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永不消逝的军魂(多图)

22.08.2016  04:06

“追寻少奇足迹 弘扬长征精神”系列报道之十一:

(湘江战役纪念馆,整体就像一顶红军帽。)

  (主题雕塑《浴火重生》,载着红旗的船代表中国革命,同时表达中央红军突破湘江;旗杆高1.9米,红旗宽度3.4米,寓意湘江战役发生在1934年;底部的五朵浪花,寓意参与战役的五大红军军团;船上的三顶红帽,寓意战役中损失的3万多红军将士(其实是5万多人);背景浮雕以中国传统画轴的形式,展现了红军渡江的宏大历史场面。)

(雕塑《浴火重生》背景浮雕,展现了红军渡江的宏大历史场面,雕塑长度分别用了11.25米和12.01米两个数字,寓意湘江战役的起止时间: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

(阿廖沙夫妇在讲解员蒋艳玲的带领下观看展厅。)

(参加湘江战役的少共国际师留下的证件。)

(红军战士用过的冲锋号。)

(“禾塘决策”场景再现。1934年11月23日,中革军委“三人团”在湖南道县禾塘村做出继续西进的决定,25日下令抢渡湘江。)

(阿廖沙一行观看湘江战役作战示意动画。)

(湘江战役期间,红军战士冒死挺进。)

(战役现场场景再现。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战士们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令人震撼。)

(酒海井场景还原。新圩阻击战中,当地民团将来不及转移的红5师100多名伤员抬到酒海井,丢入地下河中残忍杀害。)

(一路上,阿廖沙面色沉重。)

   星辰在线8月18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 通讯员 尹芳)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走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湘江战役纪念馆里,这首脍炙人口的《十送红军》一直回荡在耳边,伴随着冲锋号和枪林弹雨的声响,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这是一座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纪念馆。”同行的媒体记者们面色凝重,阿廖沙夫妇也在解说员的带领下仔仔细细地看着每一个场景。“太沉重了,我无法想象当时作为中共领导人的爷爷心里是什么滋味。”阿廖沙说。

  这场战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直接减员5万,损失惨重,直接促进了遵义会议的召开,这一仗,多少热血好男儿血洒湘江,在革命道路上铸就了永不消逝的军魂。

(雕塑《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讲述的是红34师为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几乎全军覆没的场景。)

(红34师师长陈树湘雕像。)

(雕塑《担架上的反思》,湘江战役后,红军翻越老山界,毛泽东与王稼祥、张闻天三人在行军过程中不断讨论,提出西进入黔的战略主张,后来被李德污蔑为“担架上的阴谋”。)

  长沙籍师长: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可是湖南长沙县人,在这场战役中,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湘江战役纪念馆展厅内,一尊颧骨突出、双眼炯炯有神的塑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讲解员蒋艳玲来到记者面前,“他牺牲的时候,才29岁!”

  他是陈树湘,1905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影响下,投身革命。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全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

  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1934年12月2日,陈树湘率部翻越海拔1900多米的宝盖山,欲从凤凰嘴强行徒涉湘江,遭桂敌43、44两师猛烈阻击。12月12日,红34师经江永的上江墟,来到江华桥头铺附近的牯子江渡口。陈树湘见渡口雾气蒸腾,死一般寂静,就命令部队作好战斗准备,抢渡牯子江。

  抢度过程中,陈树湘身负重伤。战士们用担架抬着流血不止,脸色惨白的陈师长,由江华界牌向道县四马桥方向退却。在后来的战斗过程中,陈树湘为了掩护部队战士们的撤退,不幸被俘。

  敌人抓到一名红军师长,异常高兴。在四马桥坐镇指挥的道县保安团一营营长何湘,命令将陈树湘抬到一间布铺里,为他找医送饭。企图从陈树湘口中得到红军的情报。陈树湘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毫不动摇,拒医绝食,坚持斗争。

  何湘无奈,只好于1934年12月18日拂晓,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上午8时许,陈树湘乘敌不备,咬紧牙关,忍着巨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抠出肠子,使尽全力,大叫一声,绞断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践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誓言!

(湘江战役纪念馆内,不断有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了解这段惨烈的历史。)

(《十送红军》雕塑,真实再现了当地群众与红军战士的鱼水深情。)

(阿廖沙夫妇与陈先生夫妇一同合影留念。)

(湘江战役纪念塔。)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大门。)

(雕塑《军魂》。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摄)

  军魂不倒:最是那一抹鲜红

  新圩之战、界首之战、觉山之战、凤凰嘴之战、红八军团血战湘江……“不断有战士倒下去,沉到江底又浮了起来,顺着水流往下被冲走了,整个江面上全是血啊,断胳膊断腿不知道有多少,很多被炸上了岸的,就落在我旁边!”就住在湘江边上的马根本老人回忆起那一场惨烈的战役,至今不能忘怀。

  走在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展厅里,大家的脚步异常沉重,为救身边的小战士自己落入滚滚湘江的指战员、伤员被敌人残忍扔下地下河后留在井口的血衣、村民们站在村口送别红军一步一回头的场景……每一幅画、每一尊雕像、每一个场景还原,都深深震撼着大家的心灵。

  在纪念馆门口,记者遇到了送广东赶过来的陈先生夫妇,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沿着红军长征路走了好几站了,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一眼就认出了正在参观的阿廖沙,并热情地邀请他一起合影留念。“以前在网上看见过阿廖沙先生的新闻,今天竟然在这里偶遇了,太有缘了。”

  “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大好河山,我们更应该去珍惜。”陈先生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要沿着长征路一直走下去,直到红军会师的地方,“这也是震撼心灵的一次洗涤。”

  站在矗立在旁边的纪念塔前,阿廖沙久久凝视着塔下的雕像,经过这一路的追寻,爷爷的形象在他心中越来越清晰。“战士们在战场上表现得那么英勇顽强,他们不惧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和震撼了我,我无法想象当时作为中共领导人的爷爷心里是什么滋味。”

  这场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战役,直接影响了刘少奇后来的各项抉择,“这也是刘少奇在遵义会议上全力支持毛泽东主席的各项决策的重要原因。”蒋艳玲说,“我们每天在这里上班,每天也不断有游客来这里参观,我感觉每次的讲解,都是一次深刻的学习教育。”

  青山常在,湘江水缓缓北去,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当时是一个什么场景。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记忆,已经随着湘江水的烟波消逝。湘江战役纪念碑园里面,刻着“军魂”两个大字的石碑静静矗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