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 原来《浏阳河》不只是民歌 还可以是一曲交响乐

24.05.2016  08:36

  昨晚,浏阳河艺术节闭幕式暨“浏阳河颂”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举行。此次《浏阳河颂》音乐会集中了邓东源等湖南省最优秀的词曲作者,音乐会十余首曲目95% 为全新创作,其中艺术歌曲占70%,这在湖南音乐史上尚属首次。图为王紫菲在演唱《好山好水》。 长沙晚报记者 李锋 摄

   星辰在线5月24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尹玮) “叮铃,叮铃……”伴随着三角铁的打击声,一曲舒缓而不失灵动的《乡音》揭开了昨晚“醉美浏阳河 神奇九道湾”2016长沙首届浏阳河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大型声乐套曲《浏阳河颂》音乐会的序幕。在历时近三个小时的演出中,四大篇章主题鲜明,十余首曲目艺术风格变化多端、创新手法层出不穷,而浏阳河的文化概念则贯穿演出始终。现场观众得以徜徉在浏阳河的艺术世界中,感受那“一湾一神奇,一湾一美丽,一湾一故事”的独特魅力。

   从花鼓戏到交响乐,百花齐放

  在中场休息的间隙,记者在门口逮到了一个玫紫色的靓丽身影——她就是盛装打扮出席这次音乐会的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刘赵黔。提起刚刚听完的上半场演出,刘赵黔竖起大拇指:“邓东源太厉害了,他改编得真好!我听着特别感动。”刘赵黔告诉记者,很多人误以为《浏阳河》就只是一首民歌而已,但她以专业人士的身份提醒道,这并非事实。 “《浏阳河》最初是花鼓戏《双送粮》的一个唱段,后来几经改编才成了我们现在听到的民歌版本。”这次邓东源又将《浏阳河》搬上了长沙音乐厅的舞台,将其改编成大型声乐套曲,以交响音乐会的形式赋予这首名曲新的艺术内涵。这是刘赵黔最感震撼之处。

  其实光是以浏阳河为主题,创作出十余首全新的乐曲就已非易事。若是还要赋予这么多乐曲以不同的风格,让其交织成一台时而舒缓低回,时而明亮轻快,时而激情高昂,兼具抑扬顿挫之美又不失金声玉振之韵的大型演出,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更可贵的是,这次演出还创造性地将浏阳古乐、浏水号子、浏阳客家山歌、以二胡与大筒为代表的民族乐曲等艺术形式融入交响乐中,实现了中西交融与古今交汇。

   从成名大家到群众演员,百家争鸣

  “我最喜欢的是开场的《浏水谣》。”观众黄女士告诉记者,“歌词里唱,‘小溪姐哟,大溪哥哟’,我一听,浏阳河的两个源头小溪河和大溪河在这里竟成了一对有情人。真有趣!”的确,《浏水谣》以一种充满童趣的拟人视角带领观众探寻浏阳河的源头,这也是该曲所在的第一篇章“轮回·神奇九湾”试图描绘的浏阳河流域生生不息的人文与生态景观。而第二篇章“感恩·红色记忆”则演绎浏阳河的英雄气质与伟人风格。歌颂今日浏阳河创造的辉煌奇迹的重任,就落在了第三篇章“传奇·流芳溢彩”上。至于第四篇章“展望·筑梦明天”则谱写了“中国梦”长沙篇章的雄心壮志,向世界发出“山水洲城”的邀请。

  这么多精彩的演出内容,需要众多名家的同心协力才能完美地呈现给观众。除了主创作曲家邓东源外,作曲家殷景阳、杨明国,以及本省词作家郭天柱、金沙、李大剑、肖正民、胡述斌、蒋志飞、高一歌、蒋军荣、廖建中、卢义方等皆付出了辛勤劳动。著名指挥家肖鸣、歌唱家王丽达等艺术家同样劳苦功高。

  《浏阳河颂》音乐会的成功也少不了群众演员的付出。记者在入场前就遇到了一群毫无紧张感的小演员,她们是负责混声大合唱《新湖南,新长沙》的童声合唱团成员们。来自清水塘二小的周同学、易同学告诉记者:“在排练时邓东源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多鼓励,能和这么多偶像在一起演出,我们感到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