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发现"民国"第一代身份证 指纹区别身份

19.04.2016  11:39

中国最早的身份证制度,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于民国时期的身份证存世稀少,显得弥足珍贵。4月12日,汨罗红色收藏家彭彪整理藏品时,意外发现一张民国36年(1947年)的身分(份)证。身份证上除个人基本信息、家属情况外,甚至还记录有持证人十指指头的箕斗纹信息。信息记录之详尽,可与当今的户口簿匹敌,令人惊叹。

记录48 条社会属性信息 登记指纹情况

彭彪收藏的这张身份证为两面四折页,发证日期为1947年12月31日。与现在的身份证不同的是,当年的身份证填写项目非常详实,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籍贯、教育程度、职业、与户主关系、服役情况,还有外貌特征、左右手指指纹等,记录的社会属性信息可达48项之多。

这张身份证上显示的信息中,最令人惊讶的是居然记录持证人十个手指头的箕斗情况。记录“”纹(指纹呈圆圈形,没有开口)划○,“”纹(指纹不是圆圈状,而是有开口)划X。 彭彪说,现在办理身份证登记需要录入个人指纹,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运用了这种土办法来记录个人资料了。

持证人从事毛笔行业 可能是汨罗白水人

身份证持有者为戴本深,男,湖南省湘阴县人,从事工人行业,职位是毛笔。妻子叫邓田氏,儿子名叫戴罗根。

汨罗制作毛笔最有名的是川山毛笔厂,有没有可能,戴本深是在川山制作毛笔的师傅呢?12日,记者向川山毛笔长60多岁的厂长卢存旭求证此事,遗憾的是,卢厂长对戴本深及其子女的情况均不了解。

卢存旭告诉记者,在民国时期,汨罗还属于湘阴县时,有5个乡镇出产毛笔,分别是汨罗的川山、高家坊、白水和湘阴的长康、日华。当年,戴姓从事毛笔制作的人家,多分布于白水镇,所以,这张身份证的主人很有可能是白水人。

宁夏是中国最早身份证制度发端地

中国最早的身份证制度,应该是1936年民国宁夏省政府所制定的“居民证制度”。地处西北边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史称宁夏省)早年经济文化落后,但却成为中国身份证制度的发端地。宁夏省建立于1929年1月1日,与甘肃、陕西、绥远及蒙古接壤。

1936年,中央红军开始西征作战,解放了宁夏省的盐汕、豫旺、同心等地。为了抵御红军,宁夏省制定出各种反共防共之策,发收“居民证”便是其中一种。居民凡15岁以上之男女须一律佩带居民证。宁夏省“居民证”上写有姓名、年龄、籍贯、职业、身长、面貌、特征以及手纹箕斗形状等项。当属中国身份证之最早雏形。

民国36年(1946)年1月3日,国民政府公布《户籍法》,规定制发国民身份证,发证对象年满18岁以上的中华民国国民,不分男女。未满18岁,自动请求者也可准予发给,现役军人暂不填发。国民身份证载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住址、教育程度、和公民资格,由乡镇公所登记呈县政府审核统筹制证,再由乡镇公所统一发放。

相关专题: 湘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