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5年形势展望

16.02.2015  13:06

  2014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全省上下认真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千方百计稳增长,转型升级调结构,确保了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呈现出生产增速换挡企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增长动力逐步转变、经营效益基本保障等运行特征。从环境因素看,下阶段工业经济运行仍面临着要素供应趋紧、有效需求增长乏力、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诸多挑战,2015年湖南工业经济仍要将努力保持稳定增长作为重要任务,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集约集聚水平,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2014年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工业生产增速换挡并逐步企稳。 2014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幅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5位、中部六省第5位。2002年以来,湖南规模工业生产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者在走势上基本保持一致,尤其在进入2010年以后,湖南与全国均呈持续回落走势,增速换挡趋势比较明显。2002—2011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16%以上的平台上运行,年均增速达20.8%。此后开始持续下滑,2012年和2013年增速分别为14.6%和11.6%,并在2014年首次回落至两位数以下的水平。

  虽然近几年工业增速持续回落,但从近期走势看增速在换挡同时也初显企稳。从年度数据看,近三年的增速回落幅度不断收窄。2012—2014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5.5个、3.0个和2.0个百分点。从2014年各月数据看,2月份湖南规模工业生产增速为14.7%,随后持续回落至8月份的4.4%,但在9月份以后开始走稳回升,9—12月各月增速均在8.5%以上,12月份达10.1%,为近8个月最高水平,9月份之后的累计增速也止住了持续下滑势头。

   (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 近年来,湖南工业发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在生产增速换挡的同时,努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了明显效果。

   1.产业高端化建设有成效。 湖南工业致力于推动产业发展的高端化,不断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制造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3.5%,增幅明显快于采掘业(-4.8%)和原材料工业(4.3%),且比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分别快1.1个和3.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7.8%,增幅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18.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首次突破两位数水平(10.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速均在30%以上。

   2.产业集约化发展有提升。 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7.1%,增幅低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规模工业比重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幅均低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4%,增幅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规模工业比重达59.0%,同比提升11.5个百分点。

   3.产业组织结构有优化。 小微型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协调增长势头较好。一方面,小微型企业增速继续领跑规模工业,产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实现稳定增长,成为支撑全省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8.1%,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略低1.5个百分点,增幅差距同比缩小0.6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增长9.1%,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的差距同比缩小2.7个百分点。

   4.市场发展活力有增强。 非公有制企业增长较快,市场主体地位逐步确立。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增幅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4.0%,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7.0%,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增幅居各经济类型企业首位。

   (三)增长动力转换成效初显。 近年来,全省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突出创新谋转型,新兴行业加快成长壮大,为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一是部分新兴优势行业和消费型行业支撑作用提升。如下表1,电子信息、轨道装备、医药、汽车、电气、烟草、农副食品等新兴优势行业和消费性行业保持平稳或较快增长,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普遍提高,这七大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1.7%,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合计达54.4%,比上年提高了1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资源型行业、投资型驱动行业增速整体放缓。四大采掘行业基本持平或负增长,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同比下降8.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及制品、黑色金属冶炼、专用设备制造、电力热力生产、石油加工炼焦等七大资源型、投资型行业增速普遍放缓,七大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38.0%,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4.2%,比上年下降了10.0个百分点。二是创新驱动后劲增强。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453.40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高于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7.8个百分点,在三大生产要素中居首位,比企业总资产增速和从业人员增速分别快4.1个和11.7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传统要素投入逐步让位于创新要素投入。创新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147.47亿元,增长20.7%,增幅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

表1  2014年全省工业部分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速及贡献率变动

类型

大类行业

增加值增速(%)

2014年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

2013年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

14年与13年贡献率增减变动(±百分点)

部分新兴优势行业和消费型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9.7

21

13

17.1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9

4.2

2

医药制造业

18.8

4.3

2.9

汽车制造业

18.1

5.4

5.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5.2

5

4

烟草制品业

10.2

7.5

5.7

农副食品加工业

9.2

7

3.9

主要投资驱动型和资源型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1

8.5

9.6

-1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0.1

8

11.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9.3

7.6

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4

1.7

1.9

专用设备制造业

0.7

0.4

0.5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0.8

-0.5

1.8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1.8

-1.5

0.6

采掘型行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8.1

1.1

1.6

-8.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4

0.1

0.9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9.1

-4.2

1.3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3.9

-1.3

0.3

   (四)企业经营效益基本保障。 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市场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原材料、劳动力、财务费用等仍保持一定增速,企业盈利增长难度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省工业企业通过挖潜增效、加强管理,努力确保了全省工业整体保持盈利,为近期工业运行企稳提供了保障。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1%,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523.20亿元,同比下降3.7%;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6%,比上年略降0.4个百分点。分企业看,全省逾九成企业实现盈利,企业亏损面为9.4%,与上年基本持平;小微型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实现利润795.75亿元,同比增长5.3%。分大类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整体均实现盈利,其中有20个大类行业利润同比实现增长。虽然企业利润总额同比略降,但企业用工总体仍保持平稳,为工业生产企稳创造了积极条件。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从业人员平均数为325.79万人,比上年略增2.2%。

   二、2014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因素及2015年形势展望

   (一)2014年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环境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减速和旧模式的不可持续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抛弃常规的刺激措施,宏观调控理念、目标及手段呈现新气象。在理念上,坚持底线思维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促改革,惠民生,保持经济合理增长水平,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在目标上,兼顾当前,注重长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动力,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演进,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在手段上,简政放权,开放民间投资领域,改善创业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举,保持政策连续性,优化投资结构,有针对性地发力。在新常态下,2014年我国经济主动适应潜在增长率降低的环境和条件,转入中高速的稳定增长轨道,奠定了工业经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优化的运行总基调。

   1.要素供给: 传统生产要素投入配置更加合理。面对既有产业结构条件下,要素驱动边际递减,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压力递增的现状,在新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我国正努力从传统生产要素高投入驱动的低水平增长模式,向生产要素合理增长,更注重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使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发展模式转变。

  资本供给保持适度增长。从反映资本供应的相关指标看,2014年各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速,除6月末为14.7%,高于上年同期外,其他月在12.1%~13.5%的区间运行,且均低于同期水平。从广义货币(M2)余额增幅的变动轨迹看,7月至年底,整体呈回落态势。货币供应量增长传导到金融上,各项贷款余额增幅平稳回落。12月末,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3%,增幅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我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9%,增幅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且全年呈回落走稳的态势。

  初级人力资源红利下降。2014年我国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充裕、廉价的劳动力供给优势明显减弱。与此同时,用工人员招聘难、成本上升成为工业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全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及景气判断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企业实际招聘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比,缺口率一年来处在11%左右,同时有近四成的企业反映用工成本上升是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之一。

  此外,由于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以及高耗能行业投入增长受调控明显等因素影响,反映工业新增资本供给的工业固定资产增速指标也继续呈回落走势。

   2.市场需求: 总需求增长有所减缓,动力机制逐渐转化。一定程度上,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决定了需求的增长水平。2014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上年水平,表明市场总需求增长比上年有所减缓。从反映供求关系的产品价格看,2014年,全国工业品生产者价格累计较上年下跌1.9%,湖南工业生产者价格累计较上年下跌1.6%;在全年走势上,全国各月度环比价格持续下跌,湖南除5月和7月环比略有回升外,其他月度均下跌。

  投资需求增长明显减缓。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工业产能显著提升,投资快速增长空间不断收缩,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减弱。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15.7%,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2%,增速同比分别回落3.6个和4.2个百分点;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长10.5%,同比降低9.3个百分点。从湖南看,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4%,增幅同比降低6.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7%,工业投资增长14.9%,增幅同比分别降低9.2个和13.2个百分点。受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工业等投资增速减缓影响,关联密切的工程机械、钢铁、水泥等行业发展受到制约。2014年,全国规模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6.2%和6.9%,增幅同比分别回落2.4个、3.9个和1.6个百分点;湖南规模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加值分别增长11.1%和4.4%,增幅同比分别降低5.2个和1.1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仅增长0.7%,与上年持平。

  消费需求增长稳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升。201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名义增长12.0%,增幅同比降低1.1个百分点;湖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增幅同比降低1.0个百分点,其增速回落幅度明显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幅度。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减弱。2014年,全国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下降0.6%。湖南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2%,其中,出口增长33.9%,进口增长5.4%。虽然湖南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但由于规模偏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有限。同时,由于全国进出口增速回落明显,湖南受到的间接影响也不可低估。

   3.资源和环境: 低外部成本优势空间缩小。面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现状,我国从政策措施、技术手段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了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强化企业环境保护责任。2014年,国家分3批下达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其中湖南企业近100家。国家下发通知明确对淘汰类水泥孰料企业生产用电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土地审批制度等措施和管控手段等等。通过综合采取系列举措,一方面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为扎实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腾笼换鸟提供空间,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另一方面,使得环境等外部成本逐步提升,倒逼企业增强节能减排紧迫感和责任意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从技改指标看,2014年,湖南工业企业技改投资稳步增长,企业技改投资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7.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最近,国家在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21个重点行业 “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基础上,要求2015年再增加1500万吨炼铁、1500万吨炼钢、1亿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20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的产能淘汰任务,还提出到2016年和2017年,各地区要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调整推进,企业低外部成本优势空间缩小成为常态。

   (二)2015年湖南工业经济形势展望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同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要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分析判断及要求,结合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步调、特点初步判断,2015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松紧适度,区别对待、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发力。工业经济发展在总体上将继续面临传统要素、既有市场和产品竞争加剧和约束增多的挑战,又面临改革红利、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回顾2014年湖南工业经济发展,工业经济增长在行业上分化明显,行业结构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速度水平。 一是 从产业链上看,中高端产业发展形势较好。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高加度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原材料工业和采掘工业,六大重点耗能行业增速也低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 二是 从行业看,契合外部需求动力机制转换趋势的消费性等工业发展形势较好。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消费性工业和生产性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5%和7.6%,尤其是与消费结构升级关联紧密的行业发展形势良好。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增加值增速均在18%以上;与大交通建设密切相关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速超过20%,而与基建、房地产投资密切相关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几乎没有增长。

  展望2015年湖南工业经济形势,在新的经济发展常态下,受生产要素、产品市场、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不同产业、行业发展仍将呈分化走势。 一是 高耗能产业、传统低端产业仍将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资源型、生产型等传统基础工业将整体维持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相适应的增长水平。 二是 汽车、医药及电子信息等产业具有后发优势,在需求平稳增长拉动下,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 轨道交通产业在继续加大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等因素支撑下,将保持快速增长;卷烟制造在政策支持和结构调整影响下,也将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四是水泥等建材行业在基建、房地产等投资需求好于全国水平的条件下,有望实现平稳增长。

  综合分析,2015年湖南工业经济既面临较多困难挑战,也存在一些积极的因素和有利条件,只要有针对性地化解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巩固多点支撑增长体系,2015年湖南工业经济仍将在上年9月份以后逐步企稳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发展态势。

   三、几点建议

   (一)凝神聚力稳增长,确保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当前,湖南仍处于工业发展的中后期,继续推动工业化进程仍是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确保工业中高速增长仍非常必要。2015年,要紧紧围绕全省工业增长目标,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凝聚各方合力稳增长、促改革、谋发展,重点落实好体制改革、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园区建设、企业帮扶、产业对接、资金支持、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确保工业稳增长实效。在稳增长同时,更加注重工业运行质量,坚持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发展目标为指导,努力将工业增长与创新发展、经营效益及持续后劲等有机结合,实现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二)坚定不移调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上台阶。 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水平,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水平,善用先进技术、适用技术提质改造传统制造业,提升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大力支持新兴优势产业发展,努力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医药制造、汽车制造、轨道装备等产业,打造工业增长新兴增长极。持续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打造重点示范项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谋求整体推进。注重创新发展,针对短板加大研发投入水平,打造政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平台。适应淘汰落后产能要求,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落实国家和省里下达的落后产能淘汰目标任务。

   (三)产业联动强配套,加快形成良好产业生态。 加强产业联动发展,突出打造衔接紧密、分工合理的产业配套体系,是建立湖南工业良好产业集聚集群生态的首要任务。重点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配套能力,尤其要加大对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机械等产业的关键零部件和核心配套体系的培育支持,既要大力推动自主研发,也要积极引进吸收,加快提升本土配套率。优化产业布局,长株潭地区、大湘南地区、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应兼顾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及要素条件等,优化完善产业体系,避免重点产业及新兴产业布局散乱低效。实现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资源共享,积极搭桥牵线,推动大企业与小企业间、企业与技术间、资金与项目间的联姻,实现抱团发展。

   (四)加强调度重监测,精心分类指导保运行。 近几年,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汽车、电气、医药等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全省工业增长的新兴支撑点,并不断改变优化了全省工业产业格局。2015年,湖南工业要实现平稳增长,仍离不开这些新兴增长点的支撑带动。从调度情况看,由于受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供求格局变化,以及产业自身运行规律等因素的影响,新增长点行业间也可能出现分化。因此,应重点加强对各新增长点行业的运行调度,努力形成部门合力,扎实做好监测预警,及时化解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要密切关注传统产业、基础产业、主导产业的运行状况,做好分类指导与服务,避免大起大落,推动协同发展,确保工业平稳运行。

   (五)转变思路优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客观认识经济增速放缓是新常态下的必然规律。切实做到转变思路、保持定力,理性对待工业增速换挡,既要摒弃悲观踌躇不前,也要克服冒进脱离实际,坚持正确的发展导向,改进完善工业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分析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工业增速放缓不可避免,但并不是简单的减速,而是整个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大优化,这必然孕育着新一轮的巨大发展机遇,要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全力打造湖南工业的再升级版。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以转变发展思路为前提,加快建成与新常态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型政府体系,释放改革红利动力,全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为湖南工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保障。

承办:工业处
执笔:张吉世  谭兵农
核稿:邹  阳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