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能被黑,越智能越易劫持?

29.07.2015  09:05

  美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召回140万辆面临黑客攻击风险的汽车,被网络安全专家视为“大事”。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汽车正变得更加智能,但也暴露在黑客的攻击之下。

  用科罗拉多州安全公司LogRhythm首席信息安全官詹姆斯·卡德尔的话说,不同于人们普遍认知的“黑客攻击危及知识产权”,这次发现的汽车网络安全漏洞事关“140万个处于危险中的生命”。这件“人命关天的大事”具体意味着什么?你如果听说过时下越来越热的新名词“物联网”,再看看接下来要举的这些例子,或许会有进一步认识。

  手段不止“劫”车

  首先要举的例子是这次汽车召回的直接导火索——美国网络安全专家查利·米勒和克里斯·瓦拉塞克“黑入”一辆切诺基吉普车的实验。两人在家利用笔记本电脑,通过这辆吉普车的联网娱乐系统侵入其电子系统,远程控制车的行驶速度,操纵空调、雨刮器、电台等设备,甚至把车“开进沟里”。

  实际上,黑客攻击时不一定要“劫持”汽车或引发车祸,用其他手段也会对车主造成麻烦和损失,比如利用汽车导航系统跟踪车主行踪等。网络安全研究者说,目前已经出现盗窃者利用无线电信号解锁并盗走汽车的案例。今后可能出现的手段包括:黑客在车中植入恶意软件、导致引擎失灵,以此敲诈车主;或是利用所谓“车联网”,即实现车辆与周边环境联网的无线连接技术,使每一辆驶经的汽车都可能被侵入或置入病毒。

  目标不限汽车

  既然说到“车联网”,不妨看看涉及范围更广的“物联网”。汽车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较受黑客欢迎的攻击目标,但可能成为攻击目标的显然不止汽车。

  2008年,波兰一名14岁少年用一个改装过的电视遥控器控制了波兰第三大城市罗兹的有轨电车系统,导致数列电车脱轨、人员受伤。

  2011年,3名美国网络安全研究者宣布,他们成功入侵用于控制监狱大门的网络系统,能够任意远程开关这些大门。

  2013年,美国知名黑客萨米·卡姆卡尔在“优兔”网站发布一段视频,展示他如何用一项名为SkyJack的技术,使一架基本款民用无人机能够定位并控制飞在附近的其他无人机。伊朗核设施也曾遭遇“震网”病毒袭击。

  此外,2007年,时任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心脏病发作,被怀疑缘于他的心脏除颤器无线连接功能遭暗杀者利用。

  分析

  网络本身有“不安全性”

  专家认为,随着联网越来越普及,物联网遭“黑”是“必然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互联网本身就具备“不安全性”。

  据原美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网络安全研究负责人扎特克统计,汽车电脑系统的数量近年来持续增加。实际上,一些“老车型”也通过车载自动诊断系统接口,被加上无线连接设备,加入“物联网”。但如汽车防黑客措施那样欠缺,汽车岂不是“越高配越危险”?

  美塔夫茨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和网络安全研究者费希尔认为,如汽车制造商在安全措施研发方面投入更多资源,汽车网络安全进一步完善“是可能的”。 但她指出:“他们(制造商)都很担心不安全,但难以独自承担(研发成本)。”原福特汽车公司技术专家约翰·埃利斯认为:“这不是车的问题,而是软件和商业模式的问题。”■据新华社

[编辑:吴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