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样戴口罩等于没戴

07.04.2022  09:55

    据流调溯源发现,多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没有规范佩戴口罩是感染病毒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传染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有少数市民没有正确佩戴口罩。4月5日,湖南省胸科医院院感科主任表示,戴口罩不是应付,不规范戴口罩等于没戴,选对、戴对口罩能起预防感染的作用。

     公共场合不戴口罩,导致多起感染事例
    近期,媒体报道了众多不戴口罩导致感染病毒的事例。
    “家长接孩子未戴口罩,致30多人感染。”3月17日下午,江苏常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常州市三河口中学校门外,因一位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未戴口罩,导致病毒在一定范围内快速传播,致30多人被感染、近19000人被赋黄码。
    “一人因擅自离开封控区且未戴口罩,被上海警方依法处以行政处罚。”3月31日,上海浦东新区某小区46岁的田某某(男)违反防疫规定,擅自离开封控小区且未佩戴口罩,经防疫巡控人员劝阻仍拒不配合。4月2日,上海市公安局对其执行行政处罚。
    “男子不戴口罩还打人,赔偿36万元并获刑。”北京27岁的男青年王某,未戴口罩到西城区某大厦上班,被大厦安保人员拦下。争执中,王某一拳将安保人员两颗门牙打折。后经法医鉴定,安保人员为轻伤二级,王某赔偿了被害人36万元。近日,经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审理判决,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无独有偶,长沙也出现了“没戴口罩,距离0.5米被感染”,以及在地下室打乒乓球,密接者均未佩戴口罩被感染的病例。
    “不少确诊病例中,没有规范佩戴口罩是感染病毒的重要原因之一。”黄希表示,选对、戴对口罩能起预防感染的作用。
     七种情况下,请务必更换口罩
    专家介绍,口罩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布类口罩,第二类是外科口罩,第三类是医用防护口罩。按照国家标准,如果在户外空旷无人地方可以不用佩戴口罩,因户外空气流动性大,病毒在空气中流动后稀释了,对人体可能不致病。在公共场合,一般佩戴外科口罩;如果佩戴口罩时间长、感到不舒服,可及时离开,缩短停留时间。
    戴口罩的重要性可用数据说话:新冠病毒携带者与接触方都未戴口罩,传染率90%;新冠病毒携带者未戴口罩、对方戴口罩,传染率30%;新冠病毒携带者戴口罩、对方未戴口罩,传染率5%;新冠病毒携带者与对方均戴口罩,传染率1.5%;双方都戴口罩,距离保持1.8米以上,传染率为0%。
    有时,为什么戴了口罩还有人被感染?黄希表示,戴口罩是否有用,取决于多种因素。一个口罩不能无限期、无限次使用。通常情况下,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再次使用。
    若在高危场合使用,或与病人接触后,口罩使用一次后必须丢弃。但在日常生活中,如公园、马路、人流相对稀疏的公共场所佩戴后,可将口罩摘下,置于通风环境自然晾干后继续使用。
    另外,3岁以下婴幼儿不宜佩戴口罩,易引起窒息,应以被动防护为主,家长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口罩需单独存放,五种做法让口罩“失效
    戴口罩的方式错了,非但起不到防护效果,还可能因此致病。专家表示,以下做法会让口罩“失效”。
    第一,口罩拉到下巴、挂在胳膊上。疫情期间,环境中可能有悬浮的病毒。脖子和下巴是病毒暴露区域,将口罩拉到下巴,口罩内层会受到污染,将口罩戴回口鼻时会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挂在胳膊上,肢体活动时,可能无意中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且手臂活动范围更大,口罩里层容易沾染到灰尘和细菌起不到防护作用,重新佩戴时更容易被感染。
    第二,没有很好地贴合面部。口罩和脸之间留有缝隙,人在呼吸时,气流会流向缝隙。有测试发现,外部细菌泄露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口罩与人脸留有缝隙,会严重降低口罩的过滤作用。
    第三,摘口罩时碰到口罩外侧。如果用手直接从外摘下,相当于打开了接触传播病毒的通道。手可能会被口罩外侧污染,如果再忘记洗手,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人体。
    第四,口罩戴反了。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如果口罩戴反,阻水的外层朝内,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戴一会儿口罩湿了,就丧失了阻挡作用。
    第五,口罩用酒精喷洒。口罩能防护病毒,是因为病毒会伴随液体飞沫形成小颗粒,附在口罩上。用酒精喷洒口罩表面,酒精挥发时会将里面的水分一起带走,再使用时,被分离出来的病毒有可能被吸入。
    注意,医院使用后的口罩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其他场所使用后的口罩可先用酒精进行喷洒消毒后再丢弃。
    “科学佩戴口罩,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专家提醒,在佩戴好口罩的同时,要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一米线,时刻牢记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