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个性,在校园里自由生长

17.05.2016  17:38

4月3日,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举行,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麓山国际”)小学部年仅八岁的学子西蒙子参与了最佳新演员奖提名的角逐。不久前,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举办的“寻访2015年度‘最美中学生’‘最美中职生’活动”揭晓,麓山国际的刘耀阳榜上有名。这几年,在麓山国际,获得各项大奖的学生为数不少。这得益于学校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育就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唯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成就他们更好的未来。”校长邓智刚说,他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创意课程提供多样选择

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最有效的实践方式。邓智刚说,在麓山国际,基本上实现了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老师就教什么。

最近,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与“AlphaGo”的“人机大战”让围棋培训火了一把。在麓山国际,别说是围棋,就连小众化国际象棋,感兴趣的学生都能通过专门的课程免费学习。而这还只是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众多校本课程之一。

该校教科室副主任胡云介绍,近年来,麓山国际初步构建并实施了包括学科型课程、拓展丰富型课程、活动实践型课程在内的三元课程体系,开设了涵盖各个学科门类的50余门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

由历史教师袁浩开设的《古迹中的长沙》,是同学们争相选修的热门课程之一。每周二下午的第七、八节课,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他的带领下徜徉于四羊方尊、马王堆汉墓、铜官窑、爱晚亭等富有湖湘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古迹之中,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古朴与厚重。

“历史注重的是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我看来,爱国主义应该是自下而上构建的,从乡土出发,越是近在身边的、熟悉的历史,学生们越喜欢,给他们带来的感触也越多。历史需要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怀,鲜活的长沙历史也要延伸到孩子们的生活中从来。”谈及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袁浩如是说。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将简单的讲义汇编成与课程相配套的校本教材,“私藏”的考古书籍、颇具启发意义的历史著作,还有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悉数成了袁浩汇编教材时的教学参考。

学校大力提倡老师们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申报校本课程,实现兴趣、特长在师生间温暖传递。民国风云人物传、国际关系之我见、汽车的驾驶与保养、传统美食制作工艺揭秘、湖南本土音乐鉴赏,这些大学才会有的课程正带领着麓山国际的学生们走进一个个奇妙的世界。

有些校本课程,例如足球、篮球、武术、定向越野、国际象棋、合唱、民乐等,选修的学生很多,学校就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将它们培育成品牌课程与办学特色。

“足球课程是全校学生选学人数最多的,现在发展成为小学、初中与高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学校的足球运动初步达到了‘从娃娃抓起,在课程落实’的目标。”学校足球主教练黄又青说。

近几年来,麓山国际足球队已经十多次夺得省市级冠亚军。去年,麓山国际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今年1月,学校得到国家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外籍教师支持项目”资助,英国曼城足球俱乐部青少年队教练史蒂文来校指导训练,学校迎来了首位外籍足球教练,这更激发了学生们选学足球的兴趣。如今,足球课程已成为麓山国际鲜明的办学特色,“麓山国际足球”已成为社会上响当当的教育品牌。

邓智刚认为,学校应该是每一位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回想起来就觉得温暖的地方。“学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从课程设置上为他们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所做的,其实是让他们迈向更好的自己。”

海量活动让学生“玩”出名堂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孩子玩出个性、玩出名堂,是值得思索的教育问题。与丰富的校本课程相对应的是,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立足云社团开展海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玩乐中发现特长,得到锻炼。

现实生活中,假如有一名高盘发髻、身着襦裙的女子从你身边走过,你第一感觉会不会以为自己“穿越”了?在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就有一群热爱汉服的学生。他们成立了雅风汉服社,有时会穿着汉服在校园里奔走,甚至开办了许多场校园专题讲座,努力地想让身边的同学了解汉服、乃至汉文化的美。

“汉服礼仪有揖礼和拜礼之别。揖礼又分为天揖、时揖、土揖三种……”说起汉文化礼仪的那些事,雅风社社长杨佳妮打开了话匣,来了个“竹筒倒豆子”。这位修着齐耳短发的姑娘,举手投足间透着古韵优雅。自小就对汉文化情有独钟的她,自加入雅风社以来,总算是找到了“同袍”。每到中秋、上元、上巳等传统节日,社团里的小伙伴或登高祭月、或邀上三五好友曲水流觞、或身着汉服开展社团活动。

像这样的社团还有26个。街舞社、模拟联合国社、动漫社、电影社、音乐社、图书漂流社、历史文化社、麓山枫文学社……课余时分,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一年有四季,麓山国际有“六大节”--自然科技节、英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人文社会节、心理健康节、艺术文化节。“六大节”里,全校性的活动和学生社团举办的精彩活动轮番上演,同学们可以像赶场一样“淘”活动,每个人都能收获颇多。

G1510班的吴雨诗依然对去年艺术节里举办的“麓山十佳主持人大赛”念念不忘。在这次大赛中,经过层层选拔吴雨诗夺得了季军的名次,她和另外三位选手在音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及时救场更是赢得了热烈掌声。吴雨诗初三时从北京的一所名校转学到麓山国际,在她的眼里,这里举办的活动数量和质量都与原来的学校有得一比。

“美丽麓山人评选”是人文社会节里的一项品牌活动,同学们只要在“努力与奋斗、正能量、志愿者、尊敬师长、特长”五大方面中任一方面表现突出,就有机会在学校“出彩”。此外,学校还每年举行融入时尚元素的综艺活动--“麓山好声音”,给爱好音乐的学生提供登台展示的契机。

社会实践强化综合素养

实践出真知,锻炼长才干。为同学们创造机会并鼓励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挥洒个性、提升综合素养是麓山国际传统和特色。

高一年级的余思泓,从小学开始一直在麓山国际就读,进入初中之后他逐渐对新闻写作产生了兴趣,先后加入了学校的记者站、广播站、电视台等学生社团。经过几年的锻炼,余思泓逐渐成了学校小有名气的学生记者。今年全省“两会”期间,学校为他提供了更高的锻炼平台--推荐他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全省“两会”报道。“万万没想到!” 回忆起这件事时,余思泓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他说, “两会”上,他对益阳市委书记胡忠雄进行了采访,这是他采访过的最大的领导,而这次经历也更坚定他对新闻采访的兴趣。

最值得称道还是麓山国际积极开展的“五彩麓山枫”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2015年暑假,校团委组织青年党校学员开展了“保卫母亲河--探访上游一公里”湘江水质检测活动。同学们顶着烈日,在裕湘纱厂、徐家湖坝、龙王港三处湘江排水口进行水质采样,并检测、记录了氨氮量、含氧量等各项指标,对沿岸的污染情况与违规排污现象进行观察。事后,同学们向长沙市市长胡衡华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保护湘江水质的建议,并附上调查检测报告。收到来信后,胡衡华高度重视,在他的倡导下,由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湘江守望志愿者面对面,我们一起来参与”活动得以举行,麓山国际的几位同学应邀参加。

而类似这样的活动还只是学生可供实践的五大内容之一。校团委书记余理介绍,麓山国际的社会实践活动分为红、橙、蓝、绿、粉五大版块,内容涉及爱国主义、志愿服务、课外阅读、勤工助学、特长展示。“提供多种选择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地走向社会,勇敢地参与实践,让精彩在个性中绽放。”余理说,几年来,学生们不断走进社区、农村、工厂、博物馆、大自然等广阔天地,足迹遍及三湘城乡。

活动这么多,效果怎样保障?麓山国际要求所有校本课程、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成员,都必须有计划、有总结、有评价,学校为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个学期结束,这个评价体系都能清晰地反映出每位学生本学期的特长培养与个性成长情况。学校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分团队、年级、学部进行“五彩麓山枫”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评价与表彰。

参加这些课程、社团与实践活动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这也许是一些家长最担心的。“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往往心理素质更好,知识面更广,综合素质更强,在高考中的优势更明显!”曾担任2015届高三文科实验班班主任的何新华老师的一番话打消了家长们的顾虑,他补充说,“现在高考的总趋势是,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麓山国际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特长方面成绩突出,在2015年长沙市政府举行的首批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中,学校被评为“优等”,并被授予“长沙市首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单位”称号。(本文作者:王振亚 吴秀娟 钟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