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质量强市 建设品质西安

11.01.2017  20:38

      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品质西安”建设目标,既有物质发展的目标,又有精神层面的追求,涵盖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力求通过提升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宜居环境、对外开放、人民生活和政府服务等“六大品质”,实现经济实力、城乡居民收入、经济外向度三大跃升,促进城市创新驱动力、产业竞争力、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及绿色发展力5方面能力大幅增强,全方位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真正让广大市民从品质建设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那么,如何理解“品质西安”建设的现实意义?通过“品质西安”建设,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西安市质监局在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品质西安”建设中,有怎样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挑战和机遇是什么?取得的成效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西安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景六刚。

      记者:西安市委、市政府布局“十三五”西安发展,提出了要系统推进“品质西安”建设,建设“品质西安”的初衷是什么?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景六刚:“品质西安”建设是西安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部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提出的“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的新要求,也是结合西安实际、聚焦广大市民关切和期盼的现实需要。

      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上任仅1个月,明确提出了要用追赶超越之力,解民生问题之难,建品质西安之城,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从战略层面理解,建设“品质西安”的主要意义有3点:一是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新方略,就是要把“加快发展、做大总量、做优质量”作为工作重心。二是明确了城市治理的新抓手,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与特色保护相结合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承载力。三是确立了民生工作的新标准,就是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持续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着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记者:“品质西安”建设包含哪些方面,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联?西安市委、市政府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景六刚:建设“品质西安”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升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宜居环境、对外开放、人民生活和政府服务等“六大品质”,着力打造承古开新、开放包容、高端优质、和谐宜居的品质西安。

      “品质西安”的6个方面,环环紧扣、有机统一。比如,通过发展经济,就会创造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群众的收入就能因此得到提高,就有条件过上更具品质的生活。

      可以讲,建设“品质西安”涵盖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既有质的要求,又有量的提升;既有标准的框定,又有速度的指向;既有物质发展的目标,又有精神层面的追求,是对“十三五”各项发展目标的概括和提炼,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总目标、总抓手,有利于提纲挈领地实施好、落实好各项任务。

      记者:西安市质监局是如何履行职能、服务“品质西安”建设的?在此过程中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景六刚:去年“质量月”期间,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明确提出“用品牌引领西安发展 用质量打造品质西安”,进一步发挥质量建设在推进西安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追赶超越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我们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从政策措施、活动开展、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把质量作为发展的底线,作为民生的根本,作为品质西安建设的灵魂,真正让广大市民从品质提升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质量强市战略持续深化。围绕建设品质西安这个中心,在全市层面出台了《关于深化质量强市战略 服务品质西安建设的实施意见》,先后制定了《品质西安建设质监行动计划》、《品质西安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省市共同举办2016年“质量月”启动仪式和“建设品质西安,推进质量强省,迈入质量时代”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品质西安”建设把脉献策。

      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与京东西北公司、中国品牌智慧服务平台合作,建立西安品牌特色服务专区,助推西安名牌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建立“互联网+西安名牌”创新服务示范点,依托企福达智慧生活服务中心,开展“互联网+实体店+西安名牌产品”进社区活动。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品质西安品牌行”宣传活动,讲述西安品牌故事,关注人数达130多万。采取“三度融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服务业名牌产品认定范围已拓展到20个领域。坚持38年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标准化强势推进。探索标准化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与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等6家单位签署《共同推动军民融合产业标准化战略工作备忘录》。积极构建西安市物业服务标准体系,推动紫薇物业“标准化+信息化”试点模式在全市乃至全省物业行业的普及。发布牛羊肉泡馍等5种地方小吃制作技术规范,引领了传统小吃餐饮企业连锁化、规模化经营。

      计量惠民深入人心。大力实施集贸市场计量专项整治,细化整治方案,强化联动执法;对800多家单位的2.4万台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进行赋码管理,初步构建了集服务、检定、监管一体的计量工作平台。

      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不断强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完整的电梯安全责任链条;制定了《西安市新建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技术导则(试行)》、《电梯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和《电梯维护保养规范》,使我市电梯选型配置、安装维保等环节做到有章可循;实施《电梯维保单位安全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将服务信誉差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建立政府救济机制,对全市172部“三无”老旧住宅电梯进行改造更新;首次引入电梯第三方监督抽查机制;建立社会救助机制,全市投保电梯商业保险3万余部,投保率达50%;引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完善96333应急救援平台。大力开展电梯安全宣传活动,长安区开展“安全乘梯月 长安伴我行”活动,受众面达100多万人。

      质量研究、教育培训多管齐下。联合高校共建西安质量管理研究院、陕西丝路质量研究院;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城市质量竞争力分析、经济运行质量评价体系课题研究成果跟踪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在全市16个区县建立市级中小学质量教育基地,在7所高等院校建立质量教育培训基地。

      实际上,我们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政府肯定,也赢得了市民的尊重。但是依然还有很多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认真真思考和解决。

      记者:去年年初,西安市被质检总局正式批复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此项工作给西安带来的变化是什么?在创建过程中,积累了怎样的经验?

      景六刚:西安市委、市政府着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构建起“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共治格局,为品质西安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注入了新活力。

      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也是质量强市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中,它有力推动了西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政府有一组数据:西安市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经济运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产品质量领域,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14年的92.9%提高到2015年的93.7%,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重点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9%以上。工程质量领域,获“鲁班奖”47项,“国家优质工程奖”54项,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分列第5和第1位;服务质量领域,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分别达到82.6和82.2。环境质量领域,渭河“三年变清”目标如期完成,治污减霾取得一定成效,2015年共收获蓝天254天,比2014年同期增加43天。

      质量工作的持续强化,西安经济运行质量有效提升,2015年西安市生产总值增长率为8.2%,增幅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较2010年实现翻番;主要指标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

      通过创建工作,不论是建立机制、厚植理念,还是改进方法,都为西安市“十三五”发展、“品质西安”建设奠定良好的质量基础,营造浓厚的氛围。

      但是,验收组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一是要从更高层次、更广范围谋划质量效益型发展布局。二是着眼于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构建质量发展长效机制。三是在经济转型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建设中,打造中国西部质量高地。

      这些也是我们急需改进和提高的方面。因此,要创造出新的西安速度、西安质量和西安标准,我们也在下大力气进行改进和提升。

      记者:可以说,这几年西安市质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十三五”时期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质监工作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

      景六刚:确实,“十三五”西安将面临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放管服”上狠下功夫。

      四大质量基础在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和“品质西安”建设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夯实质量基础,给质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首先,就是理念的挑战。能不能跟上国家的形势发展,能不能深刻理解“品质西安”建设的现实意义,能不能找准质监部门服务“品质西安”建设的着力点。其次,是对人员队伍的挑战。新时期,设备、技术飞速发展,对标准、计量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创新发展。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质监人必须用国际化的视野来看待西安的标准、计量等工作,在提高自身能力上下功夫。

      但另一方面,新形势、新要求也为质量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质监部门大有可为、更要有所作为。我们将以质量和效益提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西安赶超发展提供高质量供给。具体来说,重点要做到“七个提升”。

      一是提升质监服务供给。要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完善“双随机”监督抽查制度,整合监管力量。主动服务企业,帮扶企业解决质量提升难题。

      二是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供给。巩固和扩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增强质量核心竞争力。

      三是提升标准有效供给。实施标准化战略,整合简化强制性标准。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实施制造业标准提升计划。实施“标准化+”工程,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是提升优质品牌供给。扩大品牌宣传,建立“互联网+西安品牌”服务平台。完善政府品牌奖励的配套措施。以争创中国质量奖、省市政府质量奖为引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开展“品质革命”。

      五是提升质量安全供给。要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消费引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电梯为主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六是提升民生计量供给。以“计量惠民”为切入点,推进计量诚信建设;以“服务发展”为落脚点,围绕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建立健全计量技术体系和公共服务。

      七是提升检测服务供给。要摸清全市检验检测机构底数,推进机构整合,做大做强品牌,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检验检测服务。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