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林毅:弘扬湖湘文化 依法给地名验身份、上户口

19.12.2014  13:18

  (《中国社会报》2014年11月25日4版)

  段林毅

  按照国务院安排,从今年到2018 年,湖南省将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这是自1986 年以来,时隔30年后开展的第二次地名普查,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弘扬湖湘文化、加强现代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提高普查标准 力求更新、更全、更准

  30 年来湖南省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每年产生地名数以千计,尤其是当前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给地名验证身份、上好户口更加必要。湖南此次力求更新,全面收集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11 大类地名,对有地无名但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力求更全,全面收集地名属性信息,核准地名标准名称,规范读音书写形式,防止一地多名、重名现象。科学划归地名类别,收集地理实体信息,真实反映地名地理属性。深入研究地名文化内涵、语言来源、历史渊源,真实反映演变历史过程。力求更准,按照信息化、精细化要求,在2000 国家大坐标体系1∶5 万地形图和矢量数据基础上,在湖南省坐标体系更新、比例尺更大、数据更新的地形图和影像图,准确定位地理坐标,修测标绘更新公共地名体系,满足当前社会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需要。

  严格质量控制 确保数据科学准确、真实完整

  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事关普查成败,必须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安全普查原则,高质量高要求高标准推进。收集原始资料,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广泛收集历年地名命名文件、地名志、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图、地方志以及相关文史资料,查阅党政机关和相关专业部门普查资料与数据,对地名进行梳理核定,全面考证数据真实来源。坚持实地勘察,根据实际地区情况,采取召集当地群众座谈、走访知情人、现场踏勘等方式野外作业,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要科学定位地理实体、地名标志地理坐标,实地测量具体位置和地理属性,确保地名在地图定位精度表示到米,实地测量误差小于20 米。创新科技手段,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和相关学科人才优势,充分运用遥感、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空间定位、数据收集、信息汇总等工作,对地名普查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确保普查数据科学准确、真实完整。

  发掘、保护地名资源 弘扬湖湘文化

  地名本身就是文化,隐含多种历史、故事、传说,湖南历史悠久,有千年古县32 个,地名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彰显湖湘文化特色和魅力。充分挖掘资源,切实摸清全省地名文化遗产底数,编制历史地名目录,有计划地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推广,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传承湖湘地名文脉。强化保护开发,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制度,对面临消亡的古镇、古村落、少数民族语言和古越语地名加大保护力度,支持有条件地区申报“ 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为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搭建新型平台。发展地名文化,突出地名文化承载功能,在命名、更名中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不断提升新生地名文化内涵。积极发展地名文化产业,组织编写地名文化图书,建设地名文化专题网站,摄制地名文化专题影片,广泛传播优秀地名文化,浓厚地名文化建设社会氛围。

  加强地名管理 推进法治化、规范化

  地名是重要的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管好用好是各级政府一项重要社会管理职能,必须推进法治化、规范化管理。完善地名管理程序,严格地名命名、更名申报审批程序,完善申报流程、专家论证、社会听证和信息公开等制度,清理整顿不规范地名,制止违法违规命名行为。科学规划地名建设,实现与城市规划同步,与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紧密结合,对地名命名、更名实行整体布置和设计,培育区域特色地名文化。完善地名法规政策,加快出台新的湖南省地名管理条例,全面落实《湖南省邮政条例》,将城乡路、门牌的管理归口到民政系统。加强地名保密制度建设,科学定密地名信息,规范公开发布渠道,保障国家主权信息和军事战略安全。完善地名标志管护,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加大城镇新建街道、建筑物及农村地区标志设置,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地名标志,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建立定期巡检制度,及时修复和更换损毁地名标志,充分发挥导向服务作用。

  服务社会治理 发挥地名普查效用

  坚持“ 边普查、边应用”原则,加快普查成果开发,积极服务湖南省社会治理和公众需求。推进地名理论研究,定期组织地名文化保护、地名审字定音、地名译写、少数民族语言地名整理等专项活动,开展地名标准化、信息技术、地名文化等重大课题研究,形成各类专题报告,推动地名学科理论创新。推进地名信息服务,规范处理地名数据,建立地名信息维护更新制度,完善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运用先进网络技术,开发建设地名管理政务平台和地名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全省多部门多业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数字湖南和数字城市建设。推进地名产品开发,建立地名普查档案,编制出版地名图集、地名志等图书资料,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探索推广导航、电子地图、地名网站、地名触摸屏、微地图等形式服务,拓展地名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作者系湖南省民政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