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打造中部崛起新增长极

19.05.2015  12:38

长沙洋湖湿地公园。阳光下的风景显得格外的美。图/潇湘晨报记者 陈勇

  红网长沙5月19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戴丹)春夏之交的梅溪湖国际新城,如一幅清新的诗意画卷: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拱桥飞架,蜿蜒曲折的堤岸上碧树环绕;造型似一朵美丽的芙蓉花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正在拔地而起;智能化的显示屏覆盖到街道、办公室和社区家庭,无论是室外的天气、交通路况,又或者是办公楼地下车库还剩几个车位,附近医院今天哪些专家值班,只需轻轻点击屏幕,便可轻松掌握……

  从乡郊野外之地,到如今的国际新城,梅溪湖的脱胎换骨,其实只是长沙湘江西岸腾飞的一个剪影。6年高达5700多亿元的天量投资,正在深刻地改变着长沙大河西的模样。

  在大河西先导区的基础上,肩负使命的“湘江新区”应势而生,并于日前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一跃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今年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建设湖南湘江新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湘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湘江新区建设,有利于构建产业承接和要素集聚新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有利于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新增长极,引领和带动湖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大河西快速崛起,托起“湘江新区

  早在2008年,在长沙湘江以西的区域,就正式挂牌成立长沙大河西先导区,6年来先后投资5700多亿元,建设道路交通、市政配套、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产业投资等项目1700多个,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构筑了“一江两岸、东提西拓”的长沙城市新格局。

  梅溪湖国际新城、洋湖生态新城、滨江商务新城、大王山旅游度假区……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名片,铸就了崭新的城市名片。

  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2015年,在大河西范围内,仍将保持高强度的投资节奏。

  据湘江新区(筹)2014年重点项目建设总结暨2015年重点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公开的信息,2015年,大河西将铺排项目147个(10亿元级项目27个),工程建设总投资1315.23亿元,预计年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建设将重点围绕三方面展开:

  一是打通大交通网络——建设道路项目56个,新增通车里程92公里。其中铺排区域大交通项目14个,新增通车里程36公里,建设总投资80亿元,年度投资7亿元,强化南北向、东西向交通联系,进一步拉开空间发展架构。

  二是打造大产业发展格局——建设53个产业项目。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强与各区县、园区的产业对接,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功能互补不强、产城融合不够等问题。

  三是提升大区域公共服务——建设19所中小学校。适度超前、逐步完善覆盖全域的电力、地下管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项目计划,针对性的补齐片区短板,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河西先导区的筹建,就是为给后续申报国家级新区做准备。”一如湖南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负责人童中贤所言,在过去的6年中,长沙大河西快速崛起,已成为世人公认的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地区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91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979亿元,约占全省GDP的1/10。

   在中部六省将起到示范作用

  根据2015年5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湖南湘江新区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此次获批的“国字号”湘江新区包括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核心区域为岳麓区岳麓街道等15个街道、望城区喻家坡街道等8个街道以及宁乡县金洲镇,覆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园区,面积490平方公里。

  《方案》认为,湖南湘江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科教创新实力雄厚、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区域综合承载能力较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在湖南省人大代表、经济学博导张早平教授看来,以大河西先导区为基础谋划培育湘江新区,其带动作用可以覆盖整个湖南,在中部六省也将起到示范作用。

  对于长沙市周边区域发展,湘江新区的意义同样不可估量。“湘江新区一批下来,整个区域就会整合。”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湖南省政府参事朱翔说,望城有个省级开发区,岳麓区有个岳麓科技产业园,宁乡有个国家级开发区,这些园区的产业完全可整合向高水平迈进。

  事实上,依托长沙先导区组建跨行政区的湘江新区,对湖南百利而无一害,既有利于做大做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又有利于试点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实现途径。既是长沙市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毅敏的视角则更为宏观。在他看来,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出台后,中部区域内获批的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建设的成败,对于中部地区筹建国家级新区,具有探索和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