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洗车河镇:一方山水养一方人

29.12.2015  23:59

  编者按: 由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主办,省人大民侨外委、省发改委、省民宗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文化厅、省住建厅、省扶贫办、省旅游局、红网承办,各市州相关单位协办的湖南省第二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评选活动,经网络推荐投票,组委会审查确定20个村镇为下一阶段候选村镇。近日,红网记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用镜头记录特色村镇的田园风采和民俗魅力,推出《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系列报道,今天推出——

要进湘西龙山县洗车河镇,拦门酒是绕不过去的一道迎客礼仪。

土家族大哥大姐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表演土家族的对歌。

至今,洗车河镇岔堤还完好地保留着复修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的土家摆手碑,洗车河三月堂更是湘西州五个大摆手堂之一。

传承在洗车河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土家语、土家族摆手舞、土家织锦、打溜子、咚咚喹、梯玛歌、哭嫁歌等。

洗车河镇民宅多为吊脚木楼,依山傍水而建,临河者倒影澄潭如水中街市,依山者雄峙高崖似空中楼阁。

洗车河镇凉亭桥的集市映衬着提醒着这里曾是湘鄂渝边区人货出入的重要通道。

   红网记者 肖懿 湘西龙山报道
  
  这里津通巴蜀,水达辰沅,在没有公路没有汽车的漫长年代,曾是湘鄂渝边区人货出入的重要通道。《龙山县志》载称:“洗车至隆头河段,是龙山进出口物资的唯一内河水道。”湘西龙山县洗车河镇正是以其水陆交接的独特优势,吸引外地客商纷纷来此修街辟市,定居经商,逐渐形成了东平街、湾子街、小河街、坡子街等古镇格局,构成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的生存空间。
  
  洗车河是土家语地名,原称“席泽”,翻译成汉语是“芳草河”的意思。沿河两岸树木葱郁,翠竹青青,蓼红芷白,桂馥兰芳,有“香溪”之称。
  
  洗车河镇是土家文化的原生地,又因河运之便,成为南北文化的交汇地。传承在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土家语、土家族摆手舞、土家织锦、打溜子、咚咚喹、梯玛歌、哭嫁歌、土家情歌、土家山歌、汉剧、阳戏、灯戏、木偶戏、龙山花灯、三棒鼓、渔鼓、酉水船歌等。
  
  至今,洗车河镇岔堤还完好地保留着复修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的土家摆手碑,洗车河三月堂更是湘西州五个大摆手堂之一。
  
  几座大桥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线。其中洗车大桥凉亭桥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洗车小河半龙线公路桥建于1976年,洗车大河洗他线公路桥建于1997年。造型玲珑的凉亭桥如双龙卧波,气势雄骏的公路桥如彩虹双跨,把沿河三岸连成一体,构成东平街、沿河大道、小河街、弯子街、坡子街几条主街道。
  
  这里民宅多为吊脚木楼,依山傍水而建,临河者倒影澄潭如水中街市,依山者雄峙高崖似空中楼阁。两条河洁净透亮,其中小河尤为美丽,青山夹岸,绿水长流。其水尽来自溶洞,距街三里之内,水温如沸,除污力极强,根本不需肥皂便能将汗渍洗得干干净净,并能医治疮疥,维护皮肤健康。河中多鱼,肉嫩且肥,立冬前尽逆水潜入溶洞起冬,立夏前两三天则成群结队随夏汛而出,乡人在洞口安上网壕,只需守株待兔,便能得到丰盛的收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有时每天可得几百斤。
  
  洗车河,碧波荡漾,水质清纯,富含矿物质,以此磨制的洗车河豆腐以韧柔嫩白而久负盛名,在清末民初时即随船销往辰常汉口等地。洗车河镇山河相间,森林茂密,植被丰富,以此发展起来的山地养殖业稳步发展。在全面推行规模化养殖,提高畜牧养殖效益的目标下,实现了牲畜养殖20000余只,禽类养殖6500余尾,特种养殖1500余只,水产养殖200余亩。同时,洗车河镇烤烟产业稳步发展,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成为农民的一大增收产业。
  
  洗车河镇将综治信访维稳、党建、民生、环境优化、同建同治、“两违”清理、安全监管、文化传承等八大主要工作纳入网格平台。建设垃圾焚烧炉,建立了村级保洁员、卫生之家评比等长效机制和一月一督查、评比、通报的督查考核机制,乡村环境日益美丽洁净,古镇更见崭新面貌。
  
  洗车河镇作为湘西自治州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于2003年10月被编入《中国古镇羊皮书》,2011年1月27日湖南省政府以湘政函[2011]21号文件将洗车河古镇公布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明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最具魅力乡镇”,2013年被评为湘西州“文明村镇”,2014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