着力推动我州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椪柑醋饮、酒鬼酒、土家人酒、葛粉等知名农特产品已成功进入上海市场,实现销售额400余万元。



市场监管有力有效,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依法规范94家企业的经营行为,2家企业被依法关停,缴获销毁白板肉1800余公斤,捣毁私屠滥宰窝点3个。加强对超市、商场、加油站(点)等重点流通领域的安全生产整治,限期整改安全隐患7处,依法查处、取缔无证加油站(点)30个,有效防止了安全生产事故。



企业改制稳妥推进,信访维稳成效明显。2004年州商务局组建以来,承担40多家企业的改制任务,涉及职工3000余人,其中40家企业已完成改制。今年启动了州外贸工矿公司的改制工作,依法依规公开拍卖该公司资产790万元,实现了资产变现的最大化;妥善安置补偿企业职工44人,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针对改制企业遗留下来的突出问题,我局本着“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稳妥处理”的原则,妥善解决改制企业职工信访突出问题,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开放型经济发展缓慢。一是利用外资后劲乏力。今年全州有外资到位的企业只有6家,而且金额太小。同时,全州在册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已基本入统到位,2015年合同外资仅有800万美元。二是境外投资举步维艰。因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我州现有本土企业基础弱、规模小,国际竞争力不够,并且缺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家,境外投资热情不高。三是实体外贸增长困难。总量太小,全州实体企业自营进出口总额仅1.29亿美元;结构单一,“一矿独大”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缺乏龙头企业,在全州34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中,还没有1家出口额上亿美元。



重大项目少。一是重大招商项目少。全州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仅5个。二是重大商贸流通项目少。大型物流园区、商贸中心、专业市场、综合批发市场和区域性配送中心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州流通产业发展。



社会消费后劲不足。一是市场消费不旺。1-11月,全州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消费呈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分别增长-14.1%和-6.5%。二是消费结构不优。我州社会消费对石油及制品类依赖严重,在限额以上零售总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占了60%。去年全州石油及制品类增速20%以上,今年跌至10%以下,较大地影响了“社零”增长。三是限上企业培育困难。全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仅106家,并且销售额在全州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仅为1/4,拉动社会消费增长不力。同时,因大部分流通企业规模较小和税收政策吸引力不强,限上企业培育困难。



2015年工作思路及重点



2015年,全州商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改革深化、发展提质、项目加速、基础增强、环境优化、依法治理”主题,围绕“环境改善优化年、项目推进加速年、发展提质增效年”活动主线,按照“开放引领、项目带动、破零倍增、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着眼打造武陵山区开放型经济高地和商贸物流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项目工作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动“投资、消费、出口”转型升级、提质增量、行稳致远。力争招商引资增长20%,达196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8.7%,达2.5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15%,达1667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达227亿元;建设农贸市场37个,计划投资8000万元以上。围绕全年工作思路和目标,将重点在坚持八个突出,实现六大突破;做实“八字”文章,建设“四个商务”上着力。



坚持八个突出



(1)突出党的建设。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把党建工作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抓好落实,坚实全州商务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一是抓好思想建设。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着力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二是抓好作风建设。围绕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按照从严从实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做到抓常、抓细、抓长。三是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制度执行落实,着力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2)突出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我州各项事业建设,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是注重招大引强。以州委开展“环境改善优化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二是注重产业项目。立足新型工业、新型城镇化、特色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围绕州委、州政府实施的“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产业项目招商力度。三是注重“三外”联动。以实施“破零倍增”计划为抓手,按照“引外资、推外经、促外贸”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外资、外经、外贸协调发展。



(3)突出项目带动。进一步强化“发展靠项目支撑”的理念,围绕“项目推进加速年”,着实抓好项目工作。一是加大项目开发力度。围绕全州新型工业、新型城镇化、生态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等重点领域,高标准开发包装65个左右的重大优质项目,推动我州资源优势与外商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有效对接。二是加大项目对接力度。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扩大招商项目的对外发布,进一步加强与投资客商的对接洽谈,特别是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对接,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同时,加强与省商务厅对接,力争更多重大项目进入省“笼子”。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督促“港洽周”、“沪洽周”落地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力争竣工投产一批。围绕四年行动计划,集中精力抓好全州农场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武陵山区(花垣)草食动物交易中心、泸溪椪柑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以及大湘西物流城、国盛商业广场、龙山湘鄂渝边区物流中心及亿利购物广场等一批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4)突出商务骨干企业培育。坚持抓大扶小、培育龙头,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加强外资企业培育。加大外资企业引进力度,盘活全州现有外资企业资源,扩大外资总量。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企业发展。二是加强外经贸企业培育。大力扶持丰达合金、华方制药、诚成纺织、湖南众鑫、湖南金天、湖南金昊、东顺纸业等一批重点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利用我州与法国希农市和安格市、俄罗斯乌兰乌德市、南非赞扎巴尼市建立的友好城市关系,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加快我州国际化步伐。三是加强商贸流通企业培育。积极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支持中小微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个体户向企业转化升级,力争新增限上流通企业10家以上,培育新的消费增长动力。



(5)突出扩大消费。大力实施内需拉动战略,积极发现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更好发挥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一是发展新的流通业态。扶植壮大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加快建立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增强流通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力。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主动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形态,积极创新供给激活社会需求。二是打造湘西餐饮品牌。大力支持我州特色餐饮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借助湖南“六地餐饮联盟”平台,加强与郴州、株洲、衡阳等地区的餐饮技术交流,提高餐饮技术水平。以举办“湘西州第三届民族特色餐饮大赛”为契机,打造湘西餐饮特色品牌。三是大力推进“湘品出湘”。引导企业依托省里在北京设立的“湘品展示中心”,以及我州在上海松江区设立的“湘西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平台,加快推动酒鬼酒、神秘湘西醋、古丈毛尖茶、保靖黄金茶、椪柑、猕猴桃、百合、葛粉等特色农产品走出湘西,不断巩固和拓展北京、上海等国内大都市市场。四是深入实施“流通再造”工程。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原则,以龙山县作为“流通再造”试点县,积极引导流通企业和连锁品牌企业布局城乡市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的县乡流通体系,不断丰富县乡流通业态。



(6)突出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的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安全生产与行业管理两手抓,进一步加大商务领域安全生产的依法治理力度。着力加强商务领域食品流通安全的执法监管,全力抓好以加油站点、商场、超市为重点的监管整治,依法取缔非法加油站点,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突出督查督办。全面推行全员全过程绩效考核,对每个干部职工定职责、定任务、定目标,层层传导工作压力,确保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事干。实行督查督办专人专抓,围绕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涉及我局的州五个文明建设绩效考核、政府目标管理、重点项目建设,局党组决定事项、机关作风建设等,加强跟踪督查,定期公开通报,促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8)突出创品夺牌。强化创品夺牌意识,以争先创优精神抓好各项工作,千方百计破难点、挖亮点、树特色,努力争先进位、创品夺牌。业务工作上,争取全州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在全省同行业中排位进一步前移;机关建设上,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型党组织等先进单位。



实现六大突破



(1)招商引资大突破。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加强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力争全年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突破20个,新引进投资过亿元产业项目16个,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6个,新引进外资企业2-3家。



(2)进口贸易大突破。加强与山东东顺集团总部的衔接联系,积极争取将其进口业务逐步向我州湖南东顺纸业有限公司转移。同时,加大向省商务厅争取进口贴息的力度, 支持湖南东顺纸业开展进口业务,促进我州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



(3)境外投资大突破。加强境外投资主体培育,鼓励一批有条件的州内企业到境外投资创业。重点调度丰达合金、德邦化工、湘西路桥等企业,力争新增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企业1-2家。



(4)市场建设大突破。抓住龙山作为全省“流通再造”工程试点县的机遇,大力推进边区物流园、边区专业市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以农贸市场作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契机,扎实推进全州37个农贸市场建设,力争投资8000万元以上。



(5)电子商务大突破。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新的消费业态。重点培育1—2个电子商务平台,扶持一批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力争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额2.5亿元,交易额5亿元。



(6)湘西餐饮大突破。立足湘西民族文化,培育和包装一批独具特色的湘西菜系,着力打造湘西餐饮品牌。积极推进湘西餐饮与文化旅游无缝对接,促进餐饮业与旅游业同步发展。整合餐饮行业资源,加强餐饮行业管理,加快推动湘西餐饮产业化。



做好“八字”文章,建设“四个商务



(1)做好“创新”文章,建设创新型商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推动工作、加快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子,不断开创全州商务事业发展新局面。  



(2)做好“奉献”文章,建设奉献型商务。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继承发扬顾全大局、不计得失的好传统,一心一意谋发展,尽职尽责抓工作,形成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3)做好“务实”文章,建设务实型商务。强化“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意识,不折不扣落实好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营造脚踏实地、务实干事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



(4)做好“效率”文章,建设效率型商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机关规范管理。严格制度执行情况监督,坚决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机关建设科学化水平。



 





来源:( 湖南省商务公众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