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制造基地打造“智”造产业集聚区

25.03.2015  00:49

  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上,顺势而为才能飞得更高。

  去年,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提出了“大干新五年、挺进省十强”的目标,并取得较好成绩:规模工业产值、财政税收、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在长沙市9个省级园区中名列前茅,固定资产投资排名第一。

  在跨入新常态的当下,制造产业基地已经瞄准好了方向:深入推进园区“转型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技工贸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力争到2020年实现技工贸收入1000亿元,为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实现“千亿园区”目标而努力奋斗。

   力争引进项目50个

  按照新常态提出的新目标,基地今年提出了要通过深化改革、自主创新、优化结构来加快发展。

  用制造产业基地党工委书记周剀的话说,就是要把自身置于这个时代大潮中,瞄准新目标,力求新作为。

  围绕这一块,制造产业基地将加大经济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使改革红利转化为新动力;浓厚创新创业氛围,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出台创新创业政策,将园区打造成创新创业的福地。同时也将摒弃一些产能过剩、级次低、市场竞争力弱的产业,激活一批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促其转型升级。

  除此外,作为一个制造型的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是园区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动力。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引进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3个以上,投资过3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投资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招商局局长张露说,在招商引资方面将根据基地整体发展方向和定位,有针对性的拓展业态并招商。

  制造产业基地将依托国家再制造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芙蓉王”烟叶复烤项目、人人家食品工业园、浏阳国际家具城等平台,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领军企业,力争在新型业态上实现新突破。

  按计划,园区全年要力争引进项目50个以上,实现合同引资80亿元。如何做到?拓宽招商渠道是重要法宝。

  张露透露,园区今年将突出专业招商,积极举办、参办各类招商洽谈会、项目推介会,形成整体作战、力量集中、优势互补的招商合力。“要在沿海或境外组织两次以上招商推介活动,将招商触角长期延伸到珠三角,并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企业间的相互介绍、推荐,实现‘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招商引资集聚效应。

   铺排72个重点项目

  2014年,制造产业基地无论在产值还是项目引进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其中全年总产值达241亿元,同比增长28.8%;原定计划引进新项目20个以上,结果全年共引进项目27个。截至目前,制造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类企业占引进企业总数的70%以上,8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均为核心配套企业。

  另一个方面,去年基地铺排重点项目39个,总投资81.9亿元,全年实现了13个项目征拆清零,9个工业项目顺利投产,5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建当年投产。

  进入项目攻坚第二年,制造产业基地加大了项目建设力度。今年基地全年铺排重点建设项目72个,较去年增长33个,增长比率达85%。其中基础设施项目46个,产业项目18个,民生项目8个。年度计划投资95亿元,增长16%。

  另外,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将强力推进征拆工作,计划征地2470亩、拆迁房屋130栋、平地1800亩、安置拆迁户233户。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捞刀河路、永明路、鼎盛路等21条道路;完成芦塘路、永和路6.8公里的电力线路及供水管线工程;完善亮化美化工程,完成9个路段共计22万平米的绿化工程,安装路灯964盏。

  重点将319国道以北的区域进行绿化亮化美化,提高园区绿化品质,形成“人在树中,厂在林中”的生态环境。服务好中烟、华恒机器人、信质电机等15个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新引进项目开工8个,年内竣工6个。

  周剀介绍,园区的发展关键在投资,核心是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投资和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项目中心意识,坚持不懈地抓项目、扩投资、促发展,不断加大重大工业项目和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以项目建设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延伸阅读

  借政策东风瞄准发展方向

  谈及发展,周剀用的词是“很有信心”,尤其是在全国两会结束后,周剀又看到了更多机遇。

  比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制造产业基地在产业发展上,紧贴这一思路,去年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2亿元,同比增长23%,成功获批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今年基地的工作务虚会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概念,涉及内容包括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节能等技术,并力推转型创新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增长更趋平稳,有利于我们把更多精力集中到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上来。”周剀说,新常态蕴含不少新的机遇,如国家对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产业的大力扶持,高度契合基地的产业发展方向,省市全力支持基地打造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这有利于基地招商引资,加快产业集聚和创新转型。

  另外,国家更加注重定向调控,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湖南作为领跑中部的大省,必将是投资的热地。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的吸附功能将得到更大发挥。制造产业基地地处长沙东部开放经济走廊的第一要冲,既能接受长沙的辐射,又具有相对充足的土地资源,能承接更多项目布局。

  加上中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项目建设,有利于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而浏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金阳”战略,金阳新区将成为长沙东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制造产业基地作为对接大长沙的桥头堡,机遇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