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坚持献血 今天湘妹子中的女雷锋捐出造血干细胞

06.09.2016  06:45

  

(章艳(化名)正在丈夫的陪同下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梁文婷拍摄)

   星辰在线9月5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梁文婷) 骨髓移植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与“骨髓穿刺”、“痛苦不堪”等词语联系起来。今天上午9点,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来自雷锋家乡望城区的章艳(化名),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我可能是她唯一的希望”

  章艳出生在雷锋家乡望城,是某食品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今年9月1日,是她女儿开学的第一天,章艳却为了另一个孩子而放弃陪伴自己孩子。

  “两年前我得知自己与一名广东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时,就决定要捐出我的造血干细胞。”章艳告诉记者:“配型成功的几率很小,因此我可能是她唯一的希望。加上我知道对方是一个小女孩后,就忍不住想到如果是自己的女儿患病,我该有多无助。我帮助了她,又不损害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在人们原有的印象中,捐献造血干细胞也就是捐献骨髓,要用针刺穿骨髓才能进行捐献,因此,在章艳的父母看来,这样的做法简直是“自残”。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带我们实地去看了捐献的过程,并给我们讲解这个过程,打消了我家人的疑虑。”于是,在今年的7月22日,章艳完成体检,开始了捐献前的准备工作。

   9针动员剂 让她全身酸痛无法入眠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量极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因此就需要进行药物动员,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20-30倍,以满足移植需要。

  9月1日是章艳注射动员剂的第一天,从那天开始,章艳一种注射了9针动员剂。

  “她对药物比较敏感,出现了轻微不适现象,比如骨头痛、晚上睡不好等等。”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主管护师乔珍荣告诉记者,这些属于正常的不良反应。

  尽管是正常的不良反应,但是还是让章艳有些难受。“这几天她都不怎么说话,吃东西也有些吃不下。”章艳的丈夫告诉记者,平时妻子就是一个很喜欢做好事的人,作为丈夫对她的决定也是权利支持,但看到妻子这样难免有些担心。

  “这些痛苦与患者的生命相比,算得了什么?”章艳这样对丈夫说:“如果是我们的孩子患病,我们不也会希望有人能像我一样?”

   配型成功率仅十万分之一 湖南今年32例配型成功

  湖南省红十字会湖南分库主任张赞告诉记者,造血干细胞的成功配型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因此,配型成功对患者来说是的希望。为了保护捐献者与被捐献者,供患无需见面是捐赠时的原则。因此,章艳并不清楚被捐献者的详细信息。

  目前,湖南已有12万人在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进行登记,今年湖南省共成功配型32例。“但是,有很多进行登记的捐献者更换了电话号码或者地址,让我们的工作人员无从查找。如果大家想更新自己的登记信息,可以拨打0731——88629595告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