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政网新媒体联合专访常德市民政局局长龚美爱

06.07.2016  15:10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政部门在改善保障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民政部门如何发挥好民生保障兜底作用和社会治理骨干作用,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期,湖南民政新媒体“回眸十二五•启航十三五——市、县民政局局长系列访谈录”栏目组走进环洞庭湖地区常德市,对话常德市民政局局长龚美爱,共同探讨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常德市民政系统围绕“惠民生、促改革、优服务、强基础”四项基本要求,将“五化民政”建设理念融入各项民政工作当中,实现“五大突破”。

   对话常德市民政局局长龚美爱:

   树牢“五化民政”建设理念 实现常德民政转型发展“五大突破

  

   湖南民政网 :请问“十二五”期间,常德民政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龚美爱 :一是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五年间,共争取各类民生资金59.99亿元,增速达8.9%。广泛建立起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养育、优待抚恤等各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提高到277元,农村低保提高到121元,救助人数由17万人扩大到24.8万。新改扩建敬老院101所,集中供养率达30%。累计为各类优抚对象发放补助13.5亿元。募集慈善资金1.5亿元,救助困难对象6.7万人。新建各类殡葬设施10余个,“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234个。二是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先后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或部门联合行文的方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常德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办法》、《关于开展困难家庭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十余个政策文件,覆盖民政工作各条战线,为现代民政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把完美社区作为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试验田”;广泛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四类”社会组织实现直接登记;制定民政权力清单,提高行政效能,行政审批时限有一个月缩短至7天;开展精细化管理,管理方法被列入中国政府机关管理创新案例。四是服务品牌不断刷新。打造了“完美社区”、“阳光低保”、“幸福老龄”、“亲情救助”、“爱心慈善”、“模范双拥”等民政品牌,连续八年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承担国家级工作试点3项,省级试点1项。

   湖南民政网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省民政发挥优势、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请问,常德民政“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发展思路是什么?

   龚美爱 :“十三五”期间,常德民政将以“出彩湖南发声全国”为奋斗目标,在坚守民生保障底线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九大体系建设。一是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建成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乡镇(街道)全覆盖。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做到因户施策、有效救助。提高医疗救助范围、比例,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大革命老区产业化扶贫工作。二是减灾救灾体系。健全以村居减灾为基础,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为支撑,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相互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加强防灾减灾队伍和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加大“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力度。“十三五”期间,建成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7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点)、30个应急避难场所。三是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完善养老服务标准规范。全市新增养老床位3万张,新改扩建敬老院100所,每个区县市至少建成1所示范性公办养老机构,每个社区(村)至少建成一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四是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各项福利政策和制度,提高老年人、儿童福利水平。积极推动国家级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提高慈善救助能力,打造慈善项目新品牌。加强福利彩票发行,稳步扩大发行规模。五是殡葬服务体系。深化殡葬改革,突出殡葬公益性,解决“葬不起”难题。重点支持公共殡仪馆新建或改扩建、火化炉环保改造和公益性骨灰安葬(放)设施建设。全市拟新建殡仪馆8个,火葬场7个,公益性公墓(墓区)13个,建立覆盖城乡的殡葬服务体系。六是双拥优抚服务体系。加大优抚安置改革创新力度,完善抚恤优待和医疗补助自然增长机制,健全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深入开展“四帮”和“双带双促”活动,增强优抚对象“造血”功能。探索军休服务社会化、社区化新模式。建立军供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军供站规范化建设。七是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改善社会组织发展政策环境,推动社会组织繁荣,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推动社会组织诚信体系建设和信息公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深化“三社联动”和“两工互动”机制。八是基层治理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不断完善“3+N”治理模式,村(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100%。完善村(居)协商议事机制。加强社工人才培养,基本实现每千人口拥有1名社会工作人才。九是专项事务管理体系。加强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建立新型救助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规范婚姻登记工作,完善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行政区划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加强地名普查成果运用,推动地名管理规范化。

   湖南民政网 :常德民政如何推进“五化民政”建设?

   龚美爱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围绕“惠民生、促改革、优服务、强基础”四项基本要求,将“五化民政”建设理念融入各项民政工作当中,实现“五大突破”。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民政文化建设上实现突破。大力弘扬民政人积极的价值取向、深厚的民本情结、执着的岗位追求等,构建民政文化定性定量体系,让人民群众特别是民政对象深刻感受民政文化魅力,增强民政工作融合度,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共享感。二是坚持底线思维,在法治民政建设上实现突破。不断完善民政相关政策制度,提高民政系统法治意识,确保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加强政务公开,牢牢把握政策保障底线、安全稳定底线、队伍建设底线,依靠法治法治方式,加快民政事业转型发展。三是坚持规范引领,在标准化建设上实现突破。在养老服务、救助管理、社区建设、防灾减灾、殡葬改革、安全管理、内部管理等重点领域,逐步完善机构建设、管理服务、绩效评估等标准体系。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补齐民政建设短板。四是坚持“互联网+”创新驱动,在“云上民政”建设上实现突破。以信息惠民为导向,打造基于PC端和移动端的便民服务系统,建立一体化社会服务平台、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社会管理与服务资源整合平台、协同办公平台,推动民政内部业务数据整合和内外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五是坚持开放发展,在民政社会化建设上实现突破。加快简政放权步伐,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创新发展。落实省、市有关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民政领域集结,发展养老服务等民政产业。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壮大社会组织,促进“三社联动”,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加快发展社会工作。

   湖南民政网 :近年来,常德市完美社区建设对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请问,常德市在完美社区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龚美爱 :2014年以来,全市围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总目标,按照“能力建设、体系重构、治理创新、回归自治”的16字构想和以人为本、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一本三化”的原则要求,强力推进完美社区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全市社区的整体形象、治理水平、社区活力和居民获得感得到了质的飞跃。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对常德加强社区党建、建设完美社区的做法作了批示,给予了肯定。省委、省政府在常德召开了全省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会。一是推进标准化建设,让社区成为居民心中的新地标。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美社区形象标准。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个亿,区县市配套1个亿,带动社会投入1个亿,共计9个亿,在街道建设“一所一校四中心”(派出所、学校和政务服务中心、卫生计生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在社区建设“一站一园一场五室”(社区工作站、幼儿园、室外文体活动场所和警务室、卫生计生健康服务室、文体活动室、居民(党员)代表议事室、档案室)。对每一个社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修好脚下的路,点亮门前的灯”。社区服务中心已成为居民心中全新的地标。二是探索多元化治理模式,让和谐成为基层不变的常态。重点探索了“3+N”治理模式,即对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进行了重构,对社区党总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的职能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将每一个社区划分为N个网格,全市划分城市社区网格1450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450人。积极推动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发展,搭建了多种自治平台,极大提高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热情。三是完善人性化服务,让善德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一方面,打造“永不下班的社区”。开发了365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和1314完美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在所有社区安装了“易办事”服务终端,所有网格员保持随时在线服务,确保居民需求随时呼应。另一方面,打造共同生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部门服务力量下沉,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到社区进行党员、志愿者“双登记”就等多种方式,解决好老年人、残疾人、流浪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实际问题;引入市场力量,通过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方式,解决好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问题;搭建社区文化节、社区运动会等活动平台,让每位居民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邻里和谐创造了条件。

   湖南民政网 :我省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而常德作为老年人口超百万,占常住人口比例全省最高的城市,这些年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龚美爱 :一是实施政策推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加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扶持力度,由财政按自建新增床位每张给予3000元的资助,租用新增床位每张给予1000元的资助,运营补贴按自理程度从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100元、200元、400元不等。另一方面加强公办养老福利机构运行保障,公办福利院、敬老院,其人头经费、日常工作经费和设施维护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同时,扩大老年人优惠范围,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全市高龄老人补贴从百岁以上老人扩大到80岁以上老人。全面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和养老机构责任险,“两险”参保率、实收保费、人均保费均排名全省前列。二是加大投入建设。一方面,大手笔规划。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全市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市新增养老床位3万张,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以上。另一方面,多元化投入。市县财政安排专门资金引导、支持发展养老服务,福彩公益金50%以上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同时,高标准建设。推动养老示范机构建设,到2020年,每个区县市至少建成1所示范性公办养老机构。目前,投资近5千万兴建的中高端公办养老示范机构常德市第二福利院正在顺利推进。三是注重规范管理。一方面,强化优质服务。在全市养老机构推行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承诺。另一方面,抓好从业人员培训。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资格等级证书的从业人员,按等级给予每人每月100元、150元、200元、250元的岗位补贴。

  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76个(其中敬老院213所,集中供养率达到30%),总床位2.3万张,入住老人1.9万人。建成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136个,日间照料中心901个,农村幸福院584个,初步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