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16.03.2016  17:32

  

  湖南省国土面积在全国排名第十,三面环山,一面临湖(洞庭湖),山区、丘陵、湖区兼有,降雨地域分布不匀且相对集中,洪灾、旱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素来“无灾不成年”。从历史情况看,湖南每隔3-5年就容易出现一次大灾,自2008年特大冰灾发生之后,我省尚未出现大灾。专家推测,时间愈久,省内发生大灾的概率就愈大。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把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当作工作重中之重,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注重实效。去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累计安排省级资金2368万元,支持全省救灾视频指挥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了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项目,去年全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85%。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为48个自然灾害多发县配备了救灾车辆,还投入3000万元支持中央救灾物资长沙储备库和18个市州、县市区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的建设;加大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力度,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1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22个。去年,全省水利建设投入超过200亿元,开展了洞庭湖治理、涔天河水库扩建、水库除险加固、堤防新修加固、河道疏浚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推进110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目前,国家投资的1378个项目已完成1240个。省国土资源厅成功争取国家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每年投入资金10亿元;省林业厅投资近1亿元用于森林火灾防治。由此,全省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形成、监测预警、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与近5年同期受灾平均值比较,去年全省汛期因灾倒塌房屋、死亡(失踪)人员、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81%、66%、46%、44%、28%,特别是各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覆盖区域实现了人员零伤亡。省减灾委2016年第一次全会研判认为,成绩的取得,虽然与“天公作美”分不开,但更多的是全省上下努力做好日常防灾减灾工作的结果。(省减灾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