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季度养殖业经济形势

18.10.2014  00:04

进入三季度,全省畜禽产业基本摆脱上半年价格快速下滑和持续低迷、H7N9流感疫情等深度影响,生产及价格呈恢复性增长,预计1-9月全省出栏(笼)生猪6205.62万头、牛157.46万头、羊565.1万只、家禽44394.26万羽,同比去年分别增长3.5%、5.6%、3.4%、2.7%。渔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710万亩,水产品产量186.88万吨,同比增6.5%,且价格稳中有升。

一、上半年养殖业运行情况

(一)生猪产业

1、生产呈逐步回暖迹象。 上半年生猪价格遭遇有史以来的最大“寒流”,虽然全省出栏(笼)生猪同比增长3.5%,但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倍受打击。随着8月市场行情回暖、养殖效益扭亏为盈,生产全面下滑态势受到遏制,养殖积极性有所恢复,养殖户、生猪存出栏数量均小幅上升,市场对生猪产能的调整力度逐步趋向平缓。据全省300个生猪定点监测村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养猪户数38749户,环比增加92户,增幅0.23%,同比减少7.82%;存栏生猪631214头,环比增2843头,增幅0.45%,同比减少4.31%;出栏生猪110771头,环比增821头,增幅0.75%,同比减少3.78%;能繁母猪存栏67790头,环比减少352头,减幅0.52%,同比减少9.65%。到三季度末(预计)全省存栏生猪5113.25万头,同比增长2%;其中能繁母猪526.3万头,同比增长1.7%。

2、养殖效益回归保本。 今年初,受市场产能偏高、消费下降、养户集中出栏等因素影响,全省生猪价格出现快速下滑,创近15年来最快跌速,一季度生猪价格下跌总幅度达41.32%,上半年生猪养殖亏损严重,最高亏损达400-500元/头。进入7月后,生猪市场走势出现逆转,生猪价格持续稳步上扬,8月份短暂越过盈亏平衡点。虽然猪价有所恢复,但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压缩了生猪养殖利润,9月份生猪价格围绕盈亏线起伏波动频繁,据对全省22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第39周全省生猪价格继续小幅下滑,局部地区下滑速度加快,猪粮比价为5.48:1,养户出栏生猪略有盈余。

(二)家禽业

受H7N9流感影响,一季度末,全省肉鸡出栏均价从1月份的10.6元/kg跌至5.8元/kg,下跌总幅度45.28%,3月份后,全省家禽市场消费快速提振,到5月份,省内大中城市主要家禽批发价格基本恢复到之前水平。之后,特别是到三季度初,随着H7N9流感事件的平息,市民消费恐慌全面消褪,市场需求旺盛,整个产业链价格全线上扬;加上在H7N9流感期间,省政府出台政策加大对家禽养殖尤其是种禽生产企业的扶持和保护,最大限度保护了家禽生产的后续产能,因此家禽养殖企业强势复苏,行业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喜人局面,娄底市等部分地区的禽肉、禽蛋价格创历史以来最高水平,整个行业出现暴利。到三季度末(预计)全省存笼家禽36699.53万只,同比增长3.1%。

(三)草食牧业

近年牛肉、羊肉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且涨势明显。据衡阳市价格监测显示,9月底该市牛肉价格高达90元/kg,羊肉80元/kg,同比有较大幅度上涨。在草食动物市场价格持续高位刺激下,以及国家启动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扶持新政策杠杆作用拉动下,草食动物发展势头良好,生产方式加速转变,由过去的散养放牧为主逐步向专业规模养殖转变,专业户、规模养殖场比例增长迅速,特别是湘西、怀化、娄底等草食动物主产区,一些草食动物示范建设县、重点发展县,今年新增了一大批肉牛规模养殖场,牛羊规模养殖比率大大提升,当前,全省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50%、65%以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45%和70%以上。到三季度末(预计)全省牛存栏562.17万头,同比增2.8%;羊存栏651.72万只,同比增3.6%。

(四)水产业

前三季,全省水产品产量及市场价格均稳中有升。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现代渔业建设的意见》,启动养殖池塘改造工程、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园建设两大项目。各地突出特色产业,全省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461.5万亩,占全省养殖面积的 65%。发展休闲渔场1500多家,其中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0家、150家,产值过50亿元。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到年底全省可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0家,新增50家,健康养殖示范面积可突破200万亩。完善渔业经营体制,全省渔业规模养殖企业3.5万户,有各类渔业合作经济组织1100多个,规模加工企业105家。

二、今年来所开展的主要工作

1、着力加强畜禽鱼生产宏观指导。 大力发展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养殖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农牧结合、适度规模、资源循环利用、清洁健康的现代养殖模式,湘西州发挥草山资源丰富优势,发展各类家庭牧场2871个,衡阳市家庭农场达3954个。加强畜禽生产信息采集,定期组织专家分析预测,及时发布信息,科学指导生产。建立活禽经营凭证入场、宰销分离、定期休市消毒制度,开展“科学应对、健康消费”等宣传活动,提振消费信心,拓展消费市场。推进养殖业提质升级,今年向农业部申报19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60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各地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改造力度,郴州市继续将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纳入市政府“民生100工程”;岳阳正大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已基本落实项目平台公司组建、项目实施主体和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布局规划,市政府明确连续5年每年支持项目平台公司1500万元。加强地方品种保护工作,争取农业部增补沙子岭猪、大围子猪、溆浦鹅3个品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怀化市启动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三园区十二基地”建设。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全省现代渔业建设的意见》,明确了14项发展重点和推进措施,为我省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撑。

2、着力增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加强基层动防体系建设,省局带头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一个乡镇动物防疫站,扎实推进“最美乡村动物防疫员”评选、“兽医工作规范管理年”、“首届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果断处置疫情。4月中旬抽调力量组成7个督查组,对14个市州28个县市开展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督查,并下发了督查通报。针对H7N9亚型流感防控工作,加强病原学监测,从去年12月底至3月底,全省所有市州、县市区共1327个场点开展H7N9亚型流感监测,检测血清学样品53310份、病原学样品19169份。全省发现疑似H7N9阳性样品10份,其中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H7N9阳性样品8份。各地实行活禽批发市场流通情况周报告制,严格执行跨省调运食用活禽临时控制措施,并在主要交通路口设立多个临时检疫消毒哨卡,坚持24小时值守,加强对入境活禽的监管,阻断病原传播。针对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开展疫源追踪和排查监测,对疫点内所有存栏羊进行强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至4月2日全省共扑杀羊4832只。9月中旬,全省秋冬季动物集中防疫工作全面铺开。

3、着力提升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健全联合整治机制,与食安委、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将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纳入了各级财政预算。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厉打击运输贩卖、加工销售病死动物及产品的违法行为。7月中旬举办全省标准化知识培训班,各地强化对兽药、饲料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管。继续开展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新增11个示范县(市区)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大,标准化养殖水平明显提升。益阳市成立渔业协会,制订完善水产健康养殖操作规程和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标准。全省加大例行监测,对出栏生猪全面实行“瘦肉精”同步抽检,对所有“瘦肉精”案件实行挂牌督办。4月中旬组织对涟源、邵东、祁阳,9月中旬对汉寿、慈利、溆浦等养殖大县开展牛羊“瘦肉精”拉网排查,没有发现问题。据农业部监测结果,前三季我省畜产品、生鲜乳、饲料的市场抽检合格率100%,水产品合格率为99.3%,兽药合格率为94.3%,均居全国前列。

4、着力优化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 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村民自治”的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养护新模式。全面实施洞庭湖、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湘江流域春季禁渔,省局结合农业厅“农情万里”志愿者活动,开展“护渔湘江、关爱环境”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每周巡查湘江水域禁渔情况,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同时,大力推进增殖放流活动,3月31日在橘子洲放流“四大家鱼”春片鱼种190万尾,4月16日在常宁大渔湾放流“四大家鱼”亲本1000组,全省人工增殖放流各类鱼苗鱼种4亿余尾。浏阳、新晃等地将打击非法捕捞纳入村民自治公约,发动群众放流、村民巡逻,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地一项社会性工作。开展洞庭湖区非法矮围拆除和整治,着力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水域环境。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多次成功救护受伤和搁浅江豚,江豚迁地保护前期工作有序进行;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措施不断完善,保护区内涉水涉渔工程建设的渔业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补偿工作逐步形成社会共识。3月14日向农业部争取通过了黔张常铁路项目第三次环评,4月25日项目获农业部批准同意。岳阳市洞庭湖博览园江豚博览馆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加大渔业安全生产管理,8月中旬组织开展全省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全省没有发生大的渔业安全生产事故。

5、着力推进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 按照《湖南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任务分工,全省迅速行动,抓紧部署,年初即完成对湘江干流两岸规定区域内规模养殖情况的摸底调查,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湘江干流两岸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各地抓紧落实规定区域内规模养殖场退出或搬迁工作,常德、株洲、岳阳、长沙等地专门出台畜禽粪污治理政策,大多市州、县市区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实行养殖粪污治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与养殖项目扶持相挂钩。截至9月30日,湘江干流区域共退养规模养殖企业(户)362个,其中养殖规模50-299头的259户、300-499头以上的22户、500头以上的81户,拆除栏舍总面积18.45万平米,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退出场户数占今年退出任务的26.8%。衡东县、衡山县、祁东县率先完成了 “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部退养任务。加大先进适用养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扎实推进浏阳等7个农业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试点县建设工作,积极探索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长沙市、湘潭市推广种养平衡、生物垫料、发酵塔、复合固氮生化污水处理等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常德市筛选5种先进的治污模式向全市推广,并选择10个规模场作为污染治理示范点,明确3478个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任务。

当前,我省养殖业发展仍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抗风险能力仍然脆弱。今年的“猪周期”、H7N9流感,再次表明养殖业是弱质产业,经不起市场折腾和疫病侵袭。二是养殖污染仍然困扰产业发展。散养户多,且畜禽粪污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匮乏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养殖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三是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任务仍然艰巨。近年来,动物病原突变加快、动物运输流动频繁、疫病传播速度加快、养殖生产点多面广、质量安全监管环节增多等因素,导致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的压力不断增大。四是资源养护工作仍然繁重。特别是洞庭湖矮围养鱼、库区网箱整治、天然水域非法捕捞等问题,涉及的部门多,不少是久治不愈,给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带来了困难。五是产品加工仍然处于粗放型。目前,全省肉类加工的比重还不到15%,深加工产品产值与初级产品产值之比仅为1︰5。且现有的产品加工企业大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比例低、产品附加值低,尤其缺乏像雨润、唐人神等涵盖良种、养殖、饲料、加工、流通一体化重点龙头企业,导致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三、下段养殖生产形势预判

根据前三季度养殖生产状况和当前产业发展环境,预计四季度养殖业形势:一是养殖业生产稳定性持续增强。一方面,生猪价格连年频繁波动促使一些散、小、差的养殖户退出传统养殖业,为标准化规模养殖腾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各地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的积极性提高,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养殖业,各地新增规模养殖场较多,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如“温氏”在湘阴、安仁、江永县等建设投产了4个年出栏均为20万头的超大型养殖基地,江西“正邦”在临武的20万头基地建成,岳阳“正大”百万头生猪产业项目进展顺利。二是生猪价格将继续呈恢复性增长。全省生猪存栏结构中,能繁母猪、小猪比例下降较快,能繁母猪比例已接近正常水平,生猪供求关系逐步平衡并保持稳定,加之年末进入猪肉传统消费旺季,生猪价格将呈恢复性增长。预计10月份后生猪价格或将窄幅震荡上扬,并一直持续到年底后惯性冲高,但难以出现暴涨行情,价格高点或将出现在明年。三是家禽生产趋稳趋利向好。当前市场行情形势乐观,养殖积极性高涨,预计全年家禽出笼量有望超过2012年产量,且肉禽市场价格年内将保持较高水平。今年国家卫计部门已为H7N9禽流感正名,社会对H7N9流感的认识得到转变,有利于往后的家禽生产。四是草食动物养殖前景广阔,增长势头强劲。牛羊等草食动物受饲料涨价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牛羊肉价格一直看好,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效益显著。加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的支持力度,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将步入较快的发展时期。五是名优水产养殖更具特色化、集约化。放养水面的精养面增加,粗养面减少;养殖品种的常规养殖减少,特色养殖增加,河蟹、龟鳖、名贵鱼的养殖发展较快;休闲渔业规模进一步提升。

四、下阶段养殖业工作重点

市场经济下,畜牧水产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行业的宏观指导调控,下力解决养殖户“怎么养”“养了怎么办”问题,始终突出三大重点:一是从宏观上把脉产业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引导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有序、有力、有效规范行业管理;三是大力扶持发展养殖业新型经营主体,为农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有利的配套政策、良好的养殖技术服务。

1、优化区域布局,做强优势产业。 坚持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养殖业的要求,合理调整区域布局,进一步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尽可能使人口密集区和水源保护区逐步减少或退出养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重点要大力落实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对湘江干流沿线养殖场户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并引导养殖业搬迁或转产,积极做好服务工作。要抓紧落实两个“百千万工程”(即“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和“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围绕养殖优势产业,扶持建设一批优质畜禽水产品出口基地和外向型龙头企业,重点打造20个标志性的养殖龙头企业、20个标志性的养殖生产大县、20个标志性的经合组织,提高畜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生猪产业要稳量提质。重点是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优势产区,稳定规模养殖大户,稳定能繁母猪基础种群,支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优化品质结构,提升外销能力。渔业产业要筑牢基础。以全省集中连片养殖池塘为重点,实施标准化改造,配套完善水、电、路和养殖废水生态净化处理设施与达标排放等公共服务设施,年内改造水面40万亩以上,努力拓展养殖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培养知名品牌,发展休闲渔业。草食牧业要因地制宜。巩固草食牧业示范县创建成果,重点发展繁殖大户、育肥大户,逐步形成能繁母牛养殖优势区,重点打造优质牛源基地。家禽产业要防范风险。重点是加大对规模养禽场的标准化改造力度,提升健康养殖水平,稳定家禽养殖生产主体。支持家禽养殖企业、活禽交易市场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消除疫源隐患。稳步推行家禽定点屠宰制度。支持和鼓励活禽宰销分离,引导健康消费,稳定家禽市场。

2、发展适度规模,推进健康养殖。 在养殖规模上,充分考虑当地的粪污处理能力和疫病防控需要,鼓励和支持分散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建设适度的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在发展模式上,既支持新建标准化规模场,又着力实行标准化改造。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重点发展“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和集中连片、减排环保、优质高效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化改造,重点是对已经建起来的粗放型畜禽养殖场、渔场进行改造,尽快改进和完善动物防疫和环保基础设施条件。在养殖生产上,落实好设施改造、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规范养殖行为,严防假劣生产资料流入养殖环节,严防违规添加抗生素和违禁物品,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在污染治理上,积极推广农牧结合、沼气配套、有机肥加工配套、测水养鱼等高效生态生产模式,突出抓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实现种养区域平衡一体化。下大力推进湘江干流区域规模养殖推出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省政府交办的“今年要完成年出栏300头以上的养殖户退出”任务。

3、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 在饲料加工方面,支持饲料企业发展和稳定饲料原料基地,研制开发安全高效、无残留、无污染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推进大中型饲料企业跨区域、跨行业战略重组,提高饲料加工规模和档次。在精深加工方面,要通过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重点支持现代化屠宰、肉类加工、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升加工档次,延伸产业链条,使畜禽水产品加工能力有大的提高。在产品流通方面,适应现代物流方式的新变化和产品主销区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新要求,加强产销联建,推进产销对接,积极发展定点销售、连锁经营、上门配送、电子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巩固和扩大外销市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需求。

4、加快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素质。 在良种繁育方面,在优势产区、规模养殖程度较高的地区,着力建设一批档次高、质量好的原良种场,稳步推进畜禽水产良种补贴,提高良种化水平和供种能力。在疫病防控方面,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完善防疫基础设施,强化规模养殖户的自我防疫意识和防疫责任,在大型规模养殖场、兽药生产与经营企业、生猪定点屠宰场、活畜禽交易市场、兽医诊疗机构、兽医行业协会逐步配备具备相应资质的执业兽医。加强疫情监控和应急处置,积极稳步推进疫病净源计划,从种畜禽场和新建规模养殖场开始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安全标准,对不符合防疫条件的养殖场及染疫生猪坚决淘汰,逐步实现无疫化养殖。在技术推广方面,强化公益性技术推广职能,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广程序化防疫、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污染综合治理等适应规模养殖的组装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