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湘潭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13.08.2015  18:26

        旅游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创造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产业特征,被誉为“无烟工业”、“永远的朝阳产业”。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工业增长乏力、调结构压力加大等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为县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增长点和突破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为此,县委党校第二十期青干班调研四组全体学员于今年5 月18日至29日到县政府办、旅游局、交通运输局、文体广新局及谭家山镇、中路铺镇、白石镇等地通过专题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深入调研、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湘潭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俗话说:“千年文明看西安,百年文明看湘潭”。湘潭县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三年创建全省旅游强县、五年创建全国旅游强县”为总体目标,突出“神州人文圣地,三湘休闲乐园”主题旅游形象,着力打造“人文之旅、红色之旅、生态之旅”三大品牌,全县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进入了快车道,于2013年成功创建“湖南省旅游强县”。但从全省来看,湘潭县的旅游业发展,与周边韶山、衡山等地相比,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处于“创业”阶段。
        (一)发展现状
        1、旅游经济实力稳健提升。湘潭县因人而名,旅游以名而兴,自然与人文、生态与休闲相得益彰。近年来,全县旅游业围绕“建设神州人文胜地、打造三湘休闲乐园”主题,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企业主体、市场动作”的发展原则,统筹谋划,创新突破,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旅游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期间,产业总体保持着高位运行的增长态势。2011年至2014年,接待游客2654.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9.12亿元。2015年,全县预计接待游客7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
        2、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立足资源特色,2011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旅游强县的决定》(潭发〔2011〕19号),明确将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2012年,委托国内知名规划设计部门着手编制了《湘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5年)》、《湘潭县花石镇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暨花石湘莲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2015—2025年)》,明确了独具一格的水墨湖湘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和“一核三带三镇五区一道”空间布局,从顶层设计上高标准、高起点引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在规划指导下,全县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升级和硬软环境建设,旅游布局均衡发展局面逐步形成。“十二五”期间,县财政每年安排重点旅游项目配套资金,年投入旅游项目建设的金额不少于500万元。
        3、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已初具规模,全县目前共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彭德怀纪念馆)1个,3A级景区(五龙山大杰寺、周小舟故居)2个,五星级旅游饭店(鑫田国际大酒店)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润玉酒店、长江宾馆)2家,省特色旅游名镇(乌石镇、白石镇)、省特色旅游名村(乌石村、金霞村)各2个;成立了全省首家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县内天子山茶油、羊鹿茶、顶峰腊肉、花石豆腐、中路铺药糖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竞相发展;先后启动韶茶干线、湘湘干线等重点旅游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景区公路达到了三级以上标准,各景点也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厕所、购物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
        4、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旅游业已初步实现了由单一观光型产品向观光型、休闲度假等相结合的多元化产品结构体系转型,休闲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旅游项目招商全面实施,部分项目建设已经启动,编制并完善了《湘潭县旅游招商手册》。先后开通了“饮千年泉水、赏万亩荷花”,“白石之旅”,“花石赏荷之旅”,“碧泉之旅”,“石鼓顶峰之旅”,“花石.乌石之旅”,“美丽乡村梅林桥之旅”等七条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线路,成功组织了“体验莲乡景点、品味湖湘文化”机关干部体验家乡文化活动、2013湘潭县首届“天易杯”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走进莲乡、画在莲乡”湘潭市书画名家大型采风活动和湘潭县旅游景点故事传说征集大赛,协办了湖南旅游天使暨奥凯航空乘务员选拔赛等精品活动。旅游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县域旅游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发展困境
        1、人文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贫乏。湘潭县历史悠久,伟人名人很多,举世有名,文化底蕴厚重,县内“湖湘文化”、“白石文化”、“湘莲文化”和“唢呐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方面确实得天独厚,但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没有奇山异水,没有高山瀑布,没有温泉漂流。
        2、区位优势明显但基础设施滞后。湘潭县地处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高速公路、国道、水路、铁路通畅,交通发达、便利。我县的外向交通便利,但县内基础设施滞后,如县内蔡石线、潭花线等主干道到处损坏,车辆无法顺畅通行,经常发生堵车现象。县内主干道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设施也不完善。
        3、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但规模偏小。近年来,该县的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县城酒店行业到处闪星,农家乐行业四处冒火,多家旅行社安兵扎寨,景区开发接踵而来,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但静心观察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规模偏小,隐山湖湘文化生态旅游区和白石生态旅游区两大阵地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尚未产生实质性的效益。另外生态休闲旅游缺乏档次,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点极少,承载能力有限,尚无法对长株潭三城市的游客构成吸引力。
        4、发展主体突出但均衡发展不够。近年来,该县经济发展迅速,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紧紧扣住工业经济这根主弦,这是科学的举措,也是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全县干部的思想和精力投入到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方面有些分散。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未能与工农业得到同步发展,也落后于兄弟县市同行业发展的水平。
        二、推进湘潭县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实事求是说,湘潭县相较于毗邻县、市、区,旅游产业启步较晚。工作起步早的地区有先发制人的优势,但是可以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做到高起点、大手笔推动,后来者居上。如何扬优成势,尽快走出困境,把该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人文精品。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调研组认为须突出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提高认识,坚定旅游业发展“有所作为,大有可为”的信念。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将迎来一个国内游、入境游与出境游全面繁荣的“全民旅游时代”。2014年,我国人均GDP已超7000美元,城市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54.77 %。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以及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和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优化,城乡居民休闲消费的支付能力和消费欲望明显增强,将促进我国进入国民休闲消费大众化发展阶段。特别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旅游休闲,乡村旅游休闲势必成为休闲消费的主阵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休闲农业短时、短途、低价的特点大作“假日文章”,把长株潭等城市旅游客源吸引到农村来。同时,旅游业具有就业门槛低、数量大、受经济衰退影响小等特点,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和“强工壮县,惠农富民”的发展战略要求。因此,该县不但要坚持“主攻工业”,更要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多上、快上文化旅游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科学定位,找准旅游业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爆点。湘潭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客观地、全面地认清自己的资源优势,准确定位,找准全县旅游业发展的引爆点。该县文化底蕴深厚,集湖湘文化、白石文化、红色文化、湘莲文化于一体,但是在人文大省——湖南省不具备突出优势,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定位,构建“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打造文化旅游的精品名牌。湘潭县文化的主体,宜定位于白石文化,一方面可避免陷入同质竞争,另一方面是国画大师齐白石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为铁血铮铮的湖湘文化增添了一抹飘逸灵秀的水墨韵味。白石老人在国内外影响深远,是湘潭县唱响世界的名片。而承载白石文化的视觉景观,则是白石文化旅游区,老人在故居生活近六十年,这里的山水风情无不对其画作产生深远影响,加之景区具有开通旅游专线的基础条件和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集“名人、古韵、佛禅、山水、乡村、风情”于一域,符合当前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游客心理需求。所以调研组的结论是:以白石文化为核心,以泛白石文化旅游区为载体,以107线为精品旅游线路,构建“点、面、线”三个层面相结合的文化休闲旅游格局,打造“水墨湖湘、休闲谷地”的旅游品牌,让湘潭县的文化旅游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创新思维,解决旅游业发展“有资源,无投资”的尴尬。由于旅游项目投资大,收益周期长,客商投资愿望不强烈,导致制约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有资源无投资问题,如何解决?调研组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参考。第一,土地置换文化旅游项目。通过实施房地产项目与旅游项目捆绑的政策,允许投资旅游项目的客商在旅游规划区内建设一定面积的宾馆或商住楼;或采取政府收购土地,以优惠价格提供给投资商开发房产,促使项目顺利推进。如开发洛口古镇旅游项目,是否可通过用地置换办法推进项目建设。第二,政府垄断景区资源,如可垄断交通工具使用、停车场收费权、景区商品生产销售权等资源,待时机成熟后再集中包装推向市场,吸引投资。第三,吸引当地民间资本开发项目,出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开发的优惠政策,在抓好旅游规划执行前提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第四,发动姓氏、宗族力量,随着近几年宗祠修建热的兴起,可挖掘姓氏文化中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做好深度开发。第五,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策划包装一批旅游项目进入省“十三五”规划项目库,争取建设资金。
        4、统筹兼顾,化解旅游业发展“重开发,轻保护”的矛盾。自然资源是最具潜力的品牌,保护资源也是一种投资,发展旅游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好保护与开发工作,在开发的前提下把保护工作提到特别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实行整体开发。在旅游招商过程中,突出“招大商”理念,引进实力雄厚的文化旅游公司,按规划对景区实行整体开发,避免因景点零星开发而留下整合难的问题。对已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旅游资源,应进一步加强对开发工作的指导和跟踪检查,敦促开发商尽快启动项目建设,杜绝开发商囤积旅游资源转让出卖。同时,坚决打击借开发之名行圈占资源之实的现象,宁可加强保护晚开发,也不能让资源被少数人垄断。另一方面,严格资源保护。遵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大对左宗棠故居、洛口古镇等人文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对目前开发规划未敲定,开发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的,一定要采取措施先保护下来,待条件成熟时再开发,确保全县生态旅游资源不被破坏和永续利用。
        三、发展湘潭县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系统整合,有效开发,健康发展,调研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凝聚发展合力。一是健全发展机构。按照“创全国旅游强县”奋斗目标,继续保留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结合机构改革适时对成员单位和相关人员予以调整。二是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打造旅游强县的决定》,在投资、用地、税收、规费等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视财政状况对旅游发展引导资金予以逐年增加,并将道路、交通、水利、电力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部门项目集中向旅游景区倾斜。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建议将创强相关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考核,督促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发展。
        2、强力抓好规划,有序高效开发。根据《湘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5),在找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后,分清轻重缓急,进行重点开发,“十三五”期间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白石文化旅游区”的开发上。一是抓好规划编制。聘请国内知名规划设计部门着手开展《白石文化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并尽快纳入政策采购程序。同时,在规划尚未出台前,初步划定核心景区范围,在保留当地自然原貌的基础上,坚决打击各种违规违章行为,拆除违规违章建筑。二是推进项目建设。规划出台后,按照规划要求,尽快启动一批重要景点建设项目。对原引进的湖南惠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印象白石”项目,由于长期未能启动建设,建议县委、县政府与企业进行协调,督促企业开工建设,或将项目推向市场再次招商。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旅客接待中心、道路拓宽改造、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综合承载能力。
        3、拓展宣传平台,打造旅游品牌。旅游是三分资源七分推介。要充分认识宣传促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促销策划方案,围绕特色旅游项目和特色旅游商品,主动出击,开展推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发挥名人效应。如邀请名人画家到白石文化旅游区休闲度假、写生创作、献才展艺,借助名人效应喧染旅游品牌。二是发挥媒体作用。面向社会,开展旅游宣传口号征集,并邀请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影视广告公司制作展示旅游形象的广告宣传片,力争在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影响力较大的电视台上进行旅游专题宣传,特别是利用自媒体优势,在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发布信息,使得人人成为旅游的传播者和参与者。三是发挥集群优势。对县内目前较为成熟的“花石赏荷之旅”、“石鼓顶峰之旅”、“乌石采茶之旅”等旅游线路由县级层面予以整合包装,集中推荐,避免各自为战,无序竞争。同时,积极加强与实力雄厚的旅行社的横向协作,通过他们来宣传全县旅游,积极争取客源。
        4、加快人才培养,夯实事业基础。旅游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决定着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要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在岗位培训、人才招聘等方面创新发展举措,构建旅游产业的人才梯队。重点抓好“两借”工作,即借脑引智,想法设法吸引精通营销策划、熟悉市场运作规律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来我县创业,如可利用乡情优势,邀请叶文智对该县旅游业发展做整体包装策划;借智育才,加强与旅游大专院校合作,争取在我县建立实训基地。同时,建议在县职高开设旅游开发与管理班、导游班、文艺班等专班,作为湘潭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后备力量来培养。
        (湘潭市旅游外事侨务港澳局 供稿)

(编辑:曾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