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上万只反嘴鹬不愿归去 引摄影爱好者齐聚

29.03.2016  13:41

“反嘴鹬”久久不肯归去

“反嘴鹬”久久不肯归去

“反嘴鹬”久久不肯归去

  红网岳阳站3月29日讯 鸟去一湖皱,鸟来半边天,壮观的景象成了岳阳的名片。

  冬去春来,在洞庭湖每年都演绎着这样的迁徙故事。今年春天,已经进入花红柳绿的季节,洞庭湖面应该安静下来了,但仍有上万只候鸟久久不肯归去,聚集在岳阳君山区有一个叫“濠河”的水域,惹得长沙、武汉等地的摄影爱好者齐聚岳阳,用镜头捕捉这难得的生态奇观。

  舍不得离开的鸟儿叫“反嘴鹬”,是一种腿特别长的涉水鸟,一般生活在湿地和浅水湖泊,背部有醒目的黑色和白色标志,体长40厘米。它在沼泽中行走,晃动着像镰刀一样向上弯曲的长嘴,在湖泥中寻找河蚌等贝类食物,动作笨拙,形状呆萌,由于喜欢群体聚集,经常上万只鸟儿占据湖面,起飞和降落时,场面宏大,震撼人心。

  每年夏季,反嘴鹬栖息于新疆、青海、内蒙古、辽宁、吉林等省,越冬在西藏南部、广东、福建和香港等沿海地区,只在越冬迁徙期间才经过湖南,今年如此长时间盘据东洞庭湖。专家推测,这与濠河水域生态功能改善后丰富的食物资源有关。“濠河”,曾经是长江故道,1958年围垦君山垸,截长江洲渚成垸,长江成为了垸内湖泊,但水生生物没有改变,特别是河蚌等有壳类水生物。于是,这里成了鹬类水鸟的聚集地。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的就是这种鸟。2000多年前,赵伐燕。燕国人苏代以一则民间典故作比,救下了赵燕,也留下了经典。而多年后的今天,特别有趣的现象是,濠河水域河滩上留下很多河蚌的壳体,鹬蚌相争,鹬鸟才是最后胜利者。因为,“渔翁”在河岸边忙摄影。

  延伸阅读

  天翼舞洞庭和谐母亲湖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滩湿地属核心区范围,是洞庭湖看鸟的好地方,也是灰鹤、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主要越冬栖息地,每年来此栖息的过冬候鸟达十多万只。

  进入春季,气温回升,洞庭湖的水位也慢慢涨起来了,这个时候,超过十万只冬候鸟即将整装列队,开始漫长的北迁之旅。以季节为坐标,万里迢迢在地球两端穿越的候鸟们,南繁北育,总是对东洞庭湖独有情钟。目前,东洞庭湖已记录到鱼类114种,水生动物68种,野生水生植物400余种,包括留鸟在内的各种鸟类 316种,有占全球数量68%的小白额雁野生种群。最新出炉的洞庭湖《候鸟调查报告》显示,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留的过冬鸟类在10万到15万只之间,种类约170种,主要生活在浅水滩涂,或者芦苇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