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南加速发展“地理信息+”千亿产业
新华网长沙8月29日电(记者白田田 阳建)8月29日,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在长沙市暮云经开区正式授牌,这标志着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速。预计到2020年,全省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据了解,位于长沙天心区的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近期规划占地面积约300亩,已聚集10多家从事地理信息生产、加工、科研、服务等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未来还将有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大数据公司、研发机构陆续签约入驻。同时,产业园设立专项扶持资金1亿元,政策优势显著。
事实上,地理信息正在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综合研究处处长陈建军拿出自己的手机说,他每天坚持用“计步器”软件走1万步,这就是依托地理坐标信息的典型应用。类似的应用还有百度地图、滴滴打车、大众点评,在他的手机里不少于10个。
“地理信息+”的运用远远不止于消费领域。如今,不论是城市建设、社会管理还是工业制造,都和地理信息发生着“化学反应”。据统计,截至2015年上半年,湖南省共建成数字城管系统、人口管理系统、网格社会化管理系统、法人库管理系统等140多个典型应用系统。
在株洲市地下管线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大屏幕上的城市地图布满了红、绿、蓝、紫等颜色的线条,分别代表供水、供气等各类管线。过去管线数据没有地理信息,被形容为“悬空的毛细血管”,缺乏实用价值。管线数据与国土部门的地理信息叠加之后,就明确了每根管线的坐标、埋深和周边的道路、房屋、绿化带等参照物。
“有了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就摸清了‘家底’,不会再因为地下情况不明造成决策失误。”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地下管线科科长马力清晰地记得,当地一个广场以前遇到暴雨总是发生内涝,即使铺设了更多的排水管也不管用。后来通过地下管网的地理信息分析,发现问题症结是外围排水口高出广场平面,造成雨水倒灌,才彻底解决了问题。
长沙开福区政府将地理信息应用于社会管理。开福区将全区17个街镇划分为473个工作网格,每个网格的民情员可通过手持移动终端采集各类信息。开福区电子政务中心主任肖道刚说,通过数字地理信息系统,小到每个下水道井盖、每个路灯,以及工作人员的位置,都可以直观在三维地图上显示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工作调度。
2014年开始,长沙市工商局将12315指挥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融合运行,对全市48万多户市场经营主体进行了地理位置标注,可以精确到商场或写字楼的每一楼层。此外,安装有手机移动终端的执法人员的具体位置、巡查轨迹都能够实时显示。
比如,一位人生地不熟的外地游客在长沙某商店购物出现消费侵权问题,只要拨打12315投诉电话,受理员第一时间就可以对游客进行定位,获知所处商铺的工商登记信息,并且根据“就近原则”通知执法人员前去处理。
随着地理信息应用的普及,其产业化前景日益广阔。“地理信息产业正在进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方先知认为,湖南在地理信息产业方面具备不少核心竞争力,比如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机技术、北斗卫星的核心控制和设备制造技术,以及在高铁、航空器等方面的制造水平,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陈建军说,国土部门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基础性工作,还需要其他部门、企业把数据“领走”后进行二次加工和开发。通过“互联网+地理信息+各种应用系统”,地理信息的产业化将大大提高全社会的协作度和安全度。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规模以每年25%以上增幅增长,去年总产值近120亿元。根据湖南省政府出台的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湖南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形成以航空航天遥感、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软件研发等为主导的成熟地理信息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