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著名山水画家曾晓浒去世 留下一幅未完成画作
曾晓浒未能完成的遗作。 通讯员 摄
核心提示
2月9日深夜10时,微信朋友圈疯传着一条消息:湖南著名山水画家曾晓浒先生去世了。这让许多人都傻了眼,因为在大家看来,76岁的曾晓浒先生走得太突然了。据其家人介绍,他在离世前还在坚持创作。
这是一幅还未完成的画作:画面左下角用淡墨勾勒的山石、树木虽未上色,却已神韵十足,明暗疏密间,展现着作者深厚的笔下功夫。
这也是一幅无法完成的画作,因为它的创作者、著名山水画大家曾晓浒已于2月9日下午骤然离世,当时他还在创作这幅画。
笔耕不辍,离世前还在坚持创作
得知这个噩耗,是在2月9日深夜10时。当时微信朋友圈疯传这条消息,让许多人都傻了眼。在大家看来,76岁的曾晓浒先生走得太突然了。
经过多方打听,从曾晓浒的家人处,三湘都市报记者获悉了消息的真实性,而这幅未能完成的遗作照片也被曾晓浒的弟子转发到了微信群。
曾晓浒的大儿子曾进忙着料理父亲的后事,大儿媳肖勤接通了记者的电话,还未开口,只听到电话那端传来抽泣的声音,一时间,对话陷入沉默。最后,记者艰难地说明用意后,肖勤表示可以接受采访。
哽咽的声音从电话那头断断续续传来,肖勤说:“爸爸是一个笔耕不辍的人,没有哪天是耽搁了画画的。他老人家不喜欢应酬,除了陪伴家人,余下的时间都是一个人在画画。”肖勤极力控制着情绪,讲述了曾晓浒去世当天的经过,“爸爸是在自己的画室里去世的。每天上午曾进都会送爸爸去画室,下午再接回来。午睡时爸爸会把门反锁,醒来后就会把门打开。出事那天门一直反锁着,钥匙怎么也打不开,曾进破门而入后发现老人已经离世……”悲伤的情绪再度波动了肖勤,在电话中她痛哭起来。
传统文人,“任性”地坚守精神领地
画画,对于曾晓浒而言,究竟重要到什么地步,也许只有他自己最能体会。这位老人,最终在自己的画室里离开了人世,画架上还架着一幅未完成的画作。
湖南省画院院长刘云认为,曾老是一个接受传统文化比较完整的文人。不仅画画得好,书法写得好,篆刻刻得好,诗也写得很棒,是一个很全面的文人艺术家。
更难能可贵的是,曾晓浒一直坚守着文人本色,读书,画画,修身养性。刘云说:“即使有大房子,曾老也不愿意搬去住,依然住在学校靠岳麓山的一个小房子里,书太多屋里放不下,就堆放在进门的走廊边。这也是曾老的一种‘任性’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固执、任性地坚守着文人的一种情怀、一种性情和一种操守。”
真正让大家熟知曾晓浒的,还是他的山水画。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他曾得到关山月、黎雄才的指导,在传承发扬岭南画派风格的基础上,将细腻的情感注入创作中,在他笔下,那些与他生活息息相关的南方山水不仅形神兼备,还极具人情味,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曾晓浒的弟子、湖南省美协秘书长旷小津说:“景真、情真、笔墨真,是老师在艺术上主张的‘三真’。生活上,老师对徒弟们十分关照,学术上,要求则十分严谨。每幅作品老师都追求‘真景’、‘真情’,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令我们深受启发。”■记者 陈薇 吴岱霞
遗憾
没在湖南办个展 是湖南的损失
曾晓浒,是一位难得的、具有驾驭大画能力的优秀艺术家。1964年,26岁的曾晓浒主笔为首都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绘制了巨幅湘绣屏风《韶山》,随后又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大幅作品《南天独秀》。1983年,他完成长沙火车站中央大厅的巨幅山水画《醴兰沅芷·岳色湘声》。该画高9米、长18米,气势磅礴,赢得南来北往旅客的称赞。1986年曾晓浒再为人民大会堂作大幅国画《翠笼桃源》、《幽谷清奇》。
台湾著名作家琼瑶与丈夫平鑫涛曾为曾晓浒在台湾举办过一次画展,十分轰动。然而,曾晓浒却没有在湖南举办过个人展。刘云意味深长地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仅仅是曾晓浒个人的遗憾,也是湖南的遗憾。曾晓浒作为湖南美术界公认的典范,湖南对于他的宣传介绍远远不够,也没有真正把曾老的学术成就推到全国最前沿的平台,而这种欠缺,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