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新湖南—代表委员访谈]文化出海“湖南风”

29.01.2016  09:18

文化出海“湖南风

1月27日,鄢福初委员(左二)、江再红代表(右二)、黄黑蛮委员(右一)在“向上,新湖南”会客室接受访谈。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阿曼妇女在学习湘绣技艺。

2015年,张家界魅力湘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团队参加文化部组织的海外“欢乐春节”活动。

文稿撰写: 湖南日报记者 田甜 陈昂

主持人:李艳华

统筹:蒙志军

【嘉宾】

鄢福初 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副厅长

江再红 省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长沙开福湘绣研究所总工艺师

黄黑蛮 省政协委员、香港职业画家

【提要】

文化的多样性,不但令这个世界丰富多彩,也培育了文化产品的跨国消费需求,为文化产品的全球流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那么,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湖南,文化产品将如何“出海”,并在国际文化消费大潮中得以快速流动和传播,如何用世界语言讲好湖南的故事?

在“向上,新湖南”联合访谈演播室,代表委员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观点】

1 湖湘文化产品 结伴“出海

主持人: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湖南的文化产品灿若繁星,湖南有哪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鄢福初:我们的文艺演出、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外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比如去年春节期间,省文化厅组织了4支团队分赴澳大利亚、意大利等5个国家参加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观众超过50万人次,所到之处,座无虚席,观众掌声如潮。2015年在悉尼举行的“湘风楚韵——湖南文化季”活动,推广了20多个湖南动漫游戏企业品牌,与澳大利亚多家企业、政府等达成了品牌授权、创新创意设计、电视节目合作等多项合作意向;“神奇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上展示的湘绣、少数民族服饰、凤凰纸扎、湘西苗族服饰绘画、醴陵釉下五彩瓷、滩头木版年画等12个非遗项目都深受外国朋友喜爱。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我们把文化作品、文艺作品、文化产品,与商贸旅游结合起来,推广到到各个国家,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区了解湖湘文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湖南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

黄黑蛮:我的家乡凤凰是中国最美的小城之一,是非常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这里的人文气息、旖旎风光令人流连忘返。像我们苗族的传统苗歌,原汁原味,也非常有民族风情。人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湖南,像凤凰这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品牌还很多,许多都是值得推向世界的。

江再红:以湘绣、湘茶、湘瓷、烟花等为代表的湖南特色产品,既有文化底蕴,品质又非常优良,都是非常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我经常在国外参加表演、展览,每次我们的湘绣都能引得外国友人的赞叹。去年6月,我有幸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的表演,我带去的作品中,有一幅是我刺绣的蒙娜丽莎画像。很多外国观众都以为是幅画,不相信是绣出来的。我请他们走近看,看到了刺绣的肌理纹路才相信。爱尔兰的文化部长对我们的作品赞不绝口,看了又看,用手机拍了又拍。由此可见,我们的这些文化作品是非常受外国人欢迎的。

2 “文化出海”一定非传统莫属吗

主持人: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传统的、经典的东西拿出去展示,以至于现实的、常态化的生活往往被我们的文化产品所忽略。请您谈一谈,“文化出海”,一定非传统莫属吗?

鄢福初:现在我们说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也应当全球化。文化“出海”,不像我们简单的商贸往来,把商品卖出去,那边买了这个事就完成了。文化不一样,是根植于民族之间,属于文化认同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湘绣、陶瓷、书画、戏曲等,和西方不一样,我们保持这种民族的个性,再放到世界格局里,通过深层次渗透进去,影响到人的心灵深处,才叫做文化“走出去”。

黄黑蛮:湖南的文化产品出口,多还是采用实物贸易为主的简单出口模式,烟花、爆竹等初级工艺制品出口,远远高于内容生产创意产品出口额。湖南文化企业打开海外市场的主要产品,仍是依托廉价劳动力获得成本优势的“硬件产品”,内容和创意的“软件产品”比例不高, 以版权贸易、对外直接投资、资产收购等模式进入国际市场较少,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抢占产业价值链高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文化“走出去”不仅包括传统文化,同时也包括现代文化,要给世界人民展现一个现代的、光明的、美好的湖南形象。

江再红: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通过几千年的传承,师傅带徒弟,母亲带女儿,姐姐带妹妹的一个传承方式,口授相传的。而我们的作品,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少原创的设计,这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我们的非遗产品,我们的电视节目、影视作品也一样,需要更多的原创和特色,不能只是模仿、购买版权,要下大力气在原创上,创作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作品,让别人来学习、模仿我们,购买我们的版权。

3 文化要“卖出去”才有生命力

主持人:湖南“文化出海”,还有哪些“短板”要补齐?

鄢福初:文化产品只有迈开步伐“卖出去”,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地流传起来。现在我们谈文化“走出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卖出去”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组织文化出口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政府来运作、推动,另一种是由市场来选择。现在政府推动得多一些,市场选择得少一些,而经济的交流恰恰相反,是市场多一些,政府少一些,我们以后要逐步让政府推动和市场推进同步发展。

比如说梅兰芳到美国去演出京剧,开始是华人争相购票观看演出,后来很多美国人也慢慢开始试着听梅兰芳演的京剧,结果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个当时肯定是市场运作,而不是政府推动。现在我们的各种文化产品去国外展出,不能就摆在那里看看,而是要把实用价值、美学价值向外国人进行阐述,让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纳认同我们的文化,然后用各种营销手段,把产品“卖出去”。

要解决“卖出去”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组织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点对点推荐项目洽谈,加强与国内外一流企业合资合作;鼓励和组织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等大型展会和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中央、文化贸易发达省份地区交流合作。比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进行对口合作,借助其已有的网络和资源,为湖南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疏通渠道、搭建平台。同时与发达省份和地区合作,建立健全商务交流合作和协调沟通机制,通过借船出海、联合舰队、抱团发展等方式,促进各地企业“抱团”走出去。另外,也要加强行业内合作,利用行业协会协调、沟通、咨询、监督、研究等服务功能,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缺陷带来的风险,减少行业内“混战”、“游击战”。

黄黑蛮:一定要打造足够的平台,从各方面来进行推广、扶持优秀的艺术家,这样才能慢慢让世界真正了解,什么是我们真正的中国文化、真正的湖南文化。

我曾经带香港的警察书法协会来湖南参观交流,大家都对湖南留下了深刻印象。湖南的大好河山,湖湘文化这样美好,高铁、高速现在这么便利,我们可以积极发动境内外的艺术家、艺术机构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交流、采风活动,让更多的港澳台同胞和外国友人了解湖南文化。

江再红:我觉得,现在我们应该着重解决湖南文化产业如何从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向培育核心创新能力转型升级的问题,要依托发展影视传媒、出版发行、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优势产业,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的技术层次和创新能力。比如我们的湘绣,过去都是以国画、书法为题材,现在跟世界接轨以后,油画的题材也引进来了,而且广受外国顾客欢迎。

另外,我觉得每个部门和每个湖湘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大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世界人民来审美。怎么帮他们审美?就是要讲好故事,教他们来了解我们中国文化、湖湘文化的历史,引导他们对湖湘文化产生兴趣,然后才会形成购买力、形成市场。这个过程需要大家长时间去努力、去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能只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推广,让世界人民都能享受到湖湘文化的美,都来了解湖南,让湖南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形成更美好的印象。我相信只要能坚持下来,一定会成功。

【故事】

湖南伢子搭起 丝路金桥

湖南日报记者 田甜 陈昂

去年,一座由湘籍艺术家舒勇创作的“丝路金桥”在米兰世博会亮相,吸引了数十万观众驻足观赏。

舒勇坦言,这座“”的设计思路起源于湖南。去年年中,当接到为世博会联合国馆设计雕塑的任务时,他来到家乡,水系发达的湖南,一座座横江而过的桥,一下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要体现中国与世界各国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没有什么比桥更好的了。”他决定设计一座象征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丝路金桥”。

丝路金桥”全长28米、高6米、宽4米,造型灵感取自距今1700多年前我国隋代所建的赵州桥。构筑金桥的近两万块金砖以及周边摆放的金球都由树脂制作。金砖内的花朵选取了“一带一路”范围内53个国家94个城市的国花或市花,将丝绸制作的丝花融入金色树脂内,制成透明金砖;而金球内则嵌有150多个参加米兰世博会国家的国花。

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加拿大参议长富里、泰国国务院副总理威沙努·渠岩、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等众多外国政要和国际友人,均在“丝路金桥”的金砖上签名表示支持。“丝路金桥”被评价为国际交流合作历史上的标志性文化事件,成为了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舒勇告诉记者,“丝路金桥”在米兰的展览即将结束,不久将回到中国,目前已经有许多省份与他接洽,邀其合作,不过作为湖南人,他希望这座“金桥”最后能够回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