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政网新媒体联合专访娄底市民政局局长邓志洪

08.07.2016  06:31

 

编者按:中央提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工作思路,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底线民生问题,始终是民政部门努力的工作方向。本期,湖南民政网新媒体“回眸十二五•启航十三五——市、县民政局局长系列访谈录”栏目组走进湖南省最年轻的城市——娄底市,对话娄底市民政局局长邓志洪,共同探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娄底市民政系统贯彻落实“五化民政”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民政改革,强化规范管理,健全民生保障,加快民政转型发展的的思路和对策。

对话娄底市民政局局长邓志洪:

强化规范管理 健全民生保障 让困难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湖南民政网:娄底市是湖南省传统工业基地,也是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十二五”期间,娄底市在全力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大力推进民生建设。请您介绍一下,娄底民政工作转型发展的情况。

邓志洪:“十二五”期间,娄底民政系统在娄底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央 “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工作思路,坚决落实省民政厅“五化民政”和“四双”新要求,紧紧围绕“抓基础、出特色、转作风、促发展”总体思路,积极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基本职能,自觉服务“幸福小康娄底”建设,大力推动民政事业转型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聚焦民生,形成了一批亮点工作。慈善事业获评全国先进。五年来市本级共募集慈善资金5115.13万元,资助群体达200余万人次。招募志愿者9000多名,建立志愿服务团队182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万余次。打造了“贫困救助”、“日行一善”、“温暖夕阳”等5大慈善品牌,成功跻身全国慈善城市“百强”,荣获“中国六星级慈善城市”称号。在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二十周年暨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颁奖大会上,我市实现项目、单位和个人“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的“大满贯”,为湖南省争得了荣誉。退伍“阳光安置”全国推广。稳步推进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出台了《娄底市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考试考核暂行办法》,实施了“全面考试考核,公开排名选岗”的阳光安置办法,五年来共安置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4197人,安置率达100%。原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参谋部和民政部联合发文,将我市“阳光安置”办法在全国推广运用。“阳光安置”从源头上压缩了“权力寻租”的空间,被娄底市纪委作为全市”雁过拔毛“式腐败治理典型向中纪委报送。并在6月23日的《湖南日报》头版发表。社会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全市城乡低保“阳光运行”、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全市月均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5万人和17.3万人,人均补差达到255元/月和122元/月。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加强,五保对象人数稳定在3万人左右,年分散供养标准达到2640元,改扩建乡镇敬老院53所,集中供养率不断提高。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对城乡低保制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抗灾救灾水平不断提升。在全省救灾帐篷搭建技能竞赛中获荣“一等奖”,并刷新了该项目的全省新纪录。二是锐意改革,创新了一批特色工作。“并乡合村”超额完成。坚持“五个不变”、“五条铁规”,9个乡镇的合并工作提前完成各项任务,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扬,获全省“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四个确保”,紧咬“六合目标”,全市3260个建制村,减少1423个,减幅43.6%,超额完成省定任务131个。特困救助更加有效,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失能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的意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分别给失能农村五保人员、城市“三无”人员发放生活照料补助300元/月和500元/月,全市4000余名失能特困人员生活保障更好。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全市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村务公开“四规范”,“十佳社区干部”和“最美社区”评选活动如火如荼,27个社区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冷水江市被评为全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全覆盖示范市和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社会组织管理规范,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全市已登记社会组织达1627个。三是强基固本,夯实了一批基础工作。项目建设务实高效。仅2015年就向中央和省争取各类项目362个,资金10.5亿余元,完成新建和改扩建福利院(福利中心)2所、救助管理站2个、敬老院7所、农村幸福院164个、省级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22个、光荣院2所、烈士陵园4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5个、城市社区小型养老机构7个、省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14个、“军人之家”示范点26个、2.5万平方米社区办公用房,1300户灾后重建,养老、福利机构新增消防安全设备1500台(套),老区建设项目120余个等等,进一步完善了民政设施服务功能,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各类老年公寓、福利院、光荣院、敬老院104家,床位6380张,入住老人3540人。不断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深入探索创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市共建设小型社区养老院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5个。依法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孤儿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明天计划”、“重生行动”,弃婴和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5年来共办理收养登记260对,开展涉外收养325对。全力关爱流浪乞讨人员,全市6个救助管理站共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4722人次。我市被列入全省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单位,各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殡葬改革深入推进,以“惠民殡葬改革”为导向,建成殡仪馆5家、经营性公墓6家、骨灰楼(堂、墙)1座。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文明节俭办丧事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湖南民政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精准扶贫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补短板”工程,先后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一批”的要求,为精准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围绕“四个一批”中的“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重任,娄底民政是如何贯彻落实的?

邓志洪: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打赢新一轮民政对象的扶贫攻坚战,我们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按照“瞄准特困对象、实行兜底保障、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实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切实兜底保障一批。继续深化“阳光工程”,强化分类施保和动态管理制度,精准发现和识别保障对象,着重兜底保障无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积极引导和帮助低保对象脱贫致富;分期分批解决农村五保户的无房和危房问题;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提升服务水平;解决失能特困供养人员的日常护理照料难题,保障基本生存生活。二是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切实扶持救助一批。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建立医疗救助统筹协调机制,积极开展“救急难”,将扶贫对象中的重特大疾病患者及时纳入急难救助范围,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特别是,将扶贫对象中的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家庭成员、重点优抚对象作为医疗救助重点对象,并逐步扩大到其他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和市规定的其他对象,让更多困难群体受益。三是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积极配合解决一批。搞好灾情信息报送,完善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加强救灾保障能力建设,有效提高社区和群众抵御灾害风险能力。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配合应急办,建设好应急避难场所。四是关爱“三留守”人员,定向精准服务一批。加快建立“三留守”人员动态信息库,完善家庭帮扶干预机制,及时帮助困难家庭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扶贫开发、法律援助等政策。加强孤儿保障工作,切实提高孤儿保障、供养、康复和特殊教育等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争取到“十三五”末全市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场所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城乡老年协会建会率达到90%以上,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扶贫工作基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村(居)依法自治达标工作”为引领,继续深入推进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环境,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村干部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能力,提升村务管理和服务水平。六是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智力服务精准扶贫。缩短审批时限,降低准入门槛,取消一业一会限制,探索建立社会组织承办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事务制度,支持行业协会商会转型发展,使社会组织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充分发挥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七是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注重社会帮扶。大力引进、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积极为农村贫困群体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里疏导等服务,增强贫困群体生存发展能力。积极发挥志愿者服务组织,做好“爱心改变命运”、“阳光希望慈心助学”等助学援助项目、“微笑列车”、“贫孤先心病儿童”、“阳光心灵”、“金叶慈善医疗救助”等助医活动、“慈善一日捐”等捐助活动,进一步挖掘社会慈善资源,形成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合力。八是加快老区开发建设,积极助推老区脱贫。积极争取资金扶持重点老区村,重点向困难群众生活、住房、医疗等民生方面倾斜,重点解决老区基础设施落后、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切实帮助解决老区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九是做好党建扶贫工作,重点推进定点扶贫。切实抓好民政系统对口联系扶贫村、手牵手联帮带联系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全面推行“四个一”活动,即办好一件为民实事活动、帮扶一名困难群众、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提出一条合理建议,积极帮助联系村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湖南民政网:目前,全省民政系统正在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和纠‘四风’、治陋习”两个专项整治行动,请问娄底民政实施了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

邓志洪:我们将今年确定为全市民政系统“整风肃纪规范管理年”,已召开三次大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着力强化“十大举措”,不遗余力抓好两个专项整治。一是切实加强纪检力量,落实纪检组长靠前排位,配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3人,所有二级机构都明确了纪检监察联络员。二是不断健全完善制度,出台了《民生专项资金监管办法》、《资金使用备案制度》和项目资金上网公示制度,并强化了民生资金使用报告备案制度。三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凡错必究,追责必严。四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编印了服务宣传手册,10项惠民服务清单及2项收费清单一目了然,让群众明情知晓。同时,建立专门的“雁过拔毛”式腐败专项整治举报渠道,广受社会群众好评。五是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对近三年来民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逐级逐项逐一全面清理核查,全市共派出17个检查组进行督查,共清理各项专项资金302230.2万元。乡镇(街道)、村(社区)自查率达100%。六是重点单位重点审计,邀请审计、财政等部门对市福彩中心、市救助管理站、市社会福利院等5个局属重点单位进行联合审计,自查问题,及时整改。七是重点领域加大监督。对优抚数据进行全面清理,全市共清查纠正问题数据一万余条。评残、提残,退役士兵安置阳光透明公开公正。对25万低保对象通过与工商、财政进行数据比对,清退了666户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工商登记人员、23户不符合条件的财政供养人员。同时,结合“并村”工作,对全市3260个(合并前个数)建制村全面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进一步澄清了村级财务底子。八是全面调整交流干部,以岗位轮换促进“源头预防”,所有科室全部调整到位,交流力度为历年最大。九是切实强化警示教育,编印并下发了《民政系统违法典型案例选编》,组织全市民政系统党政负责人和纪检干部到娄底监狱等地进行警示教育,并通过廉政知识抢答赛、党组书记上廉政党课、党纪条例知识闭卷考试等一系列举措强化党员干部职工廉政意识。十是持续推进作风整改,持续纠“四风”,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项推进会。截至目前,共对36条线索进行了跟踪处理,下发交办函4份,督办函8份,督查通报3份。通报2个单位,对1名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查处违规套取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相关人员15人。

湖南民政网: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娄底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加速转型、奋力赶超”的发展战略,将实施以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为龙头的七个“三年行动计划”。请问,娄底市民政局将如何推进民政事业?

邓志洪:“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推进“幸福娄底”建设的关键期。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深化民政改革,着力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事业,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民政能力建设,持之以恒地推进民政事业转型发展,为实现全市“十三五”规划的战略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民生兜底更加完备。努力构建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出有序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格局,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实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率100%,逐步实现社会救助信息化核对、网络化管理、资源全面共享。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低保保障标准调整机制,适时提高保障标准。加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政策衔接机制,让政策落地,发挥实效。健全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逐步扩大救助范围和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在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低保对象达到70%。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特困人员供养政策,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特困人员供养待遇。二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老龄社会更加幸福。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乡镇和60%以上村,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9964张,达到每千名老人35张以上。市本级要重点支持康复医院老年养护楼项目建设,同时,将市康复医院老年呵护中心确立为全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发挥其在养老服务上的行业引领示范作用。各县市区建好1个150至200张床位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逐步健全,到2020年,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达到70%以上,建成养老服务信息平台7个以上,建设康复辅具、日用保健、服装服饰、食品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山水休闲老年旅游和养生基地,新增养老服务就业岗位一万个以上,推动养老服务业成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孤儿养育政策,按照分散抚养孤儿,机构集中抚养孤儿月人均分别不低于600元、1000元的标准,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十三”五期间,每个县市区办好一所社会福利院,重点支持双峰县和新化县新建社会福利院。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继续做好“阳光•希望”慈心助学、“阳光.心灵”贫困精神病人救助、“金叶慈善医疗卡”救助、“抗战老兵”生活援助等四个常年救助项目,推进好“贫困救助”、“日行一善”、“温暖夕阳”、“美丽村校”、“和谐社区”等5大慈善志愿服务品牌,持续推进“天天慈善一元捐”专题活动。推进惠民殡葬改革,实现在中心城区无搭棚治丧活动,无出殡途中燃放鞭炮、抛撒纸钱冥币现象,无违规土葬和火化后再次装棺土葬事件,无在医院死亡后遗体外运问题,无殡葬服务市场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的“五无”目标。四是加快推进救灾救济能力提升,促进社会发展更加持续。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灾情信息报送网络,实现基层一线灾害信息的共享,确保灾情数据源头统一,确保各相关部门同一时段发布的灾情信息保持一致。加强灾害风险调查,建立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制度。加强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城乡基层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完善乡镇、街道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加强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加大对自然灾害严重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城乡综合应急避难场所。综合利用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具备应急指挥、应急避难、医疗救治等功能的应急避难场所,新建或改扩建乡村应急避难场所。五是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促进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完善村(居)协商议事机制,深化村(居)监督委员建设,落实村(居)委会同步换届机制,探索建立村(居)干部分级培训长效机制,努力提高村居依法自治达标率。继续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体制建设,推进村务公开示范村评选。积极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强化社区运转保障,实现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实施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程,完善直接登记制度,社会组织年均增长率达到12%以上。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推动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引导社会组织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六是加快推进双拥优抚体系建设,促进服务国防更加有力。进一步加大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使他们的医疗补助有所提高。加大力度完成烈士纪念设施的建设管理保护工作,为缅怀先烈和加强精神文明的需要创造更好的条件。加大力度完成优抚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真正使优抚事业单位成为孤老优抚对象欢度晚年的乐园,使优抚对象精神病员医治有个更好的治疗环境。按政策认真做好评烈、评残、提残、新增伤残人员的申报和参战、参核带病回乡的认定和数据库的建设管理工作。加快改革创新转型发展,进一步做好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指令性安置工作,做好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以“双带双促”为载体,积极扶持退役士兵创业就业,实现退役士兵安居乐业。进一步做好军休职工接收安置工作,全面落实“两项待遇”,创新优化服务管理,探索社会化服务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军供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打造一流军供“绿色通道”。七是加快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全力推进“并乡合村”后续工作,确保惠及群众、确保社会稳定、确保促进发展。积极稳妥推进融城战略,整合资源,有效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确保在2020年实现城市区划设置更加合理,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聚集力和辐射力。

湖南民政网:您履职民政局长以来,对民政工作的感悟有哪些?

邓志洪:通过几年的民政工作经历,我深刻地感受到,民政是党委政府的重要民生工作,一头连着“”,一头连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鞠躬尽萃、努力做好。重中之重是倾力帮扶“最需要帮助的人”,让困难群众更有“获得感”。加快和推进民政工作转型升级发展:前提是必须始终坚守“为民”宗旨。只有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作为民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群众所想记在心里,把群众所急抓在手上,把群众所难化作指南,把群众所需转为行动,才能改善民生、普惠民利、收获民心,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让民政工作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源动力。核心是必须始终依托“两个抓手”。要不遗余力抓实“民生保障”和“民政项目”,重点关注失能特困老人、因病致贫家庭、“急难”家庭、困境未成年儿童、重性精神病患者等困难群体,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工作,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让“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关怀,让“最困难的群众”得到实惠,确保全面小康进程中一个也不少、一户也不落。惟有如此,民政工作才能更有实效,人民群众才能有更强的获得感。重点是必须始终坚持“三个提升”。矢志不渝做好“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民政形象”三个提升,要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更大范围地联系群众、汇聚民力、赢得支持;要加快完善各项惠民制度,通过政策创制扩大受惠面,让更多群众有获得感;要注重搭建便民服务平台,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把民政工作做实到老百姓心坎上。关键是必须始终突出“四条主线”。在新常态下,民政工作如何呼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实现民政工作的新发展,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关键是要抓住“党的建设、廉政建设、队伍建设、改革创新”这四条主线,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培育以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为形象特征的民政精神,做为民务实清廉和忠诚干净担当的民政干部。保障是必须始终推进“五化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好民政“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人本化”建设,努力增进生福祉、推动社会和谐、提升幸福水平。