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明确“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路线图
12月27日,我省召开全省卫生与健康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下文简称《规划》)。卫生与健康关乎千家万户,未来几年,影响我们健康的举措都有啥?带着大家关注的话题,记者在发布会和《规划》上寻找答案。
1 2020年湖南人均预期寿命有望达到77岁左右
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活到古稀之年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事。2015年,湖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9岁。根据《规划》的发展目标,2020年湖南人均预期寿命有望达到77岁左右。
“2015年,我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3.92‰、6.14‰和14.21/10万。”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省医改办主任詹鸣介绍,这三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健康水平总体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未来5年,我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方式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将慢性病防治重点从“疾病治疗”转移到“危险因素控制”,从医院下沉到基层。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率将达到50%以上,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65%。将建立脑卒中省、市州防控基地,力争脑卒中死亡率下降5%。
2 资源下沉,打造居民15至30分钟就医圈
有数据显示,我省三级公立医院实际平均开放床位数全国第二,二级公立医院实际平均开放床位数全国第一,三级公立医院的住院手术死亡率全国最低。
但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加剧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就医格局。
根据《规划》要求,我省将严控公立医院规模不合理扩张,大力支持社会办医。据悉,到2020年,全省床位总数将达44.2万张,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6.24张。“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5张左右,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詹鸣表示,将落实非营利性社会办医院和公立医院规定的同等待遇。
同时,通过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推动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责任制,逐步实现医生签约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医联体”、合作托管、重组等多种方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
《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85%的县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詹鸣表示,将重点抓好县域三级医院创建工作,提升中心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农村基层的区域医疗中心;村村建好标准化卫生室,每个社区有标准化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好城市居民15分钟就医圈和农村居民30分钟就医圈。
3 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模式
继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后,今年10月1日,我省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同步实施药品零差率,比国家在2017年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时间表提前了一年。
詹鸣说,这不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终点。公立医院改革下一步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把政府对公立医院管理的重点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规划、管评价上来,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由“以药补医”转变为“以医强医”,医务人员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薪酬分配由“朦胧薪酬”转变成“阳光薪酬”。
未来5年,我省还将加速建立规范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例如,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引导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首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到2020年,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格局。
4 医体结合,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体育运动有助于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舜介绍,健康需要共建共享,要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让全民动起来。
我省将广泛普及健康知识,让健康知识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进社区,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同时,建立“医体结合”健康服务模式,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和专业体育指导人员分工协作,引导群众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据悉,到2020年,将力争实现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下降10%。群众《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达到92%以上,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2600万,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