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水江畔花正俏

07.12.2015  09:42


平江县委书记汪涛、县长黄伟雄在工业园调研。


平江工业园 (图片由平江工业园区提供)

  湖南新闻网消息 据湖南日报报道  这是一方蓝墨色的诗辞田园。相隔千年,一江诗风两岸贤人,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定格了湘楚人文,沉淀出楚辞唐诗,吟来了一条诗香馥郁的汨罗江。

  这是一方红色的革命土地。1928年,彭德怀在这举起革命旗帜,无数平江儿女奋勇而起,抛头颅洒热血,打出了一个声名显赫的将军县。

  这是一方激情的创业土地。2002年,工业崛起的号角在这里吹响,平江工业园横空出世,百万老区人怀揣“工业强县”的梦想,戮力同心,筚路蓝缕,开辟了一方大众创业的热土。

  转瞬13载,曾经蹒跚学步的婴儿,已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边学边游的平江工业园开始踏上新时代的潮头。

  近年来,平江工业园在岳阳市委“一极三宜”和平江县委“绿富双赢”战略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培基固本、强“”壮“”。县委书记汪涛在园区调研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将平江工业园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对接长株潭的‘桥头堡’,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做出品牌。”时至今日,平江工业园已然挺起了“工业强县”的脊梁,也依然保持着最纯净的生态底色,奋力谱写着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筑巢引凤,创新发展,搭建新形势下的产业集聚示范区

  产业不能抱团,再强也是“散兵游勇”。当前集聚发展已然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突破口。

  高位规划,量体裁衣,才能把好集聚方向。平江工业园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优化升级”的总体部署和建设新增长极“621行动”目标要求,全面实施“产城融合、转型升级”战略,着力培育食品和新材料两个产业集群。同时将伍市镇、工业园、长坡园艺示范中心合三为一,形成西部工业新城总体规划,并聘请了新加坡裕廊国际量身裁剪,高切合、高品位制定和完善规划。

  优化硬件,强化辐射,才能形成集聚“洼地”。平江县政府先后投资近5亿元,大力完善工业园基础与配套设施。目前园区已形成“三纵三横”的交通网格,道路总里程21公里。园区内已配套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10KV输变电站一座,建有日供水达2万吨的自来水厂。岳阳华润燃气已在园区落户,供气量达10万立方米/天。以平安大酒店为中心的商业区、生活区、贸易物流、医院、学校共同构成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为积极推进“135”工程建设,平江县政府出台《平江县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标准厂房建设的相关规定》,并先后启动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一、二期建设。标准厂房一期用地50亩,已建成2栋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配套了综合服务设施。二期占地59.92亩,拟建设7栋73028平方米的多层标准厂房。

  择优招商,积极促建,才能加快集聚速度。为推进集群发展,县长黄伟雄每隔15天就亲临园区考察,并要求:“要从项目招商到产业招商,并简政放权,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建设项目,加速建成产业集聚示范区。”今年以来,工业园共开工建设项目22个,亿元项目3个,其中华文食品是县委、县政府“引老乡,建家乡”活动的示范引领企业,是国内生产休闲小鱼食品的龙头企业,其在园区投资8亿元,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3000万元。诚今机械具有12年电梯零部件生产历史,一期投资1.2亿元,力争建成省内规模最大的电梯零部件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5亿元,税收1000万元以上。

  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才能提升集聚效益。平江工业园在土地集约和服务上创新管理方式,对不良企业腾笼换鸟,引进新项目,促进产业聚集,增强经济效益。近年来,共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和置换企业用地近600亩。园区坚持服务至上,对入园项目实行全程代办制,配备专人协助企业从手续办理到促产促建的“一条龙”服务和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服务,让业主省心、安心、放心。对已入驻的企业,制定联手帮扶制度,保证每家企业有一名干部帮扶。

  通过系列措施,园区聚集效应明显,形成食品、新材料两大百亿产业集群。食品类龙头企业共20家,其中今麦郎为民营500强,山润茶油、旺辉、玉峰为中国驰名商标等。新材料类亿元企业15家,其中南岭民爆为上市公司,是全省十大军民结合示范企业,年创利税2亿元以上。中澳合作的澳瑞凯公司总投资10亿元,生产世界先进的导爆管,年产值达15亿元,创利税1亿元以上。

  转型升级,迈越雄关,描绘新常态下的高新科技新景色

  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主管工业的李镇江副县长指出:“只有加快科技创新,工业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平江工业园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创新升级,化危为机,实现了“逆风飞扬”。

  园区立足“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建立高科创新型工业园。平江县政府和工业园区每年对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和奖励2500万元以上,并出台详细优惠投资政策。通过严格评审,今年平江工业园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为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科技企业孵化有限公司,建成省级高新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孵化中心一期拥有33960平方米孵化基地房和配套服务用房,投资5000万元的二期工程已开建。孵化中心还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特别是人才、投融资、市场推广等发展要素服务。孵化中心现孵企业40家,累计毕业企业10家。

  为强化高新企业比重,园区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组建企业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活动,引进创新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园区高新企业18家,全国驰名商标6家,全省知名30家,其中方正达电子投资6亿元,年创税3500万元,其生产的PCB和FPC电路板占全国90%市场份额。在园区从事教学研活动的高等院校10家,如中南大学粉末研究室。

  绿色为底,工业为梯,谱写新时代下的低碳工业进行曲

  春绿霓裳,夏虫轻鸣,秋飘丹桂,冬梅俏枝,这一番四季美景,竟绽放在厂房林立的平江工业园区。

  发展与生态如何并举?平江县委、县政府思路明晰:生态是平江最宝贵的财富,统筹发展和生态,关键在人和思路。平江将坚持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推进“绿富双赢”,力促“四大提升”(改革、法治、项目、民生),共同描绘“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完美画卷。

  平江工业园区现有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既是工业乐园,亦是生态氧吧。工业园管委会主任艾志军远见卓识,坚持发展低碳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明晰哪些要零增长、负增长、倍增长。

  平江县制定了《招商引资及入园项目管理办法》,对入园项目提出 “两高一低”,即科技含量、税收回报高与环境影响低,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在入园程序上,实行三级联审制,即先由园区主任会议初审,再由分管副县长召集环保等12个部门综合会审,最后由县长终审,确保入园项目达到标准。近年来,园区已拒绝不达标企业10家以上,保障排放零增长。

  园区对所有入园企业按三废排放进行分类管理,投资300多万元建成24小时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将企业固废排放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环保安全;投资1000多万元完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修建排水排污管道23公里。今年又投资500万元再次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染排放负增长。

  园区与各企业负责人签订环保“军令状”,并与县环保局联合行动,对企业明察暗访,若有违规排放的将依法处以重罚与关停措施。近年来,园区已对8家高污染企业关停,置换一批高新、低碳企业,推动绿色经济倍增长。

  绿色与发展共赢,守成与创新并重,开发与集约共生,使平江工业园成为客商眼中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菜”。按统计口径计算,平江工业园预计2015年生产总值、税收分别达到160亿元和1.91亿元,年均增长21.6%和23.9%,高于同期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6.7%)5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00亿元。

  13年前,一代代平江人在青山荒地上,用娇艳的青春年华与写满希望的双手,披荆斩棘,播撒新生的种子。

  13年后,一代代继任者用超前的思想,汇众智集众力,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土壤,促进种子成长为一望无际的创业森林。

  时光荏苒,日新月异,但这里依旧轮回着一代代平江人的坚强与刚毅。岁月悠悠,前路漫漫,但这里依旧不断见证着继往开来的平江人托出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