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治贫: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07.01.2017  02:02

湖南省70%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分布在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省51个重点贫困县基本上都是绿水青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在全省8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有近2000个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目前,全省3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覆盖52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域考核98个县市区总数的53.06%。

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把生态优势变成可持续发展优势,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成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通过旅游业带动7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5%。其中,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通过旅游发展带动4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全省旅游脱贫人口的60%。从2015年以来,湖南旅游发展将全域旅游基地与旅游扶贫示范县创建结合起来,湖南省首批13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业发展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为深入推进贫困地区旅游发展,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湖南省扶贫办研究制定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的意见》,组织编制了《湖南省旅游产业扶贫规划(2016-2020年)》。

把村子做成企业、把村民变成股民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动群众,激发旅游扶贫内生动力,使贫困地区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主体和利益享受的主体。通过聚焦增收脱贫目标,按照“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思路,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资产资金资本,实施旅游重点项目带动扶贫,着力构建“党支部+旅游公司+互联网+农户”的旅游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把村子做成企业、把村民变成股民。

如永州市江永县勾蓝瑶寨2015年成功创建3A级景区,接待游客5万多人,村集体增收34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1350元,全村120户贫困户412人整体脱贫。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在改造提升传统“农家乐”的基础上,突出旅游住宿这一乡村度假关键要素,以创建主题特色精品住宿示范点为突破口,运用跨界的力量创新发展精品民宿等旅游住宿新业态,以此撬动乡村旅游体验升级,引导游客从“跑得多”向“住得下”转变,在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中精准帮扶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乡村旅游扶贫的另一典型体现在旅游扶贫重点县沅陵县,通过整合5100万元启动资金,推动借母溪景区通过创建4A建设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并在2016年3月举办了湖南省春季乡村旅游节。从2016年1至10月情况看,借母溪景区软硬件条件明显改善,接待游客24.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32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6.1%、39.8%,带动贫困人口3218人,人均增收2020元,借母溪核心景区390户贫困户人均增收2560元。沅陵县计划2017年完成借母溪景区4A创建后,可以辐射周边5个乡镇39个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306户1.2万人口脱贫。

“移动互联网+旅游”跨界融合发展

湖南乡村旅游的发展重点要谋划搭建旅游扶贫投融资平台、旅游创客促进平台、乡村旅游营销推广平台和旅游精准扶贫统计监测平台,扎实抓好编制国家旅游精准扶贫创新区规划、总结旅游精准扶贫典型案例、编著旅游精准扶贫统计监测报告、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培训计划和开展“百企百村”旅游扶贫结对帮扶活动等重点工作。

依托长沙大学城,联合长沙高新区,推动“移动互联网+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探索创办具有市场活力的移动互联网旅游创客空间和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依托长沙开慧旅游小镇和浔龙河旅游小镇建设旅游创客孵化基地,为贫困地区培养和输送旅游创客和乡村旅游人才。

发动区县,以线路统筹带动整村脱贫。以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依托武陵源、崀山和老司城三大世界遗产资源,以推进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创建国家旅游精准扶贫创新区为抓手,与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和省交通厅等部门强力推动武陵山、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13条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建设,把旅游精准扶贫精准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以13条旅游精品线路带动沿线531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整村脱贫,力争辐射带动全省1000个贫困村脱贫。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湖南省扶贫办等部门从全省8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筛选近2000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占比接近于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四分之一。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湖南要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全面创建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国家旅游精准扶贫创新区,为推进湖南省脱贫攻坚和补齐县域经济“短板”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