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经济升级版是怎么炼成的

28.10.2014  13:17

  最新公布的长沙市各区县经济情况通报,令不少浏阳人倍感自豪。在这份1-9月涉及10多项主要经济指标的通报中,浏阳在多项指标的增速上排名第一。

  事实上,近三年来浏阳地区生产总值和财税收入年均增速一直保持全省领先,财税增速更是连续两年在长沙九区县(市)中占据榜首,创造了“浏阳加速度”。

  另一组数据或许让百姓感受更直接:浏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近三年累计增长43.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近三年累计增长60.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由2012年的71.6%提升到2013年的76.5%。

  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县排名的迅速提升更是令人瞩目:浏阳由2011年的第64位、2012年的第60位,跃升至2013年的第47位,成功实现“三级跳”,成为全国百强进位最快的县(市),原定2017年挺进全国三十强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区域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浏阳经济升级版是怎样炼成的?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浏阳城乡,进园区,访企业,看项目,试图寻找其打造“升级版”的奥秘。

   区位:从距离长沙最远到深度融入省城

  昨日下午,浏阳金阳大道的施工现场工程车穿梭往来,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这是浏阳第一条直达长沙的无收费快速干道,真正实现与长沙城区的无缝对接。

  与长沙市其他县甚至株洲、湘潭两座城市相比,浏阳在空间上距离省会长沙最远。如何打破交通瓶颈,深度融入省城,充分接受辐射带动?

  “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长沙市副市长、浏阳市委书记曹立军认为,交通是浏阳发展的“第一菜单”,进一步对接融入长沙,共享长沙的省会资源,是浏阳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要实现内部乡镇更快地融入浏阳主城,进一步完善主城区与各中心城镇的快速通道建设,打造县域“半小时经济圈”。

  长浏高速、大浏高速、浏醴高速……如今,浏阳同时拥有三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27公里,覆盖23个乡镇街道,由高速公路空白县(市)一跃成为全省高速公路里程最长的县(市)。加上浏阳-中和-文家市、西北环线等在建公路,浏阳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700多公里。

  “现在从我们这里上高速只要20多分钟!”浏阳最偏远乡镇——小河乡一名跑运输的司机高兴地说。上个月,张小公路改建工程全线贯通,沿线村民自发放鞭炮庆祝,这条浏阳境内最东部的公路,也是小河乡连接张坊镇以及大浏高速的一条通道,是浏阳“四通八达、内外成环”的县域交通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衢大道,路路相连,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源源不断汇聚,激发了县域发展的活力。

  在长沙四小龙竞相发展的态势中,浏阳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县域发展新的突破、新的跨越,就必须补齐自身所面临的短板。

  以交通融城提升区位优势,以产业兴城提升竞争优势,以人才活城提升创新优势,以生态美城提升发展优势!浏阳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省市战略部署,不断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实施“交通融城、产业兴城、人才活城、生态美城”的四大发展战略,并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以贯之不动摇。

  在你追我赶的县域竞争中,浏阳已迎来加速发展的最佳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努力融入长沙城区,建设“大长沙副中心城市”,一方面其发展定位为“打造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浏阳经济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与辐射能力。

   产业:由“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

  萌态十足的动物造型“存钱罐”、玩具手枪、玩具飞机……乍一踏进庆泰烟花的展示厅内,还以为走进了一个玩具王国。其实,这些都是烟花产品。“你看这种产品,燃放之后还能当花盆使用。”庆泰烟花集团董事长黄蔚德指着一排造型很“”的烟花说,其外壳不是纸张,而是耐火的塑料。在另一边的展柜中,记者看到不少礼花弹都身披“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燃放效果的视频。“先看视频,满意再买。”工作人员笑着说。

  这是浏阳以花炮为主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例证。近年来,浏阳坚持提质花炮产业,加快淘汰“散小乱差”,完成整合花炮企业近500家,加大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包装的研发和推广力度,致力打造浏阳花炮“科技、环保、安全”的新形象。在雾霾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浏阳烟花出口份额仍占到全国市场的七成,近期还先后在南京青奥会、仁川亚运会上精彩绽放。

  不过,2013年数据显示:花炮在浏阳经济版图的比重已悄然收缩至15%左右,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已增至25%。

  “我们的产品占据湖南七成市场,还远销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甚至以生产精密仪器著称的德国。”湖南太阳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炼不无自豪地说。这家位于浏阳关口街道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手术室和ICU吊塔、吊桥,拥有专利100多项。

  生产高端手机屏幕的蓝思科技在浏阳加紧建设三期基地,项目投产后,可新增就业岗位1.2万余个,新增产值约150亿元。而在浏阳经开区的长沙e中心项目基地内,基伍集团正在为实现湖南第一台手机整机下线建设厂房。浏阳市两型产业园从3年前主攻健康食品产业以来,已聚集了30多家企业,去年产值达58亿元,现已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湖南特色食品产业园。

  目前,浏阳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100家,2013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99.6亿元,同比增长43.3%,县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创新城市第48名,成为湖南唯一进入前50强的县(市)。这也意味着,浏阳的产业发展已由“一枝独秀”转向“多点支撑”,由“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一批优势产业异军突起。

  今日浏阳,北有新型工业,南有烟花爆竹,东有生态旅游,西有花卉苗木。浏阳市委副书记、市长余勋伟介绍说,浏阳科学确立了七大板块园区的发展定位,大力引导企业、项目、资金等向优势板块、优势园区、优势产业集中,带动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鞭炮烟花、健康食品、生态旅游、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

  今日浏阳,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突出服务创新,释放民营经济活力,非公经济占据县域经济的90%,税收的90%,就业的90%;突出机制创新,探索实行“园镇合一”等,释放园镇发展活力……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红利,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

   引力:从劳务输出大市到人才洼地

  浏阳一中的刘丽平老师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今年与她一样选择来浏阳教书的校友还有20多人。至此,浏阳教育系统在全省首开在北师大等“211学校”专场招聘先河以来,仅北师大等名校毕业生就有70多人落户浏阳。昔日的劳务输出大市,已悄然变成人才洼地。

  “一个地方,开放的程度有多大,发展前景就有多大;人才有多少,未来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曹立军说,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要素。未来的浏阳到底怎么样,取决于今天的人才储备、培养与使用。这个县级城市以极大的魄力,在全国刮起了一阵阵揽才旋风,大力实施“5358”引才工程,用5年时间引进3000名教育卫生和机关事业单位人才、5000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80000名企业专业技能人才。近3年来,浏阳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人才682人,教育卫生系统引进人才1514人,大大优化了人才结构,激发了队伍活力。

  对外引进人才,对内锻造作风。在跨越赶超发展过程中,浏阳采取一系列过硬举措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使全市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火热氛围。

  记者在浏阳采访期间,数次听到关于“浏阳精神”的生动诠释;5条城区断头路一年之内全部打通,新开工的金阳大道1744亩征地任务15天内即全部完成;蒙华铁路经浏阳设站,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字号招牌的成功获批……这些都折射出浏阳“以项目论英雄,以实绩排座次”的良好发展氛围,浏阳干部“一分希望、百倍努力”的拼劲和韧劲。

  而这种真抓实干的精神,来自正确的用人导向和考核导向、认真较真的工作作风。浏阳坚持有为才有位的工作导向,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明确要求“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绩效在一线考核、奖惩在一线兑现”;树立了“干部作风是硬保障”的理念,不定期对机关干部作风进行突击查访,并将查访落实的问题公开曝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确保作风落到实处。

  近日刊发的《省委通报》对浏阳县域经济活力进行了深入剖析,通报指出,浏阳干部群众脚踏实地干事创业所铸造的“浏阳精神”,正是其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