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预报更精准 防汛有底气

04.09.2017  14:57
      今年入汛以来,湖南遭遇了罕见暴雨,多地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防山洪、防内涝,守水库、巡大堤……面对防汛减灾的一次次考验,科学精准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为各地及时转移群众赢得先机,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部门联防 打响开局“发令枪”
      位于湖南省资水干流的柘溪水库,每年汛期都会面临两难抉择:如果开闸泄洪,柘溪至桃江区间将遭遇洪峰叠加;若不泄洪,库区洪峰叠加,柘溪水库大坝的安全堪忧。
      今年6月,湖南全省平均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比1998年还多出54毫米,居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一位。尤其是6月22日至7月2日的强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洪峰叠加效应明显,资水桃江段超历史最高水位,柘溪至桃江区间长时间维持高水位,发生溃堤漫堤的可能性大,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降水在哪个时段最猛烈?怎样合理调配防御力量?上游来水会不会与下游降水叠加?湖南省气象局聚焦这些防汛决策最关心的问题,成立督察组,赴桃江超警堤垸开展督察排险工作,带着最新权威预报,现场24小时提供研判意见,扛起防汛指挥的决策服务重任。
      通过督察,气象等防汛相关部门基本摸清了河流行洪条件,同时掌握省、市、县大量数据资料,为服务水库调度打下了基础。7月1日,基于对柘溪至桃江沿线精确到小时的气象、水文预报,以及准确掌握的河流行洪条件、沿线防洪措施信息,柘溪水库负责人做出拦洪削峰的决定,为下游桃江站削减洪水流量约7800立方米/秒。如果没有这次拦洪削峰,下游桃江站就可能出现目前防洪措施难以承受的洪水,甚至导致水漫桃江县城。
      正如湖南省气象局局长常国刚所言:“防灾、抗灾、救灾,每一个环节所涉及的部门,都需给各自队伍打出行动‘发令枪’,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则是这些行动‘发令枪’响之前最关键的一环。”
      气象现代化成果 让防灾减灾更具科技内涵
      今年,湖南极端强降水天气频发,预报难度陡增。“预报准确率是气象部门的生命线。尤其是当前正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防御转变,气象预报便是灾前防御第一环。”常国刚说。
      因此,提高预报准确率一直是湖南省气象部门的核心攻关项目。在充分研究本地史上典型暴雨案例的基础上,湖南省气象部门自主研发了暴雨中尺度天气监测分析系统、高山站资料应用暴雨预报系统等。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产品释用等重点领域的攻关成果也在汛期“亮剑”,助预报员一臂之力。此外,省气象台专门开设了检验班,每天对落区预报的精准度、数值模式对预报系统的判断偏差等进行检验和总结。
      为进一步保证气象服务的实效,湖南省气象部门研发推广市县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该平台将监测数据、短时临近格点预报数据、基础地理信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信息叠加显示在一张图上。根据实况监测情况,当降水量达到设定的阈值后,系统会自动提醒业务人员开展预警服务,并能快速对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一键式精准发布。在全省统一规范的基础上,降水量的阈值均结合本地特点量身而定,让实况提醒真正切中每一个乡镇的防灾要害。
      "村村响”系统 一夜之间成网红
      “暴雨橙色预警!长沙县气象台预计,未来3小时降水量将达5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过去1小时降水量已达40毫米,接下来暴雨仍将持续。”今年汛期,多轮强降水袭击湖南,汛情紧急时刻,类似这样的应急广播会第一时间响起。听到大喇叭里的声音,乡镇干部和村民便开始巡查和转移。
      作为农业大省,湖南农业人口超4000万,省内山区、林区较多,手机通信存在盲区。加上农村留守耕种的村民大多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很难通过常规的电视、手机等方式接收气象信息,给防灾避险带来很大难题。“村村响”系统所建设的农村广播大喇叭有效解决了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的难题。气象部门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将信息发送至县广播电视播控机房,由广电部门将信息编组,传送发布至各乡镇,最后由乡镇工作人员发至各村终端,“村村响”成为湖南防汛救灾的一大“法宝”。
      7月2日晚,长沙县黄兴镇敢胜垸、画田垸大堤有垮塌危险,区域内的村民需要紧急撤离。黄兴镇近400个“村村响”大喇叭和191个终端在第一时间播出撤离警报。不少村民在撤离时还将“村村响”大喇叭正在播报的内容录下来,发在微信朋友圈中,提醒亲朋好友。一夜之间,大量指导黄兴镇村民撤离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中广泛流传,平时不显山露水的“村村响”系统在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今年主汛期,湖南把已建成的“村村响”系统接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年底前将完成在建的“村村响”系统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接,进一步强化面向基层,特别是面向农村地区、边远山区、城乡结合部预警信息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