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求实创新释放农机化发展活力

08.01.2015  08:29

三年前记者到访湖南,曾为农机系统捏把汗:购机补贴违法案件频发,成批干部被查,而湖南作为全国最大的水稻主产省,机械化水平却不高,其中水稻机插率仅4.77%。近日记者再访湖南,摆在面前的是这样一份数据:每年实施购机补贴10多亿元,没有一个干部涉及套补等违法案件,三年有57名市县局长得到提拔重用。农机总动力每年增加300万千瓦,8种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每年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每年提高2.5个百分点,水稻机插率每年提高5个多百分点,由2011年的4.77%跃升至今年的21%。每年研制出20多种新型农机具,农机制造业产值年均增加35亿元,农机出口增速跃居全省机电类第一位。

靠什么取得这样的发展业绩?受访者的共同答复是:湖南省农机局局党组带领全省农机干部在“求实创新”上做足了功夫。

背水一战推改革:制度反腐,科学倡廉

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强农惠农效果十分明显的政策,但在执行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前些年湖南曾有不少市县农机局领导涉案被查,影响很坏。对此,2012年初,湖南省开始实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新办法。新办法的鲜明特点就是权力下放,责任明晰,监管强化;解决了补什么产品、补多少金额,到哪里结算、凭什么结算、和谁结算等问题,有效堵塞了补贴操作漏洞。当时刚刚就任省农机局局长的王罗方在班子会上说:“我们是背水一战,必须务求全胜。如果改不到位,或者出现倒退,我们这个班子就只能集体辞职。

为了确保改革到位,湖南省农机局下狠劲抓了五招:一抓制度配套。改革伊始,《湖南省政府关于落实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意见》、《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农机购置补贴监督管理办法》、《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监督管理办法》等五个文件就一并推出,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二抓网络设计。湖南的改革是新制度推行与网络设计同时进行,补贴资金使用动态、申请补贴人信息、具体购买什么机具、经销商出具的发票、户主照片及其身份证和一卡通,全部登录在网络格式中。三是严查案件。局党组反复强调:对违法套补案件,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心慈手软,决不搞下不为例。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尤其是把乡镇农机站建设好,让他们有能力把具体的补贴操作和核查监管抓到位。五是配套工作经费。湖南省纪委评价这场改革时用了八个字:“制度反腐,科学倡廉。

谈到这场推行三年的改革,全省上下体会多多。省有关领导说:“成功在于制度设计得好。”操作员说:“网络科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销商说:“上面督得严是最重要的。”纪委的同志说:“县级结算拉近了用钱与管钱的责任距离。”市县农机部门说:“省局领导班子真是有狠劲。”作为这场变革的直接指挥者,王罗方深有体会:“关键是省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关键是要有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省农机局副局长杨国成和办公室主任李柏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解决工作经费问题。当时没有工作经费,乡镇农机员一个月几百块钱工资,要做登记、验证、公示、核查一系列事情,连摩托车也骑不起。解决工作经费问题,不只是个钱的问题,而是新制度能否执行下去的问题。当年省局协调省财政拨出2000万元,带动市县一道解决了工作经费难题,确保了新制度的运行。二是乡镇农机站建设问题。改革启动后,省农机局才发现,一些具体工作都需要落在乡镇农机站身上,但多数乡镇农机站已经不复存在。怎么办?省局干部沉下去,一个一个找县长书记商量,很快就让农机补贴在乡镇落了地。李柏槐说:“局领导灵活务实地解决了很多这样具体而关键的问题,让我感叹。这场改革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也为我们夯实了作风基础。

三招硬功求发展:快速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省农机局生产管理处处长刘毅的办公室里,堆满了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申报材料,让进去的人有一种压迫感。刘毅笑哈哈地说,这段时间是他们的“双抢季节”,得抓紧审核,抓紧下达扶持资金。今年8月湖南省下发了《关于支持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今年在全省扶持建设500家“小(型)、精(良)、坚(固)”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代农机合作社。文件下发后,各地报名踊跃,目前到了审核阶段。刘毅告诉我们,省政府支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是基于湖南作为水稻种植大省的省情做出的决定。

王罗方告诉记者,作为全国最大的水稻主产省,着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他作为省农机局局长首要的工作责任。他扳着指头和记者讲水稻全程机械化,包括机耕、机插、机收、机械植保、机械转运、机械烘干六个环节。目前湖南省的水稻机耕率超过90%、机收率超过60%,但机械插秧、机械植保、机械烘干三个薄弱环节亟待突破。面对现实,省局提出了加速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三项措施:主攻为机育秧、力推大户购机、层层办点示范。连续三年抓下来,目前已大见成效。

什么是“为机育秧”?浏阳市农机局局长邵安告诉记者,“为机育秧”是王罗方局长创新提出的工作理念,是针对以往都是为人手操作育秧的传统做法,也是针对机插秧过程出现的秧苗与机械不配套问题提出的,讲的就是要培育出适合插秧机操作的毯状秧苗。为此,湖南省农机局专门出台了机械化育秧技术规范和机插秧软硬盘标准,对秧盘的长度、厚度、材质、漏孔及操作流程作出了详细技术规定。王罗方认为,机械化一定要标准化,只有标准化了,才能顺利实施机械化。“我们要求每个秧盘都要打上企业的名字和联系电话,企业要承诺5年后按每个1.3元价格回收秧盘,这样不但确保了秧盘质量,而且直接降低了农民的投入成本,还有效解决了一次性秧盘污染环境的问题。”省农机局副局长文海波说,“主攻为机育秧”一招出,全盘活,2014年全省水稻机插率已达21%。

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和省里一系列扶持措施,倾斜性培育和扶持为水稻生产提供全程服务的现代农机合作社,是湖南“力推大户购机”的最好注脚。前两年,省农机局明确规定对产粮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申请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优先安排,今年省里专项对规模经营水稻的农机合作社实行扶持,除了享受30%购机补贴,财政再给30%的资金扶持。沅江根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夏根固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个好政策,让我们做农机推广的领头羊,大家就会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势不可挡”。

湖南是我国油菜第一大省,高峰时达到2800多万亩。但由于油菜种植费工费力,前些年种植面积持续萎缩。省农机局总工程师汤绍武告诉记者:“理顺了购机补贴,实现水稻机插秧突破后,我们又将目光转向了经济作物机械化。过去湖南油菜都是人工移栽,长得又粗又高,能发6-7盘枝,成熟期很难一致,机械化收获也就一直没有解决。

试点油菜高密度直播,是王罗方局长青海出差时得到的启发。“祁连山下的油菜花海,特别好看。走近了,发现油菜是撒播的,茎秆小,发枝少,长成矮矮密密的一大片,非常适合机械收获。当时我就想,湖南可以照此一试。”2012年秋,湖南省农机局从行政经费中挤出50万元,在全省设立5个点,运用浅耕精量直播一体机进行油菜机械化免耕(浅耕)高密度直播试验,结果出人意料的好,不仅全面丰收,而且相对移栽油菜个头变矮,茎秆变小,发枝变少,成熟时间由移栽油菜的20天缩短为5天左右,过去影响油菜机收的问题几乎全部解决了。王罗方掩饰不住兴奋:“可以说这是湖南油菜史上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试验,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机收瓶颈。”汤绍武告诉记者,测产证明,机械直播油菜的产量并不比人工移栽的低,生产成本却大大降低了,现在油菜机械直播成了风气。试验成功后,省农机局的试验示范片由5个增加到20个,今年再增加到35个,机械化直播面积则从2012年的50亩试验田猛增至2013年的110万亩,再飚升到今年的240万亩,湖南油菜生产机械化已从 探索走向规模化推广。

五大战略促产业:农机制造业走上快车道

在湖南采访,你会听到很多关于农机部门规范引导扶持农机产业的事。在王罗方看来,农机管理局的职能应当是“用农机,管农机,造农机”,农机产业则是“涵盖农机作业、农机制造、农机流通和农机维修的业态总体”。按照这样的思路,湖南省农机局联合省经信委制定了《千亿元农机产业规划》,其中包括农机制造业“一园五区”布局等内容,最抢眼的是提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五大战略”。

省农机局副局长黄育忠告诉记者,所谓“五大战略”其实是推动农机产业发展的五条措施,包括引入高端企业、嫁接适用科技、整合上市融资、开拓国外市场、收编机电友军,这几年我们是五箭齐发,全面实施,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沟通,积极争取支持,主动对接项目,使湖南省的农机制造产业走上了快车道。

整合拖拉机产业是湖南省农机局的大手笔。多年来,湖南省拖拉机厂家不少,但都是小而散,市场竞争力不强。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湖南省农机局联合省发改委、经信委,推动长沙佳宁、湖南至诚、衡阳衡拖、常德安福等16家拖拉机企业与3家科研院校,共同筹组湖南拖拉机产业战略联盟。10家拖拉机企业通过股份制合作,自愿组建湖南湘拖集团,仅8月一个月就签订了1.3万台的销售合同,相当于整合前5到6家小型拖拉机企业一年的销售总量。在整合已有农机企业的同时,湖南省农机局积极引导省内外高端制造企业进入农机领域,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一重工、远大集团均已单独设立农机制造单元,国机集团、博联航空、东风井关等相继进入湖南。省农机局还组织农机企业远赴东盟、非洲、中亚多国展销,迅速打开了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马达加斯加及非洲、中亚多国市场,最近,与越南、泰国两国签订农机供应合同250万美元,俄罗斯“伏尔加—潇湘农机产业园”已正式列为中俄两国合作项目。据了解,农机出口增速已成为湖南省机电类出口增速最快的行业。

王罗方有一个理念:以事为媒,与人共事。他认为,农机部门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很多社会要求做而且能够做出成绩的工作。“我们一再给干部灌输这样一个观点,一定要善于以事为媒,与人共事,把农机事业拿出来与多个部门联合推进,做成多个部门都愿意分享的成果。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秘诀。

扬鞭催马勤奋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列入重点

湖南省山区面积占64.6%,丘陵占28.7%,平湖区占6.7%。对于这样一个以丘陵山区为主的省份如何搞机械化,湖南省已经找到了出路。

王罗方告诉记者,湖南农机工作分成两大片,在洞庭湖区,主要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和机械化对农业的全覆盖。水稻全程机械化重点推进三个环节的工作,一个是要继续加快推动机插秧工作,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实现湖区机插秧达到70%以上。第二要解决机械化烘干,全省目前烘干机3000多台,争取用2年时间再一番,达到6000台,基本解决水稻的收割后损失问题。第三,要实现植保机械化。此外,还要加快经济作物设施化和设施农业的机械化。

今年湖南省农机局组成课题组,专门研究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四合一”的工作路径:一是优化农业机械与调整农业布局并举。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因势利导改造农业生产现场,尽量使其具备实施机械化作业的条件;另一方面要潜心研究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有的放矢地改进农业机械的性能,有效将农业劳动过程转化为机械运行的过程。二是修建道路与轻简机械并重。尽量把机耕道拉通到山头田垄,让农机真正能够“上山下乡”。三是田间生产机械化和集中处理机械化并行,在农作物种植达到一定规模且农机作业条件较好的地方,参照洞庭湖区模式,努力实现大田作物耕、种、收、植保、转运等环节的机械化,积极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对于不能或无法集中连片种植的农作物,或虽集中连片但并不具备现场机械化作业条件的特色农业,可在交通便利处建设农机作业服务中心,集中实施脱粒、清选、运输、烘干等环节机械化作业,实现农产品集中处理机械化。四是优质农业设施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并行。紧扣丘陵山区优质稻米、生态果蔬、特色养殖、珍稀药材、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板块,突破竹制支架等简易设施限制,合理布局发展钢架大棚、连栋温室、植物工厂等新型高效设施类型,促进优质农业设施化。与此同时,引进和推广适宜大棚和温室作业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价格便宜、操作方便的微型耕作、植保及收获机械,配套使用开沟、起垄、覆膜、育苗及移栽等设备,同步发展节水灌溉、人工补光、二氧化碳增施、臭氧消毒杀菌及自动控制等高科技技术,由传统耕作发展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努力提高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实现优质农业设施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并驾齐驱。

现代农业路途尚远,农机事业方兴未艾。王罗方局长说:“只要每位干部保有激情,想得出好主意,做得成好事情,树得起好形象,我们肯定能够从成功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