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营行”这匹生鲜黑马为何一夜倒下

24.12.2015  09:37

 水果营行依靠众筹资金和消费者充值迅速扩张,却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关门  将“互联网+”引入生鲜水果行还需磨合。长沙晚报记者 李金 摄

   星辰在线12月24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李金) 自2014年10月在广西南宁开店以来,名为“水果营行”的生鲜水果行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其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水果营行已在深圳、广州等20余个一二线城市开设300余家线下实体店。而在未来3年,水果营行计划继续扩张达到1万家实体店。

  然而,这家宣称要打造生鲜界“阿里巴巴”的O2O电商企业,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了,留下了大批充值卡无处兑现的消费者、货款无处讨要的供应商以及“来去一阵风,卷走大笔钱”的商界失败案例。为何水果营行会突然倒塌,留给投资者、创业者以及消费者有何警示呢?

  1 倒塌之谜:“黑马”原来是个“四不像”

  昔日“黑马”为何一夜倒下?记者调查了解到,主因是这匹黑马“四不像”,没有专心把线下的水果店开好,却只想靠“互联网+”020出奇迹,还计划搞众筹资金来玩金融,结果一件也没做好,导致了快速发展后一夜崩盘。

  众筹资金开店、充值高额赠送是水果营行的两大特色,众筹资金开店是每个月返回投资者店铺销售额10%,直到有两倍的回本,而消费者充值则是充2000元送1000元。这看似让投资者“只赚不赔”、消费者“捡大便宜”,很快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消费者,而水果营行则获得足够的现金流,维持门店扩张以及返现给之前的投资者,至于每家店是否真的盈利倒成了次要,像玩“传销”一样玩水果,然而一旦没有后续投资者和消费者充值,则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直到彻底坍塌。

  应该说,不懂得经营连锁水果店、盈利难以保证是水果营行失败的根本原因。据水果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水果店的成本主要有三大块——商品成本、运营成本、损耗。一般大型连锁水果店都采取从生产基地直接进货以减少成本,而水果营行则是从水果批发商处进货;在运营成本控制上,水果营行管理混乱,甚至出现一个店的员工超过20名的情况;损耗方面,做得好的水果店一般是少进货、多频率,将损耗控制在5%至8%,而水果营行入货贪多,损耗高达20%以上。

  另外,水果营行盈利模式不清晰,不足以支撑宏大的商业模式,在还没等到靠金融收益和产业链收益盈利之前,资金链就断裂了。

  2 对创客的警示:实打实看业绩 切莫过度依赖模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号角,近两年涌现了很多创业者和投资者,也衍生了很多高级“骗子”和商业“巨坑”。创业者如何判断项目可行性?投资者如何看住自己的钱袋子?成为大家应该思索的问题。水果营行轰轰烈烈地开始,却在一夜之间倒塌,令投资者血本无归,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这也提醒创业者和投资者,切莫脱离实业要收益,警惕互联网新骗子,众筹模式可取而不可神化。

  “水果营行缺乏行业深耕,没有业绩支撑,只想用钱去砸出规模,结果遭遇资金链断裂。”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互联网+”在零售、打车业创造了奇迹,让很多人相信互联网也必能改造众多传统行业。因此在上半年,资本市场对于O2O行业非常看好,无数O2O创业者也拿到了真金白银的融资。然而到了下半年,资本市场开始冷对O2O,一些行业垂直巨头纷纷开始抱团取暖,大批 O2O平台开始倒闭,水果营行只是其中之一。

  互联网的魔力为何失灵了?原因在于,经营者盲目将互联网当作改造传统行业的灵丹妙药。大多数O2O的商业逻辑是用烧钱补贴用户来扩大规模,再通过增加用户粘性形成垄断优势,然后切入到其他服务并寻找商业模式。然而,那些制约着传统行业发展的因素,并不会因为拥抱了互联网而改变。“互联网+”的作用是巨大的,却不是万能的。

  3 对吃货的提醒:“充值+众筹”风险叠加

  水果营行一夜倒闭,充值者无处退款,而为了几百元、千把元死磕到底又不划算,一般只好认亏。然而,会员制预付款消费却是我们身边的常事。

  预付费消费之所以大行其道,缘于商家优惠让消费者心动,享受优惠的心理战胜了对商家跑路的警惕。工商部门提醒,优惠越大风险越大,消费者一定要慎之又慎。使用预付式消费的经营者,往往以诱人的折扣优惠吸引消费者掏钱办卡,以便迅速回笼、聚集资金。而消费者面对此类经营者尤其是新开业门店时,一定要多个心眼,切记“天上不掉馅饼”,掏钱容易退钱难!不合理的让利和优惠大多是不正常的或短期行为,甚至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诈骗。

  值得一提的是,当“充值”加上“众筹”经营模式,消费者的风险可能加重。线下实体店的众筹加盟及会员预付款融资模式,让水果营行迅速扩张,而公司一夜倒下,消费者充值难以退款,投资者更是血本无归。

  记者了解到,目前预付式消费模式没有明确的法律予以保障,急需完善立法。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当务之急是制定综合性的预付式消费法律法规,或将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的层级提高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层面,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强监管执法,避免经营者“任性”给消费者带来的经济风险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