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90后”技工扛起制造业大旗

10.12.2016  01:40

  新华社长沙12月9日电(记者袁汝婷)明亮宽敞的车间里,一列列数控机床整齐排列,吴检站在机床前,通过手动编程输入操作指令,打磨出精度要求为0.01毫米的零件,“这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七分之一”。这里是被称为“中国机电摇篮”的湘电集团的工厂,22岁的吴检是一名技术工人。

  在刚刚结束的湖南省2016年“十行状元、百优工匠”职业技能竞赛数控铣工项目中,1994年出生的吴检获得冠军。而吴检的师父、曾获多项职业技能竞赛大奖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谭志明,今年也不过27岁。

  湖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文龙介绍,在目前十个比赛项目中,有6位冠军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除了吴检,还有1991年出生的数控车工冠军朱军、1995年出生的砌筑工冠军邹彬……

  脸上依旧透出些许青涩的冠军们是一个缩影:“85后”甚至“90后”的一批年轻人,已经扛起了中国制造业的大旗。在他们背后是中国近年来对职业教育的持续投入,和地方政府及企业对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视。

  “初中毕业我就进入了技工学校。当时就想学一门技术给家里减轻负担。现在回头看,我庆幸选了这条路。”25岁的数控车工项目冠军朱军是湘潭江麓机电集团的技工,他每月能拿到7000元左右月薪,超过当地平均薪资。

  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预计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为1480万人。这不仅将对国家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有重要意义,也将帮助千万个家庭。

  朱军和吴检,都是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让他们和一大批年轻人迅速走上了中国职业技能生产实践的舞台。湘电集团工会经济部部长王湘波告诉记者,在该集团14位市级劳模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年轻的技能人才。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也与日俱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也成为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的群体。

  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莲玉的话说,举办这样的赛事,就是为了“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师傅、尊重工匠的文化氛围,打造工匠品牌。”

  朱军的师父罗军,一位在车工岗位坚守了28年的中国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对这种尊重感受犹深。

  “去年,我作为工人代表被邀前往北京参加九三阅兵观礼。作为嘉宾,在现场看着我们集团制造的步兵战车接受检阅,无比自豪。”罗军说,在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背景下,面对“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他以现身说法告诉年轻的徒弟们:每一名工匠都能在这个时代找到立足点和自身价值。

  事实上,为搭建更好的职业技术培育平台,多年来,在湖南省总工会牵头组织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名师带高徒工程如火如荼开展,每年有16万名徒弟拜师学艺,全省建立3000余个创新工作室,超过30余万名职工提升了技术技能等级。

  不久的将来,吴检将拥有自己的创新工作室。“我们处在技能人才的最好时代。过去人们都关注高学历,可如今我相信工匠一样可以为社会作贡献。”吴检说。(完)

文章作者:袁汝婷/编辑:李俊/审签: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