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湖南 世代相传的土家织锦带动扶贫

27.02.2017  00:34

(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的员工们正在工作。)

(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

(正在织锦的员工。)

          星辰在线2月26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柳佳路) 装筘、滚站线、翻篙、捡综……一系列繁琐工艺经过千百年的演练,每一个美丽的图案无不用心创造,土家织锦,所谓心传,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有土家族人流淌在血液里的那份勤劳和执着。如今,这份手艺还让不少勤劳的土家族人实现自我、实现脱贫。

(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于红霞(左)正在进行装筘工艺。) (普通织工殷秋翠是去年才来乖幺妹土家织锦上班的,她说,“自己能赚钱养活自己的感觉太好了!”)

   土家织锦让不少土家家庭妇女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土家织锦技艺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土家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品牌,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现代社会纺织技术的发展,人们有了太多可以选择的替代品,这就导致一些从小在家里习得织锦技艺的土家姑娘无处发挥。

  正如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于红霞的经历,她十几岁的时候跟家人学的织锦。但由于没有成规模,成家生小孩以后她就再也没有机会做织锦,要赚钱也只能去外面打工做点小事。

  但2013年,于红霞迎来了人生的转折。这一年,乖幺妹土家织锦通过深入调研和评估,决定依托张家界大旅游,重点推出了土家织锦研发、设计、生产与传承项目。于红霞就是在这时被招进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了公司重要的技术人员。于红霞说,“我很喜欢做织锦,这里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挥平台,让我的技术不被埋没。”除了自身才能的发挥,一份待遇好的工作也帮于红霞更多地改善了家庭生活。

  事实上,除了一些会织锦的土家族人,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还给很多当地原本家庭贫困,但又不能外出打工的家庭妇女提供了一个赚钱养家的机会。

  普通织工殷秋翠是去年才来乖幺妹土家织锦上班的,她说,她家里有90多岁的老人和正在上小学的孩子需要照顾,以前全凭没有正式工作的老公一人赚钱养家。而现在,她自己一年收入2万左右。“自己能赚钱养活自己的感觉太好了!”殷秋翠说。

(土家织锦作品。) (土家织锦作品。) (土家织锦作品。) (土家织锦作品。) (土家织锦作品。) (土家织锦作品。 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柳佳路/摄)

   从留守妇女和贫困户中选拔员工、带薪培训、自由生产

  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到底是如何助她们实现自我,或是脱贫的呢?其营销经理张甜甜介绍,公司注重从留守妇女和贫困户中选拔员工,集中培训,让社会剩余劳动再就业。“公司里很大一部分织工都是平均年龄40左右的家庭妇女,乖幺妹土家织锦给她们提供了工作机会和非常自由的工作环境。”

  “三年来,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400多人次。培训期间,基地给每个培训员工每月补助1500元误工费和300元生活费。”张甜甜介绍,培训结束后公司还会采取“农户+公司”,“基地+公司”两种生产模式,能全日制工作的员工可以选择在基地统一上班,要照顾家庭的员工可以选择租用织机在家里生产,以便照顾家庭。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派出技术骨干上门进行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定期回收产品,使公司与基地与贫困户形成了紧密协作关系,目前5个生产基地来自全市的贫困户就业人员达106人,人均年收入可达30000元以上。

  据了解,乖幺妹土家织锦打造出潜力大、市场好、有规模的品牌,已形成了“创品牌、扩影响、闯市场”的创新发展思路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带动扶贫”的特色路子。目前,武陵源区生产基地已列入重点产业扶贫项目,2017年底可为1400多户贫困户分红154万元,人均增收11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