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在环洞庭湖区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15.12.2015  10:43
      “在环洞庭湖区乃至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岳阳气象事业发展意义非凡。”岳阳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彭洁如是说。近年来,岳阳市气象部门紧紧围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岳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需求,凝心聚力、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政策支持、项目支撑、资金投入,能力提升、服务社会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为率先在环洞庭湖区乃至全省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保障有力的岳阳气象现代化体系一步步扎实迈进。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
      岳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气象现代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岳阳气象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14年《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岳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岳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岳阳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5-2020年)》、《岳阳市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试行)》相继出台,气象工作纳入对县市区的综合绩效考评。市政府率先垂范,全市各县(市)政府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当地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推进气象现代化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有力提升了县市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改善了基层气象基础设施条件和台站面貌。全市有气象机构的5个县(市)全部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了乡镇分管领导、将气象部门列为安委会和规委员会成员单位。临湘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
      各部门的联动也为气象服务工作带来了更好的保障。气象局先后与农业委、林业局、水务局、环保局、海事局、民政局、洞庭湖大桥管理局、市应急办、国土局等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服务联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有无,资源共享;2015年,市安监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对各区县的防雷安全督查工作
      在岳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已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既充分发挥了气象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提升了气象社会管理能力。
      软硬实力并重  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同步进行
      岳阳水上安全气象保障系统建设是岳阳市气象局结合地方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创新项目,岳阳市政府投资相应资金,一期工程的“监测系统”共12个水上气象监测站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项目的核心部分“水上安全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已被列入省局重点课题,正在组织研发。正如岳阳水上安全气象保障建设部门联席会议上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正文所说“水上安全气象保障系统项目是气象局积极作为,主动揽责;充分发挥部门技术优势,开展有特色的气象服务,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是造福岳阳的一件大好事”。中国气象局于新文副局长到岳阳检查指导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岳阳市水上安全气象保障服务在全省开创了水上安全气象服务的先河,是岳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亮点。
      岳阳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更是岳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时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盛荣华在《岳阳市气象局关于请求建设岳阳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请示》上批示:原则同意建,如何建,请发改委调研提出意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定。市发改委在对我市气象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后,已上报市政府建议按地市级二类方案开展建设。目前,岳阳市突发事情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项目已列入岳阳市 “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
      人影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作业规模和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共有6个标准化炮点,15套火箭作业系统、8门高炮,8辆作业指挥车。
      综合观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全市建成由1部新一代天气雷达、6个(双套自动)国家气象站、23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等综合气象监测设备以及酸雨、气溶胶、土壤水分、水上安全等专业气象观测设备组成的立体综合气象观测网,全市高清视屏会商系统投入使用大大提升全市现代化业务水平。
      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升,2015年全市有11个课题通过省局验收,目前共承担省局短平快课题9个,市局自立课题12个,并成功申报省气象局重点课题1个;发表或参与交流的论文共47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自主研发了岳阳市综合业务平台和防汛抗旱气象服务手机终端,开发引进了岳阳市精细化天气分析与预报系统,有力提升了全市气象部门业务支撑能力和科技内涵。多次邀请中央气象台和省气象台专家对业务系统研发进行指导。
      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制定了《岳阳市气象局业务科技人才工程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岳气办发〔2015〕39号),大力培养和提升业务科研骨干队伍,狠抓一线业务骨干建设,全面提升人才水平。目前我局高工人数14名,数量居全省地市局前列 ;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比例达 48% ;1人入选全省气象业务首席并享受市政府特殊专家津贴 ;1名优秀业务骨干援疆工作;2人入选省局专家访问学者。
      提供及时气象信息 群众生活生产吃下“定心丸”
      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实施,可以提前准确发布气象服务信息,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犹如吃下一颗“定心丸”。近年来,岳阳市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为抓手,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和5个县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179个镇街(乡)气象服务站,3600多名气象信息员,电子显示屏145块、大喇叭1329套,建立了由3000多名防灾应急处置人员组成的“直通式”预警信息发布对象群。2015年以来,为当地各级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气象信息共计403期, 向全市防汛责任人、气象信息员及社会公众发布各级别预警信号216次;通过96121声讯系统、手机短信预警平台、卫星预警接收系统、电子显示屏、电视广播和气象网站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将各类气象信息传达到每一个人民群众,累计向公众预警外呼达429.6万人次。市气象局还与国土资源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消息32期;与农业部门开展会商及田间调查6次,发布为农服务产品100余期。尤其在今年4月3日特大暴雨引发城市内涝、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船翻沉特大事故、临湘羊楼司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等多次暴雨灾害性天气过程中,为抗灾救灾赢得了时间,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围绕公众和社会需求,岳阳市气象局开展了城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雾霾天气等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在中央台“乡约”走进岳阳、“2015第二届中国(岳阳)黄茶节”等重大社会活动中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气象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回头看,有成绩也有遗憾,但我们依然有理由自豪回看。在“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遥远的未来,我们期待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是全面实现岳阳气象现代化的愿景,更是岳阳气象更好服务岳阳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实现“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