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浏阳经开区:创新引领 驱动转型发展

10.01.2017  00:01










  这里,火热激荡,步履轻快。



  一组案例:捞刀河、安阳家园二期、东园三个安置小区明年初交付,156户征拆户将喜迁新居;欧智通一期加紧调试设备,明年春节前开工二期,20亿元产值在望;蓝思科技每天都有机器人进场,已有500台机器人投放生产线;健康大道北延线跨越捞刀河,园区将结束“隔河而治”的历史,将原来半小时车程缩短为5分钟。



  这里,产业蓬勃,欣欣向荣。



  一组数据:2015年迈入“千亿园区”行列,结构优化程度、高新技术产值占比等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园区第一名,区域综合竞争力、综合实力分别进入全省开发区前3强、前4强,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医药园区前5强。2016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全省重点园区第一名,获得全省目前唯一的电子信息类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的授牌,并入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目标攀升至2000亿元,实现产值翻番。



  这里就是,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的核心产业园区——国家级浏阳经开区。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奋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发展愿景,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浏阳经开区紧紧遵循湖南新发展战略、省市党代会描绘的壮丽蓝图,走创新项目驱动、优化结构牵动、创新服务推动、产城融合带动的创新引领路径,使园区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转型升级走在了全省产业园区的前列,犹如一条蛟龙在经济新常态下腾空而起。



  项目澎湃,驱动园区华丽转身



  浏阳经开区华丽转身的背后,走出了一条创新项目驱动转型升级的路子,在全省产业园区中做出了示范。他们怎么做的?关键就是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把加快园区转型发展落实到创新型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投产达效上,坚持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机制。目前,园区注册企业77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10多家,外资企业24家,上市及挂牌企业10家。



  看2015年,浏阳经开区叠倍增长和生生不息的创新项目驱动力在汹涌澎湃。有数据对比:技工贸总收入1002亿元,是2011年的5倍;工业总产值856亿元,是2011年的5倍;规模工业增加值256亿元,是2011年的5.7倍;完成财政总收入30.3亿元,是2011年的5.6倍。



  再看2016年,项目攻坚一日千里。全年铺排重点项目66个(含预备项目3个),其中产业项目42个,基础设施项目15个,民生项目9个,全年计划投资159亿元。63个重点项目在12月底将完成投资169.6亿元,超年度计划。



  63个重点项目中,尔康制药淀粉胶囊二期、华纳大二期、泰凌制药、爱康新材、津兰药业、威尔保新材、生物医药物流中心、辣之源、诚招食品等19个试生产或正式投产;欧智通一期、蓝思科技三期、百沃丰、豫园生物、金阳生物等12个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设备安装调试,即将投产;城市规划展览馆、东郡公租房、北园燃气站等14个基础设施或民生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同时,蓝思3D面板及精密设备生产基地、欧智通二期、百草堂大健康产业园、宝湾物流、美丹食品、健康大道北延线等一批项目正加紧推进。其中,2016年,蓝思科技拟总投资108亿元建设3D面板及精密设备生产基地项目,不仅创下了浏阳经开区建区以来单个产业项目过百亿元的纪录,而且成为迄今为止湖南投资最大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必将推动长沙乃至湖南的智能制造水平跨上新的台阶。



  罗马非一日建成。浏阳经开区实现创新转型,实现途径在哪里?



  变革招商,向“泛投资”机构转型



  园区淡化行政色彩,探索向“泛投资”机构转型,摒弃粗放的“囫囵吞枣式”招商,转向资源互补、产业配套式招商。体现在以投资创业者的眼光遴选项目,对其投资价值、回报以及风险系数进行把握,理性选择。首选投资30-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突出“高大强新”,将品牌价值高、投资大、后劲强、科技新的项目作为招商重点。不仅看项目现状,也看其长期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效益;不仅看投资额,也看有没有“天花板”;不仅看技术含量,也看项目运作团队的愿景和理念。



  比如,近两年在深圳、东莞设立招商办事处,在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领域实行精准招商。欧智通将其80%的产能从深圳迁往浏阳经开区建设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园,总投资55亿元。今年,引进的优势达智能机器人项目投资52亿元,既填补园区智能机器人生产的空白,又拉长了电子信息产业链。同时,还引进了51.6亿元的
双创”产业园,准备将其打造为湖南智能终端产业园。



  下大力气建设占地500亩的标准厂房综合体——长沙e中心,已入驻鑫侑触控、丰灼科技、利天电子、津兰药业等20余家企业。园区还先后引进宝湾物流、长安保险等一批金融服务业项目,长安保险湖南总部及呼叫中心将年新增税收1亿元。建设中央生态商务区、金融街等载体项目,补齐金融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短板,形成业态互补的产业格局。



  不是一套招商政策包打天下,也不是只招不管,而是以投资合作者的姿态持续提升投资合作动力。一个项目策划一套方案,对优势企业新扩改项目一律视同招商引资新项目,支持其生“二胎”“双胞胎”,促成1+1>2的裂变。比如,尔康制药在园区建成2家工厂并实现上市的情况下,再投资58亿元建设世界领先、独一无二的木薯淀粉胶囊产业园项目,实现海内外扩张。盐津铺子从浏阳城区入园后,实施三期开发,从一家街办小作坊变为全省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获批“中国驰名商标”。据统计,园区两年累计新增扩改项目32个,新增投资380多亿元。



  优化结构,牵动“跌停板”转为“涨停板



  经过18年开发建设,浏阳经开区也确实存在去产能、促转型的问题,重点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盘活“僵尸”企业,用优化产业结构来牵动园区转型发展。



  园区通过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挖掘“僵尸”企业某一方面、某一单项中的隐性资源,比如那些“沉睡”的药品批文、产业化遥遥无期的核心技术、有价无市的品牌无形资产、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工业用地等,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激活企业发展的神经。由此,救活企业26家,新增投资约45亿元,一批“僵尸”企业实现了从“跌停板”到“涨停板”的重生。



  湖南宏灏基因是2005年引进的一家高科技孵化企业,以前每年产值不过100万元,纳税最多一年也仅6万元,经营惨淡。2014年12月,园区引进上市公司千山制药机械控股湖南宏灏基因。2015年该公司产值就达1.2亿元,增长120倍;纳税一跃高达3000万元,增长500倍。继蒙制药于2005年落户后,官司缠身,长期停产。园区引进香港上市公司泰凌医药集团收购后,新增投资10亿元,建设泰凌中药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并购当年即生产核心产品“松栀丸”50万盒,年销售额5000万元,年创税1000万元以上,涅槃重生。



  兼并重组做加法、去产能做减法、综合效益做乘法、社会风险做除法,一箭四雕。一是救活了濒危企业,真正实现去落后产能。二是盘活闲置土地。26家濒死再生企业盘活闲置土地近900亩,解决了闲置土地处置的难题。三是维护了社会稳定,企业死资产变成了活资产,重获资金流,一些久拖不决的债务纠纷得到了处置。四是促进了产业转型。一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僵尸”企业,与高科技嫁接、与市场对接,实现了创新发展、高水平转型,甚至跨行业转型。



  创新服务,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这里政策好,都是各部门干部帮我们代办手续;这里配套好,我们还没进场,路网就修好了,一个厂一根专门电网线;这里服务好,园区领导来得勤,时常询问有什么困难要帮助,有什么矛盾要调处。”欧智通项目负责人施女士评价园区的服务,一连说了三个好。这是园区“企业是二产业,政府是三产业,干的就是服务业”理念深刻转型的生动再现。



  “优质服务是园区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服务有利于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浏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力夫表示,将企业外部政务、外部环境、生活配套等打造成“傻瓜相机”式操作规程,实施一名领导对应联系一家企业、一个项目的制度,联企领导做这架“傻瓜相机”的按钮,“一按就灵、一键就行”,让投资者心无旁骛地抓市场、抓研发、抓管理。园区干部不断完善项目个性化服务,有求必应,及时做好政策咨询辅导,当好企业的“服务员”、“瞭望哨”。



  便捷精准服务之外,园区更是改革创新服务,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升级。



  ——优化行政审批,全力打造“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业环境最优、体制机制最活、投资成本最低”的“五最园区”。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行全程代办制、比照审批制、并联审批制等举措,企业办事不出园区。今年上半年,园区公布各职能部门的权力清单139项,并制定了相应的责任清单、流程清单,之前3个月的上市审批仅用3天就可办结。在全省产业园区首家推行“国地财”合署办公改革,收到进“一家门”办“三家事”的简政之效。



  ——减轻企业负担。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改革直接减轻企业成本。首先,启动电力改革,与电力部门协调,力争实现每度电降低2-3分钱成本。其次,一律免除工业企业蒸汽、燃气开户费用,仅此一项,每年为企业节省费用600多万元。再次,全面实现园区企业社保缴费分年度达标的改革,切实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成本。同时,2016年上半年还成立了园区土地储备分中心,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产城融合,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人聚则业兴、则城旺。



  过去,园区发展禁锢在一定的地域和行政区划内,园镇“两张皮”,产、城建设分离,社会服务滞后,当地群众缺乏获得感,更导致周边群众不能理解支持园区、园区不能灵活配置资源等弊端。而且,园区教育、医疗、娱乐、购物、交通等“宜居”功能缺失,生活不便,招商吸引力欠佳,引来的人才又“孔雀东南飞”。



  怎么办?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探索由“封闭办园”向“开放兴园”转型,推动“三化”。



  ——园镇融合化发展。在“规划同图、交通同网、人员同心、成果同享”基础上,加快园区与洞阳镇、北盛镇融合发展,辐射带动蕉溪镇。将城市征地拆迁、环境卫生、拆违控违、社会管理等权力下放到乡镇,园镇的人、财、物得到科学整合,征地拆迁、项目推进等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也因园镇融合之深广,彻底改变了“园区是欧洲、乡镇是非洲”的现象。



  ——产城一体化。完善园区的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城市配套,增强园区承载功能。加大对周边的环园小学、北盛中学、洞阳中学等中小学的扶持力度,依托长郡浏阳实验学校实施“名校带民校”工程;积极引进建设“三甲”医院和职业院校;促进豫园步行街、粤港城、嘉利新世界等城市综合体建成开业;合理设置、延伸公交线路,启动运行园区出租车,设置免费公共自行车,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人的城市化”。实施一系列鼓励就地城市化的惠民政策,对园区落户的创业就业人员实施购房补贴,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学费全免、征地拆迁货币化安置等政策,并通过健全医疗保障、完善社保体系、实施大病救助工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特殊人群就业保障等,使园区居民的社会化服务配套水平达到或超过城市居民。



  园区与乡镇、企业、居民的共建共享,产业与城市的相互联动,使浏阳经开区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宜业宜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一个以浏阳经开区为核心,创业与创新、宜业与宜居相生相吸的现代化“金阳新城”,正喷薄而出,成长为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崛起的核心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